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割在了底部!

上市公司中,有一類公司是最沒有底線的,每次公佈業績或者有其他重大訊息,都會提前把訊息洩露給機構或利益相關人士,導致股價提前出現較大的波動。

也有一類公司,起碼對投資者有著基本的尊重,在業績公佈之前絕對不會有任何訊息洩露。比如伊利。

伊利中報業績大幅超預期,營業收入565。06億元,同比增長18。89%,營收首次半年突破500億元,今年突破千億大關沒啥懸念了。

歸母淨利潤53。22億元,同比增長42。48%,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33。06%,

增速是近五年來最高的一年。

高瓴割在了底部!

資料來源:IFind

在2020年年報中,公司的計劃是:2021年實現營收1070億元,利潤總額93億元。

下半年,公司要完成40億的淨利潤,才算符合預期。通常公司的4季度業績是一年中最差的一季度,所以主要看三季度了。

假設三季度能完成20%的增長,那對應的淨利潤是27。47億元,四季度就要完成12。53億,增速是18%左右,關鍵就看三季度了。二季度(單季度)營收增長8。43%,扣非淨利潤下滑0。62%,營業成本增長了11。15%。

今年,很多消費公司都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最主要原因是全球

大宗商品

漲價帶動上游材料漲價,導致成本上升。

牛奶的主要材料是鮮奶和包裝盒,這兩項成本佔總成本的89%,包裝漲價已經不是大新聞了,同時奶源也在漲價。

蒙牛

在中報裡披露了,

因為原料鮮奶漲價的原因,導致公司

毛利率

下滑了0。8%,伊利下滑0。77。這是整個

消費行業

的問題。

業務方面1)液態奶業務營收424。07億元,同比增長19。65%,市場份額增長0。7%,穩居行業第一。

液態奶業務貢獻了75%的收入,是伊利的核心業務,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增加0。02%。

2)

奶粉

及奶製品業務收入76。27億元,同比增長14。83%,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市場份額增長了0。9%。

奶粉及奶製品貢獻了13。55%的收入,奶粉是公司未來增量空間比較大的一塊業務,毛利率43。25%,上年同期45。91%。

其實伊利的奶粉營收規模已經不小,但是毛利率還是太低了。國內賣的最貴的是飛鶴(毛利率73。26%)。

貴不是指終端零售價格貴,而是相對於製造成本,賣出去的價格更貴。

毛利率=(收入-成本)÷收入,成本越低,毛利率就越高。

比如茅臺,營業收入490。87億元(總收入507。22億),成本只有42。32億,所以茅臺毛利率超過90%。

高瓴割在了底部!

資料來源:

同花順

IFind3)冷飲業務營收55。38億元,公司

財報

資料顯示增長13。80%,東財資料顯示增長12。11%,不知道是誰錯了,毛利率49。05%,上年同期為50。87%。

整體來看,核心業務在成本高壓的情況下依然比較穩健,奶粉營收增速一般,其他乳酪那些收入佔比不高,就按下不提了。

牛奶這個行業比較敏感,要控制好安全質量問題,就要自建廠房、養奶牛,所以這是個重資產行業。

伊利中報,固定資產總額為263。3億,在建工程方面還有107。2億的液態奶專案在建,奶粉專案28。37億在建,這些都是未來創收的關鍵。

不過,固定資產每年要折舊,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伊利中報:固定資產折舊、

油氣

資產損耗、生物性資產折舊一共15。21億,上年同期為11。30億。

很多零食行業頻出

食品安全問題

,就是因為自己不設工廠,代工模式質量基本沒法控制。

研發方面

上半年研發人員

薪酬

9946萬元,研發人員人數未公佈,沒法計算。按照2020年公佈的資料,可以算出研發人員人均薪酬36萬左右。

2020年

海康威視

研發人員薪酬51。55億元,研發人員20597人,人均薪酬25萬左右。

海康是被特老師點過名的攝像頭龍頭

科技公司

,可見伊利的研發力度還是可以的。

高瓴割肉

中報前十大股東資料顯示,高瓴旗下的投資公司一季度新進場的倉位已經割肉了。

高瓴割肉的原因大概有兩點:一是,今年消費整體比較拉胯;二是價投體系也很艱難。

上半年,多份消費公司中報都表明,上游成本上升,下游提價困難,多家消費已經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伊利這份成績單已經算是很NB了。

TAG: 營收伊利毛利率奶粉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