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皇帝曾獨自一人追殺上千人,辛棄疾贊他氣吞萬里如虎

南宋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的辛棄疾也是一個有名的愛國將領,而他本人在年輕時也是膽略過人。曾經只率五十餘驍騎,突入叛軍駐地,活捉叛徒張安國後,全身而退。膽量和氣勢,遠非常人可比。像辛棄疾這樣的英雄,曾用“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樣的溢美之詞來讚頌劉裕,辛棄疾的《永遇樂

這位皇帝曾獨自一人追殺上千人,辛棄疾贊他氣吞萬里如虎

京口北固亭懷古》,把劉裕金戈鐵馬、北伐中原的形象留在了歷史的牆壁上。由此可見,這個劉裕也確實有一套。而實際上,行伍出身的劉裕,在那個混亂的年代,確實也是戰必勝,攻必克的風雲人物。

這位皇帝曾獨自一人追殺上千人,辛棄疾贊他氣吞萬里如虎

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是東晉名將,也是南朝劉宋開國皇帝,被譽為“南朝第一帝”。劉裕屬於霸王在世的那種人。但是其也彌補了霸王的弱點,善於納諫,明決果斷。個人武力在當時應該算是天下第一,戰功無數。不論陸戰水戰、馬上步下、殲滅戰、遭遇戰、攻城戰、保衛戰,什麼仗都會打,什麼仗都能贏。同時,在治國上也有所作為。自己出身貧寒,對士族作風十分不滿,處死了不少紈絝子弟,重用寒門才子,打擊大地主大土豪,因此,吏治清明,稅賦減少,社會矛盾緩和,也為自己贏得了相當的群眾基礎。劉裕為元嘉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奠定南朝政治的雛形。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

這位皇帝曾獨自一人追殺上千人,辛棄疾贊他氣吞萬里如虎

劉裕出身漢室宗親,但幼年時家境貧寒,母親生下他就難產死了,沒有奶粉錢,老爹差點把他給扔了,後來靠繼母養活下來,所以,劉裕視繼母如親生母親。長大後身材魁梧,氣度不凡。後來,參加了北府軍,在名將孫無終手下當差,孫無終又推薦給了劉牢之。跟隨劉牢之,平定五斗米教孫恩起義。作戰十分勇猛,史書記載:“劉牢之擊孫恩,引裕參軍事,使將數十人覘賊。遇賊數千人,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劉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 。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

這位皇帝曾獨自一人追殺上千人,辛棄疾贊他氣吞萬里如虎

就是當時這劉裕帶領著幾十人去刺探軍情,誰想到正好和數千名的起義軍相遇了,你說這能怎麼辦呢?只能開打了,相差幾十倍的人怎麼可能打的過,到最後就剩下劉裕一人,他不小心就落水了。這落水之後,這些起義軍也沒準備放過他,想要活捉他,誰想這劉裕武功高強,他一邊大喊,一邊砍殺,敵兵嚇得膽戰心驚,紛紛逃竄,劉裕則繼續揮舞著大刀徒步追殺數千敵兵,又砍死了很多人,猛不猛,一人追著幾千人打,就像虎入羊群一般。劉敬宣引兵尋找劉裕,看到了這一幕。劉裕這一戰成名,開始起家,並升了官職。從此以後,劉裕成為北府軍中的一員猛將。

這位皇帝曾獨自一人追殺上千人,辛棄疾贊他氣吞萬里如虎

這個事件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有記載。而關於此事真假雖不能肯定,只能分析一下。司馬光在史學界的聲譽是很高的,並非是信口雌黃之徒,既然他敢將此事記載在資治通鑑中,其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讀者初讀此節剛開始也覺得不可思議,那數千人就是每人一泡尿也可以將劉裕淹死,也不至於落荒而逃啦。但是如果用古人的眼觀去看,發生這樣的事也不是沒可能。古人可能不如現代人知識面廣,說的不好聽是愚昧,尤其是普通百姓。舉個簡單的列子,古代如果遇到大旱,百姓會拜龍王求雨。有人被雷劈死,那一定是這人壞事做多了報應。現在人會這麼理解嗎?

這位皇帝曾獨自一人追殺上千人,辛棄疾贊他氣吞萬里如虎

當時劉裕跟隨劉牢之平定五斗米教孫恩起義,結合孫恩此人背景,東晉五斗米道道士,他為信徒灌輸的肯定有很多迷信思想。人如果信奉迷信,那很多匪夷所思的想法就出現了。比如說當時劉裕在殺了他們幾個很能打的人後,馬上利用他們迷信的思想,口唸咒語什麼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我乃天神下凡,刀槍不入,擋我者死之類的話,忽悠一方。這些人見到平時那些牛人的都被他殺了,本來心裡就虛了,就好比你和一群兄弟出去打架,幾個比你強的兄弟都被打趴下了,你還敢上嗎?這是同樣的道理。在加上他們迷信的思想,那幾個猛人都被他殺了,他如果不是神,怎麼可能一個人把那幾個猛人都殺了,這個想法一出現,精彩一幕就開始了,只要一個人開口兄弟們這傢伙不是人快跑啊!那還不一鬨而散啊,後面的人看見前面的人都跑了,肯定也跟著跑了,性命攸關誰還敢多問。所以就出現了劉敬宣看見的那壯觀的一幕,劉裕肯定不會說出實情啦,所以一傳十,十傳百,劉裕一個人追殺千人的事就傳開了。司馬光肯定也是經過了多方的考證才敢將其寫入資治通鑑中,但是其中的經過可能只有劉裕自己知道了。

這位皇帝曾獨自一人追殺上千人,辛棄疾贊他氣吞萬里如虎

TAG: 劉裕劉牢之劉敬宣數千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