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紋銅禁,貌似“群龍抬棺”,出土時碎成渣,專家4年才修復好

1977年,河南淅川縣遭遇罕見乾旱,丹江口水庫因旱情嚴重開始枯竭,庫區水位下降一百多米,被淹沒多年的龍山山脊逐漸露出。隨著山脊一同露出的還有一處坑洞。人們紛紛猜測它是一座古代墓葬。得到訊息後,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立刻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雲紋銅禁,貌似“群龍抬棺”,出土時碎成渣,專家4年才修復好

經過幾天的發掘和研究,考古隊員發現這處墓葬的規模巨大——這裡出土了24座規模不同的楚國墓葬。

隨著工作推進,考古隊員在M2號墓葬中發現了一些特殊的器物碎片。

雲紋銅禁,貌似“群龍抬棺”,出土時碎成渣,專家4年才修復好

這件器物破裂成十餘塊,銅梗殘斷,雲紋剝落,附獸、座獸全部從本體脫落並且大部分殘缺不全,已成數百塊碎片,銅梗和銅渣裝了幾個袋子。

後來,專家帶著徒弟用了4年時間,才將其修復完成。

雲紋銅禁,貌似“群龍抬棺”,出土時碎成渣,專家4年才修復好

這件銅器的器身為扁平長方體,上部中間為一長方形平面,中空無底,禁面四周及禁體四壁均裝飾有數層銅梗支撐的雲紋。它的內層銅梗粗而直,以作骨幹;中層銅梗稍細,由下向兩側伸出後上彎;外層銅梗最細,連綴成雲紋。

雲紋銅禁,貌似“群龍抬棺”,出土時碎成渣,專家4年才修復好

器物的側面攀附有十二條怪獸。獸首上有雙角,作窺探狀。禁底有十二個頭飾高冠、昂首咋舌、揚尾承器的虎形怪獸為足,既富有動態,又顯輕盈。

根據器物周身裝飾的大量雲紋,它被命名為“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貌似“群龍抬棺”,出土時碎成渣,專家4年才修復好

在春秋典籍中,盛放酒器的器物被稱為禁,可以看作古代的茶几。

商人敬鬼事神,禮器中酒器甚多。推翻商朝的統治之後,西周釋出了中國最早的禁酒令《酒誥》,反對醉酒、酗酒等不良風氣,提出“酒以成禮”的飲酒觀念。“禁”這種器物應運而生。至今,經過考古發掘出土的銅禁僅有8件。

雲紋銅禁莊重瑰麗,不僅是目前所見體量最大、紋飾最為繁複精美的銅禁,也是經科學發掘出土的年代最早的禁類器物。

雲紋銅禁,貌似“群龍抬棺”,出土時碎成渣,專家4年才修復好

更為可貴的是它的鑄造工藝,它的出土,將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100年。

失蠟法是我國古老的鑄造工藝之一,用於鑄造更加複雜、帶有鏤空設計的器物部件。

這種工藝以熔點較低的動物油、黃蠟等為原材料,利用其優良的可塑性,將其塑造成所需鑄件的形狀,製成蠟形。

接著在蠟模的表面澆淋細泥漿或者石膏等耐火材料,得到鑄形所需的模具。待模具乾燥、堅固之後,利用蠟形材料熔點較低的特性,對模具進行高溫烘烤,使其中的蠟形融化流出,得到鑄造所需的外範。最後向模具中澆鑄銅液、錫液等金屬液體,待金屬冷卻後,便可敲開模具,得到所需的鑄件。

這種鑄造方法不僅可以鑄造出更為複雜的器物,同時也能極大地提升鑄造效率。

雲紋銅禁,貌似“群龍抬棺”,出土時碎成渣,專家4年才修復好

雲紋銅禁的出土,不僅將我國失蠟法鑄造工藝出現的時間提前到春秋晚期,也證明我國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已經熟練掌握了失蠟法鑄造工藝。

2002年1月,雲紋銅禁被列入中國永久不準出國的64件文物之一,同時也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館之寶之一。

經過兩年的持續發掘,淅川下寺M2號墓葬共出土隨葬遺物6098件,是出土器物最為豐富的楚國墓葬之一。

TAG: 器物雲紋鑄造銅禁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