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倫春拍丨“本草之魂”——李時珍和金陵版《本草綱目》

中國的本草著作,可謂汗牛充棟。李時珍撰《本草綱目》堪稱明代以前中國傳統醫藥的集大成者。他傾畢生精力,用27年時間將古代醫藥文獻與親身積累的大量一手臨床經驗與野外考察結果匯聚成書,終成照耀世界的“本草之魂”。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稱之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科學史家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評價:“毫無疑問,明代的偉大的科學成就就是李時珍那部攀登到本草著作之頂峰的《本草綱目》。”2011年,金陵版《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一、“北斗以南一人”

明代大文豪王世貞(1526—1590)在《本草綱目》序中寫道:“予窺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譚議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歷史上真正與李時珍見過面並記述李時珍形象的人,迄今已知的只有王世貞一人。“睟然”是孟子用來形容“仁義禮智根於心”的賢德之人擁有的溫潤祥和的面容;“癯然身也”是形容李時珍消瘦的身材;“津津然譚議”則描述李時珍的談吐魅力,難怪王世貞要將李時珍“留飲數日”!

伍倫春拍丨“本草之魂”——李時珍和金陵版《本草綱目》

伍倫2021年春拍Lot 022

明萬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龍刻明制錦堂重修本《本草綱目》五十二捲圖二卷

王世貞序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湖廣黃州府蘄州(今湖北蘄春)人,其祖父、父親都是名醫。李時珍23歲那一年,立志退身仕途,潛研醫學,懸壺濟世。其《銘志詩》雲:“身如逆流船,心如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在接下來的近30年時間裡裡,李時珍身體力行,除了大量的臨床實踐,還率領四個兒子、四個孫子和幾個弟子,鍥而不捨地進行中藥品種的野外調查與考證。

《本草綱目》脫稿於1578年,“書考八百餘家,稿凡三易。復者芟之,闕者輯之,訛者繩之。舊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種,今增藥三百七十四種,分為一十六部,著成五十二卷”。兩年後,當弇州山人王世貞看到李時珍親自呈上的數十卷手稿時,他寫道:“茲豈僅以醫書觀哉?實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籙,臣民之重寶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

這真是對《本草綱目》極準確的定位與廣告!

它體例完備,結構嚴謹,就像一張縝密的漁網一樣“綱”、“目”交織,“以綱挈目”,將《神農本草經》以下的歷代本草和醫書中的各種藥物資料芟繁補遺,剖析整理,在臨床應用方面總結了不少法式和心法,內容十分詳實。

讀《本草綱目》,“如入金谷之園,種色奪目;如登龍君之宮,寶藏悉陳;如對冰壺玉鑑,毛髮可指數也。博而不繁,詳而有要,綜核究竟,直窺淵海。”

二、金陵版《本草綱目》的坎坷身世

《本草綱目》縱有千萬般好處,又有文壇領袖王世貞的加持,在明代要憑一介醫生之力刊刻這個190萬字的大部頭,幾乎是不敢奢想的。但是,李時珍早已立下“身如逆流船,心如鐵石堅”的誓言,在生命中的最後十年中,他幾經奔走,最終在1590年得到金陵(今南京)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出版商胡承龍的應允。

為了《本草綱目》的內容質量,年邁的李時珍往返於金陵與蘄州之間勘驗書稿,寒來暑往,從不間斷……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本草綱目》終於刊刻完成,這是《本草綱目》的第一個刻本,史稱“金陵本”,而李時珍卻在同時溘然長逝了。

萬曆二十三年(1596),李時珍之子李建元依其父遺志,上《進疏》。《明史·李時珍傳》載:“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書。”李時珍的老鄉清人顧景星在《白茅堂集》第三十八卷說:“命禮部謄寫,發兩京、各省佈政刊行。”但實際情況是,沒有任何資料顯示朝廷曾主持刊行這部曠世之作,金陵版《本草綱目》一直處於“行之未廣”的狀態,隨時有可能失傳。

幸運的是,金陵版《本草綱目》刊行不久之後,就引起了離蘄州不遠的江西南昌地方官員的關注。時任巡撫江西、督查院右副都御史夏良心,好岐黃之術,他在得到“楚名醫”李時珍撰寫的《本草綱目》後,認為此書“大有裨於生人”,而“訝其字畫之漫漶者多也”,為什麼不重新刊刻推廣呢?在夏良心的倡導下,由江西按察使張鼎思主事,又得到南昌、新建兩縣的襄助,這些有錢、有閒的“通儒”於萬曆癸卯(1613)僅花了半年時間,就重刻了《本草綱目》,史稱“江西本”。這是第一個翻刻金陵本的版本,距金陵版問世僅隔10年。

