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過渡期將盡 新發理財產品已無保本蹤影、新老交替仍存壓

原標題:資管新規過渡期將盡,新發理財產品已無保本蹤影,新老交替仍存壓

記者:程維妙

理財不再說預期收益率、保本型產品逐漸退出、產品期限整體拉長……“資管新規”這個詞對很多個人理財使用者而言或還比較抽象,但它的“合規化”轉變,已在近兩年滲透到我們投資的許多產品中。

這部輻射百億市場的規章設定了過渡期,今年底過渡期即將結束。近日資管新規又一塊拼圖被補齊——6月11日,《關於規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正式落地,涉及的產品以“T+0”短期低風險理財為代表。因為與前期徵求意見稿改動不大,市場預期充分且有更長過渡期,新規落地一週多以來,市場“情緒穩定”,波動不大。

“現在要緊的就是繼續加速產品淨值化轉型,還有把存量產品劃轉到理財子公司等。”一家地方銀行理財子公司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

擺在銀行面前的難題也還有不少,比如理財子公司的牌照優勢沒充分發揮,與銀行現有資產管理、私人銀行等部門分工協作尚不明晰等。貝殼財經記者在招聘網站看到,有銀行理財子公司在以3萬月薪招聘信用債策略崗、大類資產配置崗人員,明顯高於行內其他崗位。

新規影響已被消化,市場“情緒穩定”

說到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活期理財產品,一類是以餘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另一類就是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

6月11日,《關於規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正式落地,整體上將監管標準與貨幣基金拉齊,從產品投資範圍和投資集中度方面提出要求,包括可投信用債等級被限制在AA+及以上等。

現金管理類理財早前存在感並不強,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後,因為銜接大量低風險偏好的客戶需要,其規模才開始快速增長。據中國理財網公佈的資料,截至2021年3月末,現金管理類理財規模達7。34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的29。34%。

現金管理類理財以“T+0”短期低風險理財為代表,收益率比貨幣基金略有優勢。貝殼財經記者上週諮詢了

工行

農行

、華夏、中信、招商等多家銀行,國有銀行該類產品7日年化業績基準利率普遍在2。5%-3%,中小銀行該類產品的7日年化業績基準利率不少能到3%以上。而同期的貨幣型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在1。75%-2。5%之間,超過2。5%的寥寥。

“預計這次新規出臺後,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會下降,但下降不會太快。因為永續債等比較難處理的存續產品標的,有特別條款明確還可以持有,加上現金管理類理財的整改過渡期到2022年底,比資管新規還長一年,所以行情上沒有大的變化。”一位券商固收分析師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

一位市場人士也稱,新規出臺後,AA評級城投債的拋壓並不明顯,因為銀行機構現在“不缺錢,但缺(好的配置)資產”。

產品“合規化”進展平順,銀行還需加速向子公司移交產品

銀行也需要更多發現好資產的眼睛,以繼續推進理財產品新老交替。

“我們行的存量理財產品平移到理財子公司是比較平順的,這方面壓力不大。產品淨值化轉型也在加速進行中,不過權益投資能力還需要提高。”一家地方銀行理財子公司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銀行的傳統強項在固收類投資,可以滿足大量低風險偏好的使用者投資需求,但權益類投資才是體現水平、拉開差距的“戰場”。

這也是行業現狀的一個寫照,近年在產品淨值化轉型上,銀行們都很下功夫。貝殼財經記者在中國理財網搜尋,新發行的理財中已無保本型產品蹤影;短期限產品也大幅壓縮,截至今年3月末,3個月以下封閉理財產品佔比已不到1%,該比例在資管新規前曾一度超過70%。

20餘家理財子公司先後獲批開業,從2019年開始,工行、中行、

建行

、農行、

招行

、興業、光大、

南京銀行

等多家銀行就陸續開啟了理財產品的遷移工作。不過據中國理財網資料,截至今年3月末,理財子公司存續產品規模7。61萬億元,同比增長5。06倍,但是佔銀行理財整體規模的比重還只有30。4%,意味著銀行需要加速向子公司移交產品。

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力,3萬月薪招聘人才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牌照優勢也還沒充分發揮出來,據中國理財網,目前僅有6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登記了11只純權益類產品。

“作為目前唯一可以同時從事公募和私募的資管機構,理財子公司牌照優勢明顯。”中國銀行業協會協調三部主任侯哲建議,銀行理財子公司應與優秀券商、基金公司、私募管理人等合作搭建投研生態圈,藉助外力積極佈局資本市場,增配權益資產等非固收類資產,豐富和完善產品體系、形態和策略,以產品創新和相對收益不斷提升獲客能力。

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總裁成家軍認為,理財子公司應根據投資者財富水平、風險偏好、年齡結構和投資型別的不同,實行差異化的發展戰略和經營策略。同時要持續健全業務支撐和保障,投研體系、人才保障、風險管控和科技系統。

有銀行理財風險管理部人士也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建議培養產品研發專業人才,提升產品管理的專業能力。貝殼財經記者在招聘網站看到,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還在招兵買馬,招募信用債策略、大類資產配置等崗位人員,開出3萬月薪,雖然與公募基金經理薪酬還有差距,但已明顯高於行內其他崗位。

資管新規過渡期將盡 新發理財產品已無保本蹤影、新老交替仍存壓

TAG: 理財子公司銀行產品新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