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合會2021年年會主題論壇|健康海洋是通向碳中和未來的“藍色之路”

原標題:國合會2021年年會主題論壇|健康海洋是通向碳中和未來的“藍色之路” 來源:中國環境報

在全球碳中和願景下,海洋應發揮怎樣的作用?海洋如何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在9月7日舉辦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21年年會 “碳中和願景與海洋環境治理”主題論壇上,與會嘉賓認為健康海洋是通向碳中和未來的“藍色之路”,並呼籲儘快制定海洋路線圖。

藉助海洋實現碳中和

2015年,《巴黎協定》提出了全球控制溫升不超過 2攝氏度的目標,中國也已承諾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覆蓋地球表面70%面積的海洋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碳迴圈過程中發揮著基礎性的重要作用,維護並發展海洋藍色碳匯、穩步提升海洋碳匯能力,是助力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工作。

作為全球最大的生態系統,海洋是地球上主要的熱匯和碳匯,在調節氣候、吸收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以及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地球是一個海洋星球,海洋能夠吸收全球23%的碳排放和巨大的熱量,對人類和世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國合會副主席、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哈爾沃森說。

然而,全球海洋狀況又受到諸如全球變暖、持續升高的大氣二氧化碳水平加劇海洋酸化等嚴重影響,需要採取明確而有針對性的行動。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焦念志看來,海洋是巨大的碳庫,關鍵是如何將其充分利用。“目前,全球正在努力開發捕獲碳排放並將其作為原材料再利用的解決方案。”焦念志說。

濱海溼地有植被的沿海生態系統通常被稱為“藍色森林”(或“藍碳”)生態系統。其中,紅樹林、鹽沼、海草床和潮灘等沿海生態系統在碳捕獲和封存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單位面積的濱海溼地能夠比陸地森林更快、更有效地固碳。

然而,一旦這些生態系統退化、消失或改變時,大量二氧化碳會被釋放到大氣或海洋中,加劇大氣溫室氣體水平的升高和海洋的酸化,所以需要透過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保護和重建“藍色森林”以捕獲二氧化碳。

同時,巨大的海洋也具有可再生能源開發潛力,豐富的風能、波浪能、溫差能有望成為碳中和的“明日之星”。

“風能、波浪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不排放任何二氧化碳或其他汙染物,能有效推動零碳電力技術發展,是碳減排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大學海洋學教授劉延俊提到。

此外,氣候變化對海洋漁業資源的分佈和生產力,以及漁民生計和社會穩定,甚至漁業相關行業的影響都不容忽視。從另外一方面看,大力發展海洋水產養殖碳匯技術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

透過生物活動固碳是海洋碳匯的重要形式之一,比如,貝類的甲殼中富含大量碳酸鈣,這使得貝類的碳匯能力尤為突出。

制定海洋可持續健康發展路線圖

我們要努力讓海洋成為應對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而不是成為氣候變化的受害者。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當我們利用海洋時也要回饋海洋,讓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海洋成為通向碳中和未來的“藍色之路”。

2021年1月1日正式啟動的《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2021-2030 年)》(以下簡稱“海洋十年”),旨在將科學知識和理論轉化為支援改善海洋管理、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行動,從而推動形成清潔的、健康和有復原力的、可預測的、安全的、可持續生產和收穫的、透明而可觸及的、鼓舞人心且引人入勝的海洋。

“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是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供給調節、文化和支援等重要功能。”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張志鋒說,“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需要更好發揮海洋的生態環境功能。”

根據國合會全球海洋治理與生態文明專題政策研究報告,實現海洋可持續健康發展,國際社會必須採取緊急行動,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防止生物多樣性喪失,恢復和保護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減少汙染並對航運、勘探等海底經濟活動採取預防措施。

對此,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海洋專案專家楊松穎呼籲,必須有更加雄心勃勃的目標,並能儘快提供更可持續減排的效果,必須讓自然本身作為解決方案的關鍵,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在海洋和氣候方面的專案資金投入等領域加強合作。

不少專家認為,實現碳中和願景下的海洋環境治理,離不開公眾的討論和參與。因此,加強對公眾的教育,使人們認識到海洋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工具,並提高人們對海洋碳匯重要作用的認識也很重要。

此外,實現海洋可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在政府和相關組織的支援下,共同推動國際合作。

“全球海洋治理與生態文明”專題政策研究外方組長,國合會委員、挪威極地研究所科研主任溫特認為,國合會應繼續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向中國政府提出建議,支援中國透過國家力量確保可持續的海洋經濟發展,以促進維護全球海洋的健康。

“我國將以協同推進灣區的海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和海洋氣候韌性提升為總目標,持續加強基於生態系統的重點海灣的綜合治理,助力海洋碳中和願景的實現。”張志鋒說。

國合會2021年年會主題論壇|健康海洋是通向碳中和未來的“藍色之路”

TAG: 海洋碳中碳匯生態系統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