江西本作為官刻本,充分體現出資本雄厚、人才濟濟的優勢,其版式廣、行疏、字大,刻工水平高,校勘精良,很快便成為《本草綱目》的通行本,金陵本作為《本草綱目》的祖本反而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江西本以後的《本草綱目》版本沒有一本是以金陵本作底本的,以至於古今許多著名學者都未曾見過其廬山真面目,明清書目著錄《本草綱目》均不見金陵本。

可嘆的是,江西本刊刻之時,金陵本《本草綱目》的印版即已漫漶不清,今日世間所存所有金陵本,經過一一比對研究,皆有補版、缺頁、剜改,更是沒有一部完全使用金陵原版印製的。

三、制錦堂本金陵版《本草綱目》的特點和價值

目前,我國共發現3部全本金陵版《本草綱目》,其中2部為公藏,分別收藏於中國中醫研究院和上海圖書館;另外1部即為制錦堂本金陵版《本草綱目》,它是世界上唯一一部可流通的金陵版《本草綱目》全本,也是所有金陵版《本草綱目》中最完整、品相最完美、印刷時間相當早的一部。2013年由文化部頒發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證書。

伍倫春拍丨“本草之魂”——李時珍和金陵版《本草綱目》

值得注意的是,除制錦堂本金陵版《本草綱目》以外,目前已知存世的金陵版《本草綱目》沒有一部存有版權頁。制錦堂本版權頁雲:“江西原版/東璧李先生輯注/本草綱目/制錦堂吳吉徵發兌”。乍看似乎是江西本。但全書90%以上的內容使用金陵本原版印刷,是名副其實的金陵本。

為什麼明明是金陵版《本草綱目》,卻非要說成是“江西原板”呢?正如上文所講的,金陵版《本草綱目》是民間書坊刻本,金陵版刊刻十年之後(1603年)重刊的江西版是“官方刻本”,雖然金陵本由李時珍親自操刀,更能體現他的原意,但江西本的刻印更加精美、更受一般讀者歡迎也是事實。

明代萬曆年間正值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期,為了謀取更多利益,和同時代許多書商一樣,金陵的胡承龍在刻印完《本草綱目》後,很快就把書版賣掉了。第一手賣給了誰,是不是制錦堂,現在已經不可考,因為目前還沒有發現其他帶有版權頁的金陵版《本草綱目》。總之,同在金陵的制錦堂購買這套了書版。此時,江西本已經逐漸流行,制錦堂為了迎合市場,不惜重刻了江西本中的《夏良心序》、《張鼎思序》以及李時珍之子李建元萬曆二十四年(1596)《進表》,將金陵本“偽裝”成江西本。

現存各館藏金陵版《本草綱目》均有不同程度的補刻、補抄、糊版、缺頁現象,都是萬曆二十一年之後幾經重印的,初刻初印者早已不復不存在了。制錦堂本利用金陵本原版重印的書頁約佔90%以上,彌足珍貴。

其中制錦堂本的兩冊圖卷,《附圖卷之上》首頁系重刻,《附圖卷之下》首頁為金陵本原版,但署名經過剜補。除此2頁之外,圖卷幾乎全部同金陵本。金陵版《本草綱目》的附圖,特別能體現李時珍“家刻本”的嚴謹,比如“藤黃”這種藥材的原產地是東南亞,其植株的具體形象在當時很難透過田野實踐準確瞭解,於是金陵本闕如。

伍倫春拍丨“本草之魂”——李時珍和金陵版《本草綱目》

“藤黃”圖是個墨等,這是鑑定金陵本的重要考據點之一

有趣的是,《本草綱目》藥圖中的魚部圖形象特別準確。這是因為李時珍的家鄉在湖北蘄春,水系十分發達,其故居正對雨湖。金陵版《本草綱目》的附圖是李時珍兒孫編輯繪製的,他們對魚的瞭解各位深刻,基本上可以做到寫生。

伍倫春拍丨“本草之魂”——李時珍和金陵版《本草綱目》

魚部圖例

制錦堂本其他卷,絕大多數為金陵原版印刷,只有小部分書頁系重新雕版,有些書頁甚至比各大館藏金陵本《本草綱目》還要完整。

比如中醫研究院圖書館本金陵版《本草綱目》,第十四卷有一補頁(兩個頁面),涉及牡丹和木香兩條藥文,制錦堂本保留了原刻;上海圖書館本金陵版《本草綱目》第八卷金石部的“鐵鏃”至“鐵鏵”頁下五分之一處,及下一頁的“鐵犁鑱尖”至“馬銜”頁下五分之一處缺損,制錦堂則本未發生斷版;現存諸金陵本卷十九末缺“水松”一藥的書頁,制錦堂本則未脫,儘管版框小於其他書頁,但字型風格與原刻無差,估計是由於《本草綱目》初刻時財力有限,雕版大小不一,個頭小的不慎遺失了。

