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理財首席財務官李巖:圍繞客戶需求打磨自身“武功”

作為首批獲准開業的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平安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平安理財)已從老產品整改、產品體系、投研體系及如何建立差異化優勢等方面,逐漸摸索出一條清晰的發展之路。

平安理財首席財務官李巖:圍繞客戶需求打磨自身“武功”

圖片來源於網路

眼下,在大財富市場上,公募基金規模直追銀行理財規模,熬過陣痛期的銀行理財子公司,雖然還處在發展初期,但挑戰也近在咫尺。“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對理財子公司來說,未來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建立差異化優勢。”日前,平安理財首席財務官李巖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自成立以來,平安理財在穩妥有序推進老產品壓降的同時,圍繞客戶低波動、穩定收益、低風險的投資需求特徵,正在構建以“活、穩、優”為主要特徵的產品體系,將重點發力產品創新和鍛造科技能力。

平安理財剛開業一年,已實現盈利。截至2021年6月末,平安理財總資產63。69億元,淨資產59。89億元;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69億元,淨利潤8。2億元。

非標問題資產回表輕裝上陣

距離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僅剩不到四個月,銀行理財業務的整改工作正處於衝刺階段。

“到目前為止,我們存量產品已經整改得差不多,年底可以壓降完畢。”李巖向記者表示,平安理財整體業務推進狀況不錯,無論是產品規模還是結構。資管新規落地後,我們持續按照要求,在過渡期積極推進業務淨值化轉型。

與其他理財子公司不同,平安理財是平安集團一級子公司,與平安銀行平級,屬於業內“高配”。今年年初,平安銀行管理層明確表示,已提早一年完成非標理財問題資產的回表,出清“歷史包袱”。“現在是輕裝上陣狀態。”李巖表示。

平安銀行2021年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該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7561。0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6%;老產品佔理財總規模比例下降至18。4%,壓降進度在行業中排名靠前。

平安銀行稱,在資管新規過渡期收官之年,平安理財在穩妥有序推進老產品壓降的同時,在理財銷售管理、客戶經營服務、產品體系搭建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談及眼下面臨整改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李巖表示,新規會帶來三個明顯影響,規模受限、收益率下降以及流動性降低。平安理財希望,過渡期內這類產品能實現“軟著陸”,也就是既能符合新規要求,又能維護住客戶體驗。對此,平安理財已在著手準備響應監管要求:一是增強場景化功能,提升體驗,替代收益率損失;二是透過平安理財在固收投資上的優勢,維持住收益率的競爭力;三是考慮增加短期固收類等替代性產品,幫助客戶適應和過渡。

投研體系基本成熟產品重點佈局“固收+”

銀行系理財公司在固收、非標投資領域具有優勢,但在權益投資方面,無論是隊伍還是投研體系都尚處建設階段。從全行業來看,各家理財子公司都需要重構投研體系和產品體系。

據李巖介紹,根據銀行理財客群比較穩健的特徵,平安理財構建了以大類資產配置為核心的投研體系,透過科技力量和手段來實現風險的監測和管理,比如內部透過資料化經營和現代化運營,減少操作風險。

據瞭解,在研究端,平安理財搭建了專門的研究部門,團隊成員覆蓋宏觀政策研究、大類資產配置等領域,為未來碳中和、ESG綠色金融、養老主題等新興領域佈局積蓄能量;在投資端,平安理財引入高階投資人才,正在著手打造多資產配置平臺,透過量化模型和主觀分析相結合,從經濟政策、資產基本面和估值、市場情緒等多個維度,對大類資產在不同時間上深入分析,同時採用組合構建模型,為各條產品線提供動態的最優資產配置指引。

在產品端,平安理財也搭建了一個相對完善、更多元化的產品體系,推出了符合資管新規的淨值化新產品線,涵蓋現金管理類、固收類、權益類資產增厚的“固收+”等熱門產品。

“現在我們處在規模增長和獲客的發展階段,首要目標是希望產品收益率比較穩,因此,固收類和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較大。”李巖說,“固收+”類產品也在重點佈局,未來會逐步提升規模佔比,希望未來“固收+”類規模佔比能夠達到20%以上,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規模佔比在40%以下。

從資產配置角度來看,平安理財認為,下半年市場可能還會比較震盪,方向性機會不多,但是行業分化會比較嚴重,會有一些好的選股機會。“我們會持續發揮在FOF和MOM領域優勢,提升產品整體收益和穩定性。”李巖說。

產品和科技驅動構建差異化競爭力

大財富市場是一座“富礦”,除了同業機構,理財子公司還面臨公募基金、券商等金融機構的多頭競爭。特別是公募基金,目前基金規模直追銀行理財規模,會否對銀行理財市場形成一定衝擊?

李巖認為,從資料來看,現階段公募基金髮展速度的確很快,銀行理財業務從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的增幅比較小;但也要分結構看,銀行理財老產品在不斷壓降中,整體規模並沒有降低,這意味著新產品增長很快,如果統計增幅,可能不遜於公募基金。

目前市場比較集中的觀點是,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並非是一個完全的“零和”競爭,產品體系和客群特徵也不完全重合。

在李巖看來,首先,國內的理財客戶基數比較大,為各類資管機構發展提供了一個足夠大的賽道;其次,隨著“金融脫媒”速度加快等,財富管理市場“蛋糕”會越來越大,資管機構並不是在一個存量市場上競爭;第三,理財子公司和公募基金在產品形態上也有一定區別,公募基金是以相對收益為主,理財子公司是以絕對收益為主,相互間是可以相互賦能、借力的關係。

李巖表示,目前各家理財子公司成立時間還比較短暫,在新的監管要求下,大家都要摸索發展路徑,客戶也有一個適應成長的過程,目前還沒有體現出明顯的發展差異。但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理財子公司都會打造出自己的差異化能力。再過兩三年,差異化特徵便會逐漸體現出來,比如資產回報比較穩、服務體驗特別好、運營能力特別高效等。

據悉,平安理財的差異化能力構建,重點將放在產品創新和科技能力鍛造上,希望成為一傢俱有“科技型資產管理機構”和“全品類開放式理財平臺”特色的銀行理財子公司。

TAG: 理財平安產品公募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