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殯時要讓長子摔瓦盆,並且流傳至今,其中究竟有什麼講究?

在《知否》當中,顧廷燁的外祖父去世之後,白家為了爭奪留給顧廷燁的財產,眾人在白家老太爺的靈堂上爭執起來,互相指責對方,並且說自己才是繼承人。

顧廷燁與白家那幾位有個重要細節,那就是爭搶起靈前要摔的瓦盆。

在傳統的喪儀之上,有個很重要的步驟就是繼承人摔瓦盆,只有摔碎了瓦盆之後,才可以正式起靈,通常執行這個步驟的人,就是故者的繼承人。

古人出殯時要讓長子摔瓦盆,並且流傳至今,其中究竟有什麼講究?

正所謂人死如燈滅,傳統文化裡,有人去世之後還是要舉辦一系列的喪儀,比方說像是停靈報喪、搭設靈棚、入殮弔唁等等,停喪結束就要起靈了,也就是出殯。

出殯的時候,通常都有個很重要的步驟,那就是摔瓦盆。

以前這是必須要做的,現在一些農村與恪守傳統的地方,在出殯的時候也還保留著這樣的摔瓦盆風俗,雖然各地偶爾有不同的講究,但大致上是沒什麼差異的。

古人出殯時要讓長子摔瓦盆,並且流傳至今,其中究竟有什麼講究?

作為傳統喪儀上必須進行的儀式,要摔的瓦盆當中是需要燒紙錢的,並且也不是誰都可以執行摔瓦盆操作的,通常都要故者的長子來摔,長子不在,那就又長子長孫來摔。

以此類推,只有長子這一支沒人,才輪到次子、次子長孫,像這樣排序。

這就是按照古代傳統的繼承規則來執行,倘若故者無嗣,那麼就由其宗族當中與其血脈關係最近的子侄執行,換言之,摔瓦盆的人,就是故者的繼承人。

古人出殯時要讓長子摔瓦盆,並且流傳至今,其中究竟有什麼講究?

在古代,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沒有孩子,也沒有子侄等繼承人,那麼就不需要摔瓦盆,並非沒人去摔,而是忌諱,因為無子無嗣,屬於不得善終,摔瓦盆不吉利。

時移世易,現在也有讓女兒來摔瓦盆的,在過去基本都是男丁才可以。

瓦盆要摔得粉碎,寓意碎碎平安,瓦盆墜地,靈柩便起,就在那一瞬間哀樂開始,出殯的整個流程也就開始了,現在也有在火化當天摔瓦盆的。

古人出殯時要讓長子摔瓦盆,並且流傳至今,其中究竟有什麼講究?

關於這樣的風俗,傳說人在去世之後,魂魄下黃泉,過忘川的時候要走奈何橋,在望鄉臺最後一次回望人間,而轉世的時候需要喝孟婆湯。

喝下孟婆湯,就將這輩子的事情全都忘記了。

人們希望逝去的親人不要忘記此生的親人,因此就要在故者上路的時候,摔碎一個底部有洞的瓦盆,讓他們在九泉之下喝湯的時候儘可能漏掉,好留下一點記憶。

古人出殯時要讓長子摔瓦盆,並且流傳至今,其中究竟有什麼講究?

有時候,瓦盆因為各種原因,一下子沒有摔碎或者不理想,那麼也不要撿起來重新摔,那時非常忌諱的,往往都是讓後面的人一人踩一腳給踩碎。

另外還有,就是將沒碎的瓦盆給收藏起來,也有人認為這是故者留下的福氣。

整體來說,摔瓦盆就是個儀式,寄託哀思,傳統上讓長子優先摔瓦盆,其實也是確定繼承人的一種儀式,誰摔瓦盆,那麼誰就是故者的家業全部繼承者。

古人出殯時要讓長子摔瓦盆,並且流傳至今,其中究竟有什麼講究?

TAG: 瓦盆故者繼承人出殯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