由此看來,制錦堂本金陵版《本草綱目》的重印時間,不一定晚於各館藏的金陵本《本草綱目》,有的部分甚至更早。總之,制錦堂本金陵版《本草綱目》具有獨特的版本價值,有很多值得我們研究的地方。

伍倫春拍丨“本草之魂”——李時珍和金陵版《本草綱目》

明萬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龍刻明重修本《本草綱目》五十二捲圖二卷

(明)李時珍撰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制錦堂重修金陵本

八函三十四冊

開本:17。4×29。1釐米

著錄:

1。《楮墨芸香: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年6月

2。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編號08384)

3。《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中國國家圖書館,2012年

4。《冊府千華:民間珍貴典籍收藏展》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年7月

展覽與大事記:

1。2010年6月,楮墨芸香:國家珍貴古籍特展,中國國家圖書館

2。2013年,由文化部頒發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證書(編號08384)

3。2013年12月,古籍普查重要發現暨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特展,中國國家圖書館

4。2013年7月8日,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播出《金陵本》,是介紹本拍品的專題節目

5。2015年7月,冊府千華:民間珍貴典籍收藏展,中國國家典籍博物館

6。2017年9月,冊府千華:河南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河南省圖書館

7。2018年5月26日-30日,李時珍誕辰500週年紀念展,湖北蘄春李時珍紀念館

8。2019年9月7日-2020年1月5日,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與傳承大展,中國國家典籍博物館。

伍倫春拍丨“本草之魂”——李時珍和金陵版《本草綱目》

2021年7月20日下午,伍倫拍賣舉辦金陵版《本草綱目》品鑑會。與會專家有:中國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李致忠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鄭金生先生、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研究館員翁連溪先生、中國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趙前先生。

伍倫春拍丨“本草之魂”——李時珍和金陵版《本草綱目》

各位專家就伍倫2021年春拍拍品國家珍貴古籍“明萬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龍刻制錦堂本金陵版《本草綱目》”發表了極為專業的見解。

伍倫春拍丨“本草之魂”——李時珍和金陵版《本草綱目》

李致忠先生

中國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

李先生談到:《本草綱目》是屬於全世界的文化遺產,是中國醫藥書籍當中的“白眉”。金陵版《本草綱目》的全本我們國內只有三部,從遞藏和來源情況來看,制錦堂本金陵版《本草綱目》是相當“正統”的,因為有的館藏的本子是從日本回歸的,而這個本子一直在由我們中國人收藏。我們不能小看這個版本的價值。

我的想法是,無論誰為藏主都應該感到驕傲,應該細心加以保護。

伍倫春拍丨“本草之魂”——李時珍和金陵版《本草綱目》

鄭金生先生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

鄭先生談到:《本草綱目》是我們中國藥學、醫學,乃至中國人運用物質的一個寶庫,是一個展覽館,是一個博物館。越研究越覺得李時珍偉大!《本草綱目》“立言破惑”,其中有很多李時珍自己的新見解,對現代醫藥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網路上有人說《本草綱目》裡有糟粕,我說如果你到了一個國家參觀,你要知道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是去看小賣部還是去進博物館?他們說當然進博物館了。你要搞實用的東西,油鹽柴米肥皂牙刷,你到小賣部去;但是你要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它既有莊嚴美好的,也有迷信落後的,什麼都有,但是它能展示你的是整個國家的文化和歷史。

金陵版《本草綱目》為什麼這麼寶貝?它是《本草綱目》的第一個版本,李時珍親自參與刊刻,最能反映作者的個人思想和意願。後來的各種版本反覆刻印,容易出錯,在版本學裡面我們應該找最接近作者的那個版本,金陵本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入選了世界記憶名錄。

今天擺在這裡的制錦堂本金陵版《本草綱目》,當時申報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時候,國圖幾位先生說我是搞本草的,讓我來看一下,我一看就覺得這是金陵本的。我看到制錦堂本感到很激動,有的館藏金陵本是從日本反傳的。這麼說吧,從上海名醫丁濟民在民國時候(1947年)發現金陵本以後,這麼幾十年就沒有再發現過與流傳日本的本子不一樣的金陵本。這麼說吧,從丁老師那個時候發現金陵本以後,這麼幾十年就沒有再發現過與流傳日本的本子不一樣的金陵本。

