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五百校刀手”是怎麼回事?戰鬥力如何?

這個很容易理解,“五百校刀手”其實就是“私兵”。依據三國時的江湖規則,一個人想要成為將軍,必須帶著兵馬投奔主公,這支部隊就是私兵,不能算是主公的大部隊。

是否有私兵、私兵的多少,關係到一個將軍的發展前途。如果你帶著少量人馬投奔主公,只能當個小將軍;若是帶的人多,就可以當個大將軍。比如李典,能力並不怎麼樣,但是投奔曹操時帶了七千人,在曹營地位就很顯赫。再比如馬超,投奔劉備時基本是光桿司令,在蜀漢也沒有實權。

關羽的“五百校刀手”是怎麼回事?戰鬥力如何?

例子比比皆是。劉備在涿郡起兵,帶著幾百人投奔鄒靖,這支部隊永遠是劉備的,鄒靖不會留下的。許褚、樂進等人,都出身大族,帶著家財部隊投奔曹操。孫堅去世,袁術收了他的部隊,其中一部分給了孫策堂兄孫賁。孫策想在袁術帳下當個將軍,想讓袁術歸還父親舊部,袁術不同意,孫策就做不成將軍,只能自己到丹陽募兵,有兵才是將軍。呂蒙少年到江東,是姐夫部隊裡的一個小兵,姐夫戰死,呂蒙接收了姐夫的七百人,才成為將軍。

關羽的“五百校刀手”是怎麼回事?戰鬥力如何?

可以想象一下當時的戰爭場景。一個主公,帶著幾十名將軍,每人帶著大概一千人的部隊。比如派于禁救援樊城,“七軍”其實就是七支部隊,大概三萬人,可能是由一百多名將軍組成的,不論部隊怎麼調遣,自己的小部隊永遠是自己帶。

這種私兵制度,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一直到民國時代還大量存在。東漢光武帝劉秀,靠豪強地主的私兵支援得以立國,漢末天下大亂,各地豪強地主築塢堡自保。封建統治者當然想消滅豪強的私兵,實現天下歸一,但是一直不能禁絕。

關羽的“五百校刀手”是怎麼回事?戰鬥力如何?

私兵也有正面作用,南宋初期岳飛等人,就是依靠收羅地主的私兵組建部隊;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都是由數量眾多的小軍官組建的。

TAG: 私兵部隊將軍投奔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