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古蓮花池講座第37講:駐景樓與紅棗坡

古蓮花池講座第37講:駐景樓與紅棗坡

保定古蓮花池講座第37講:駐景樓與紅棗坡

駐景樓位於不如亭東南。樓的北面是紅棗坡,屬蓮池行宮十二景之繹堂一組。直隸總督方觀承在《蓮池行宮十二景圖詠》圖解雲:“(繹)堂直東南有樓,曰駐景樓。”並配詩云:“高樓駐夕景,寒泉滌襟垢。嘉會嘆良難,寸陰惜所受。此堂可為儀,此觶可飲酒。”意思為駐景樓留住了夕陽的餘暉,石縫中湧出的清泉洗滌了人們衣襟上的塵灰。美好的筵宴很難得到,大家都珍惜所獲得的這次短暫時間的聚會。它還可以作為觀測日影的立木,這個酒杯可以讓大家一醉。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秋,英、法、德、意四國聯軍入侵保定,古蓮花池的建築被焚燒殆盡,駐景樓在劫難逃。

保定古蓮花池講座第37講:駐景樓與紅棗坡

新中國成立後,保定市政府在醫治戰爭創傷的艱難條件下,籌措25萬斤的小米折款用來修葺古蓮花池。

1951年,在原駐景樓的北側新建一棟二層小樓,作為蓮池文化館的辦公樓。蓮池文化館統一管理圖書、博物、宣傳和園藝等工作。

20世紀六十年代,這裡成為保定市群眾藝術館辦公所在地。

八十年代這裡作為保定市文聯文學刊物《蓮池》的編輯部辦公所在地。當時的創作組組長是苑繼久(後任《長城)雜誌主編)。《蓮池》先後收到了梁斌、李英儒、邢野、馮志、孫犁、從維熙、劉紹棠等許多著名作家作品。當時的一些文學新秀,如鐵凝的《啊,陽光》、莫言的處女作《春夜雨霏霏》都發表在《蓮池》上。鐵凝後任《蓮池》編輯部編輯。莫言又在《蓮池》上發表了《醜兵》《為了孩子》《售棉大陸》《民間音樂》等。莫言成名後曾說,他是從蓮池裡撲稜出來的。

1996年,在原樓的基礎上進行了改建,向北接出一間,增設遊廊。

2005年,復原修繕蓮池行宮十二景時,將此樓命名為駐景樓。現為蓮池書院博物館辦公樓。

保定古蓮花池講座第37講:駐景樓與紅棗坡

紅棗坡,位於駐景樓北,為全園最高處。方觀承《蓮池行宮十二景圖詠·繹堂》的圖解中說:“(繹堂)東,層崖壁立,返照為多。於此憑高眺遠,堞影連雲,煙村結霧,宛在眉睫;百里內外,郎峰、抱陽諸山,皆回青轉綠,湧現天表也。”郭雲峰《蓮池臺榭記》寫道:“坡最高,雉堞畫櫓,羅而致之帶下。”坡周古柏蔽日,遍植棗樹、酸棗樹,四時虯枝屈幹,增人遊興,入秋時果實暗紅,引人垂涎。

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慈禧太后挾持光緒皇帝狼狽逃往西安,留守北京的兵部尚書榮祿、戶部尚書崇綺等逃到保定,躲進蓮池。

當四國聯軍將要侵入保定時,兵部尚書榮祿也逃往西安,戶部尚書崇綺在走投無路的處境下遂在紅棗坡自縊身亡。

保定古蓮花池講座第37講:駐景樓與紅棗坡

紅棗坡頂上有六幢亭。該亭為四角攢尖頂,東面為壁,壁上嵌黃彭年《遼金元六幢亭記》和黃國瑄《重建六幢亭碑記》刻石各一方,其餘三面虛敞。

亭中原有遼刻“田氏造尊勝陀羅尼經幢”一件、遼刻“造像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幢”一件、金刻“田殖造陀羅尼經幢”一件、元刻“造佛像舍利言幢”二件和元刻“造佛像莊嚴寶王真言幢”一件,現存三件。它們都是昔日蓮池書院的學子們在黃彭年院長的倡導下,從百里內外運回來的。是有研究和觀賞價值的佛教珍品。

保定古蓮花池講座第37講:駐景樓與紅棗坡

六幢亭本在高芬閣後。昔日蓮池書院院長黃彭年增設學古堂,廣搜金石以資考證。

光緒七年(1881年),其子國瑾與同志者於古剎叢莽中得經幢六座,於是致諸蓮池,建亭護之,名“六幢”,併為之作碑記。

後來,其門生又得宋代經幢和遼代石臼各一,也放在六幢亭中儲存,光緒十二年(1886年)途經保定的黃彭年又為之作碑記。

1900年,四國聯軍折損二幢,將石臼破壞,將亭燒燬,黃氏親撰並書丹的兩方碑記失蹤。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直隸提學使毛慶蕃和羅正鈞先後督促重建六幢亭。清苑知縣黃國瑄(彭年之子)遂重建此亭,重刻黃氏兩碑記(其中一由胡景桂書丹,另一據原碑拓片摩刻,兩記之後有國瑄的跋),並作重建碑記。

此亭之建、毀與重建的始末,足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保定古蓮花池講座第37講:駐景樓與紅棗坡

保定古蓮花池講座第37講:駐景樓與紅棗坡

作者:柴汝新

總編輯:二清

TAG: 蓮池駐景樓六幢碑記經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