清朝幾個農民挖了一口井一千多米深,為什麼能影響世界歷史程序

井,是人們從古到今開採地下水、獲取水源的重要途徑。我國國土面積廣闊,自然條件千差萬別,有的地方河湖密佈,水資源豐富,而也有很多地方遠離河流,自然水資源十分匱乏。古人為了生存,挖掘水井、利用地下水就成為獲取水源的重要手段。

清朝幾個農民挖了一口井一千多米深,為什麼能影響世界歷史程序

東漢漢章帝時期,四川自貢一帶的農民在挖掘水井時,無意中發現,這裡的地下水又鹹又苦,含鹽度極高,根本無法飲用。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些不能飲用的鹽水,經過熬煮提煉後,卻能提取出晶瑩雪白的食用鹽,可供人們日常飲食之用,名傳千古的井鹽由此誕生。

清朝幾個農民挖了一口井一千多米深,為什麼能影響世界歷史程序

自貢的井鹽儲藏量極為豐富,從漢末到明清,這裡的井鹽開採持續了一千多年,有資料顯示,這裡的鹽井一共有將近一萬五千口,出產食鹽七千多萬噸。鼎盛時期能滿足全國百分之十的人口生活飲食之需。然而和地球上的很多自然資源一樣,埋藏地下的井鹽也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經過持續千年的大規模開採,到了清代中後期,自貢一帶埋藏表淺的井鹽已經幾乎被開採殆盡,產量逐漸下滑。自貢一帶數以十萬計的依賴鹽井開採為生的農民,面臨著嚴峻考驗。要想持續保持井鹽開採產量,辦法只有一個:自貢一帶的深層地下仍然蘊藏著豐厚的井鹽資源,如果能在鹽井鑽探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打出深達數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深井,就能破解這個困局。

清朝幾個農民挖了一口井一千多米深,為什麼能影響世界歷史程序

然而這個想法在古代,不啻於異想天開。當時既沒有什麼現代化機械鑽井裝置,也沒有什麼大學畢業的工程師專家。自貢農民們要想破解這個困局,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雙手和大腦,他們必須依靠原始簡陋的手工器材,和自己點滴積累的經驗,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清朝幾個農民挖了一口井一千多米深,為什麼能影響世界歷史程序

為了生存,為了妻兒老小的飽暖生活,自貢農民們拼了。他們運用各種手段,向手工深井鑽探技術發出了挑戰。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的苦心沒有白費,他們終於在深井鑽探技術上獲得了突破性進展。世界鑽井史上的奇蹟——燊海井,終於誕生了。

清朝幾個農民挖了一口井一千多米深,為什麼能影響世界歷史程序

燊海井於道光十五年竣工,深度達到1001米,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口突破千米深度大關的深井。尤為難能可貴的是,這口井的開鑿,完全是靠四川農民們的“純手工打造”,沒有也不可能借力於任何現代機械裝置,在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歷程上又創造了一個奇蹟。燊海井不僅產出了大量優質井鹽,讓四川農民們獲得了豐厚回報,它的誕生也標誌著井鹽開採行業獲得重大技術突破,使得這個古老的產業得以繼續生存下來。更為重要的是,四川農民們在開鑿深井過程中總結完善的一套“衝擊式頓鑽鑿井法”,對世界歷史程序產生深遠影響。

清朝幾個農民挖了一口井一千多米深,為什麼能影響世界歷史程序

“衝擊式頓鑽鑿井法”,在中國古代史書中又稱“卓筒井”,最早誕生於北宋慶曆年間,大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文豪蘇東坡的《蜀鹽說》,都曾詳盡記載過這種深井鑽探技術。經過歷代農民的不斷改進最佳化,到了清朝道光時期終於結出碩果,打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口千米深井。

清朝幾個農民挖了一口井一千多米深,為什麼能影響世界歷史程序

四川農民發明的“衝擊式頓鑽鑿井法”,後來流傳天下,成為世界石油行業深井鑽探技術的前身與雛形,有力促進與推動了世界石油鑽探開採業的發展,因此石油能成為世界工業發展的“助推劑”,四川農民的努力與付出功不可沒。他們的這項創舉,也獲得了“古代第五大發明的”“世界近代石油鑽探之父”美稱,可謂實至名歸。參考資料:《夢溪筆談》《蜀鹽說》《鹽業史研究》《中國鑽探技術史》

TAG: 井鹽深井鑽探自貢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