我們中國本土發現的金陵版《本草綱目》只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中醫研究院收藏的,還有一個就是制錦堂本。制錦堂本是近年來新發現的,為我們研究《本草綱目》的原始面貌增添了最可靠的資料。

伍倫春拍丨“本草之魂”——李時珍和金陵版《本草綱目》

翁連溪先生

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研究館員

翁先生談到:從制錦堂本金陵版《本草綱目》的紙張、字型、印刷的方法,還有內容上看,這就是萬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龍的刻本。它非常珍貴,是國內可流通的唯一一部全本。還有一部是上海圖書館的公藏,一部收藏在中醫研究院,國內就這三部。中醫研究院的金陵本在上海展覽的時候我翻過,可以說,初刻初印的金陵本現在基本沒有了,找不到存世的了。

我看這個制錦堂本金陵版《本草綱目》非常好,它的字型、它的大字、小字刻的非常到位,因為不是初印,有的地方漫漶了,但是漫漶有好多原因。第一雕版印刷時間線拉的比較長,同一部書,有的板子已經刻完了,有的板子好多年以後才開始刻,導致最後有的板子還沒刻完,前面的板子已經有裂板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板子的材質問題。這麼大部頭的書上千塊板子,私人刻書不可能有那麼大財力、勢力、精力都找棗木板、梨木板這些材質好的,板材還有芯跟邊的區別,老和嫰的區別,差距非常大。一部書刻完以後,材質好的版子印過還是新的,板材不好的話,甚至印一版書已經都漫漶了。

制錦堂本金陵版《本草綱目》是近幾年發現的,2010年被評為國家珍貴古籍,在國家圖書館辦過展覽,好多人都關心這部書的去處。我們想它最好的歸宿還是歸國家收藏,私人如果有善心、有公心的人可以買了捐給國家,國家圖書館都沒有金陵版《本草綱目》。剛才幾位先生也都講了,不管它在誰那兒,都要好好的儲存著吧,如果歸了國家,國家善本庫裡又增加了一員。

趙前先生

趙先生談到:第一,金陵本《本草綱目》是胡承龍刊刻的,用了四年的時間完成的。但是隻過了十年,也就是到了萬曆三十一年(1603),張鼎思就考慮要再刻一部《本草綱目》。當時江西有個仕宦叫夏良心,他曾給張鼎思刻的《本草綱目》寫過一篇序,序中有這樣一段話:“大有裨於生人,非特多識資也。而初刻未工,行之不廣。”夏良心認為金陵本《本草綱目》作為初刻本,雕刻不精,且流傳不廣。於是,他同張鼎思用了半年時間重新刻了一部《本草綱目》,也就是眾所周知的“江西本”。我個人理解,張鼎思在刻《本草綱目》的時候,胡承龍刻的《本草綱目》,由於各種原因已經很少見了。剛才鄭先生也對金陵本《本草綱目》的存世情況進行了簡單的介紹,目前在國內一共只有三部,兩部在公藏:一部在上海圖書館,一部在中醫研究院圖書館。這是唯一一部在民間收藏的。民間能有這麼一套全的金陵本《本草綱目》,應該說是非常難得的。

第二,就是胡承龍在刊刻《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李時珍和他的兒子都參與了。李時珍除了寫稿外,他也參加了校稿工作。《本草綱目》書版刻完的時候李時珍還在世,但是印刷成書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了,李時珍最終沒有見到成書,但是校勘工作他基本都參加了。李時珍的孩子也一直參與刊行金陵本《本草綱目》的相關工作。胡承龍刻的《本草綱目》,是唯一一部李時珍直接參與校對刊刻的版本。也就是說,金陵本《本草綱目》是最能夠李時珍原創思想的版本。從版本學的角度看,金陵本《本草綱目》是祖本,是第一個版本,後來的《本草綱目》,都是以此為底本翻刻的。因此金陵本《本草綱目》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本草綱目》不僅僅是中國人重視,像西方的達爾文、李約瑟都曾經有過很高的評價。這部《本草綱目》作為國內唯一一部留存在民間的珍本,由衷希望有緣之士珍之愛之。

伍倫春拍丨“本草之魂”——李時珍和金陵版《本草綱目》

與會專家簽名冊

伍倫春拍丨“本草之魂”——李時珍和金陵版《本草綱目》

與會人員合影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

TAG: 本草綱目金陵李時珍堂本制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