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綜改”週年記:指標最佳化背後的困惑,中小險企如何突圍?

“這次車險綜合改革是擠水分,糾偏差,回有序,用市場方式解決車險存在的固有問題。”在車險綜改一週年總結大會上,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如是表示。

歷時一年,經過從內到外的整頓,當下中國車險市場已非昨日之象。

資料顯示,截至8月底,車均保費2770元,較改革前下降21%,87%的車輛保費支出下降,累計為4。69億車主減少支出超過1900億;車險綜合費用率27。7%,同比下降12。7個百分點;綜合賠付率由改革前的56。9%上升到8月底的73。3%,提高了16。4%。

一組組資料折射出車險經營悄然生變。

“降費、增保、提質”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如今的車險綜改正在向縱深發力。然而,伴隨車險綜改的持續深化,中小險企的日子或許將變得更艱難。“綜合賠付率基本在75%以上,綜合成本大多在110%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20%,盈利空間逐步被壓縮。”

如此環境下,中小險企又該如何存活,或者更好地活著?

基本目標實現

車險綜改縱深化

說起車險綜改,2020年財險市場最大的事件之一,已到了驗收階段性成果的時候。據相關人員透露,經過一年的綜合性改革,如今的車險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具體來看:

保費方面

,2021年前8月,全國車險保費收入5006。67億元,同比下降8。17%。其中,車險消費者車均保費為2770元,較改革前降低了21%,87%的消費者保費支出下降,保費降幅超過30%的保單佔比達到60%,“讓利消費者”效果明顯。

投保意願方面

,基於車險保費支出的下降,消費者保足保全的積極性大幅提高,商業險投保率由改革前的80%提升到87%,商業三者險的平均保額由改革前的89萬元提升到目前的147萬元。其中,全國20個地區三者險的平均限額增幅超過50%。

費用方面

,經過銀保監會及相關監管部門的嚴打、嚴懲,險企的“控費”能力有了提高,費用率有了明顯的下降。截至8月底,全國實現綜合費用率為27。7%,同比下降了12。7個百分點。車險手續費率8。3%,同比下降了7。3%。車險的業務管理費用19。6%,同比下降了6%。其中手續費在綜合費用率中的佔比由改革前的40%,下降到目前30%。

業務結構方面

,“控費提質”的同時,車險的賠付率也在提高,這導致很多險企在考慮經營成本、利潤的同時,也開始主動調整業務結構。有資料顯示,當下車險在整個財險業務中的佔比在不斷下降,尤其是今年1月降到了46。9%,首次跌破50%。雖然當下車險依舊是第一大險種,但非車險不斷髮力,更加均衡的業務結構正在形成。

歷經一年,看到了車險整改的決心,階段性目標已實現,綜改仍在向縱深推進。

正如監管所說,“車險市場正處於由大轉強的關鍵階段,2021年將是車險綜改後的第一個完整年度,前期改革政策已經穩步落地,新暴露出的問題正在逐個研究解決,改革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深化”。

承保盈利受擠

中小險企生存更艱難

改革,是為了更好地發展。作為2020年保險業改革的最大一項工程,車險綜改既然已經選擇了開始,就要勇往直前。如今,“降價、增保、提質”這一階段性目標基本達成。

目標之下,必有代價。對於險企來講,車險綜改的深入推進,除了在保障服務方面給各家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經營方面,由於更高的賠付率和更低的保費收入,也讓險企的盈利空間受到很大程度的擠壓。

雖然此前監管已提前為險企打好“預防針”, 例如保費規模可能下降,改革後一定時期內可能出現行業性承保虧損,改革後可能出現中小財險公司經營困難,改革後可能有少數消費者出現車險價格上漲等。不過,從當下看來,中小險企的境況或許更加困難。

圖片來源:網路

先從資料層面分析

,從整體看,車險綜合賠付率由56。9%提升到73。3%,提高了16。4%;而費用率同比下降12。7%,當賠付率提高幅度大於費用率下降幅度時,險企的承保盈利可能就面臨挑戰。尤其是再加上今年以來暴雨、颱風等災害的影響,車險賠付增加,這使得車險市場的經營變得更加艱難。

對於中小險企來說,或許形勢更嚴峻。據監管透露,中小險企綜合賠付率基本在75%以上,綜合成本率大多在110%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20%,這樣對比下,中小險企的盈利空間就會逐步被壓縮,而利潤則會向頭部險企集中。

其次,

從基本實力看

,中小險企相較於大公司在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創新技術運用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在傳統車險領域和頭部公司競爭中可能全方面落後。這些原因也是造成中小險企難敵頭部險企的重要原因。

價格無優勢、後盾實力相對較弱的中小險企,在車險綜改深入推進下,或許將面對更嚴峻的生存挑戰。

經營亟待謀變

鼓勵不走尋常路

既然車險綜改的發展路線已定,大家就在同一個起跑線競爭,而天生處於劣勢的中小險企又該如何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取得生存,活得更好?

在車險綜改週年總結會上,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提出了部分意見。例如,要向中小公司提供更多參與行業基本特色工作分析會議,幫助其提高風險篩選能力和基本定價水平。從監管層面,要充分考慮業務結構差異,對中小公司實施相對應的差異化監管。

在面對自身傳統車險競爭力相對較弱的情況下,中小險企可以走不同尋常的道路。

產品方面

,中小險企可以開發差異化、專業化、特色化的創新產品。例如,利用大資料、車聯網等先進技術,從傳統車險擴充套件到新能源車,同時為消費者畫像,為其提供特定的產品。

畢竟,在車險綜改啟動前,監管已預料到中小險企的難處,為此,在相關政策中,監管支援中小公司優先開發差異化的產品和網銷、電銷產品,在定價方面支援中小險企執行更靈活的自主定價係數管理,並在費用政策上支援中小公司執行更加寬鬆的優惠上限政策。

服務方面

,增值服務內容,可做好定製化服務等。正如監管所說,綜改至今,代為送檢,道路救援、代駕服務、安全檢測等四項增值服務,累計贈送超過12億次。當下的車險競爭已經從改革前主要靠費用偏向業務轉向隨著費用空間大的壓減,到服務方面的競爭。

渠道方面

,中小險企加大線上化操作,透過與線上場景加大融合,用特色增值服務吸引更多消費者,不失為上策。

業務結構方面

,發展非車險業務。隨著車險綜改的進行,整個財險市場業務結構發展變化,車險市場佔比在下降,而非車險業務佔比在上升,中小險企可以藉此機會發展自己的特色業務。

當然,險企的應對之策也正在落地,例如史帶財險拋棄車險與健康險,要走利潤導向的特色之路;頭部險企如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也在發力非車險。

箭已離弦,斷無回戈。車險綜改的路還將繼續,中小險企應當審時度勢,及早綢繆。

TAG: 車險險企綜改中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