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早餐吃營養米糊,假營養真坑娃

冬天到了

越來越冷

一個問題又被媽媽們提上了日程

早飯吃什麼

早飯做什麼又快速又營養?

我們最近就收到了一位媽媽的提問

相信也是很多媽媽的疑問

相信你看完下面這些內容

心裡就有答案了

▽▽▽

寶寶每天早飯吃糊糊可行嗎?

我在小紅書裡看到有很多寶媽每天早上會給孩子打糊狀物吃,裡面會放入很多粗糧,有時還會放入蘋果、梨等水果。

但我又聽說攪打過後的食物營養會流失,孩子過早接觸果汁對牙齒也不好,所以1歲多的寶寶每天早上吃糊糊可行嗎?

這個問題還真的是不少媽媽心中的疑惑呢。特別是各種短影片中花花綠綠的各種米糊, 搭配的食材看起來都非常有營養,粗糧、乾果、主食都有了,味道香香甜甜,更重要的是做起來簡單快捷啊,開啟電源打一打,倒出來就是一碗香甜的米糊,冬天寒冷的早晨,來上一碗熱騰騰的營養米糊,這就是幸福的味道啊。

可是,熟悉我們的媽媽一定知道這裡要有轉折,小寶寶能吃這樣的米糊嗎?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些內容:

1、糊狀食物對孩子的好處和壞處

2、米糊中加入粗糧、水果的做法不可取

3、1歲多的寶寶把糊糊當早餐,可以嗎?

一、糊狀食物對孩子的好處和缺點

其實這個問題,改成糊狀食物的優劣也合適。糊狀食物,就是把各類食材使用料理機、攪拌機等機器,把食材攪打成細膩的糊狀,這個過程等於是模仿了消化過程中的機械性消化。

消化過程包括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

前者指透過消化管壁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如口腔的咀嚼,胃、腸的蠕動等)把大塊食物磨碎;後者指各種消化酶將分子結構複雜的食物,水解為分子結構簡單的營養素,如將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脂肪水解為脂肪酸和甘油,多糖水解為葡萄糖等。

食物透過機械性消化後形成食糜,根據攝入食物的質與量,胃將食物消化成食糜的時間,大約為40分鐘到幾個小時。將食物打成糊狀,可以把食物變成消化酶易於分解的狀態,保證消化徹底,進而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率。

這一點很容易理解,比如6個月寶寶的食物主要是米粉,各類食材也要處理成糊狀,就是由於小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全,比如沒有出牙,口腔肌肉力量不足,還沒有掌握“吃”的技巧等,無法將大塊食物很好的處理成食物糜團嚥下。另外這個階段孩子的腸胃也比較較弱,糊狀食物更利於消化。所以輔食新增的過程要從稀到稠過渡。

糊狀食物的缺點有這麼幾個:

1、我們

人體消化系統的機械消化功能是“用進廢退”

,長期食用糊狀食物,會讓機械消化功能減退,比如咀嚼肌萎縮、牙齦萎縮、早期胃腸蠕動增強,長期胃的蠕動減弱。對於孩子來說,長期食用細膩的糊狀食物,不利於孩子從吞嚥-咀嚼過渡,吞嚥多,咀嚼少,孩子掌握不好處理大塊食物的技巧,咀嚼差,孩子就不喜歡吃韌性大的綠葉菜,加上這個階段的孩子無法用語言或者動作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容易被家長誤認為是各種不好好吃飯,進而採取錯誤的餵養方式,加重孩子的挑食、偏食行為。

2、

糊狀食物透過胃排空增快。根據攝入食物的質與量,胃將食物消化成食糜的時間,大約為40分鐘到幾個小時。

糊狀食物因為已經和食糜差不多,所以進入十二指腸內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這一點可能會引起的問題

A、

孩子很快感覺到飢餓

。因為消化時間縮短了,所以會感覺糊狀食物“不扛餓”。

B、

導致十二指腸壓力增大,容易出現“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C、

短時間內進入十二指腸的食物過多

,消化酶分泌量相對不足,會

造成消化不良影響營養吸收

D、糊狀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由於不需要咀嚼,更容易被分解消化,

更容易引起血糖升高,造成血糖波動過大。

E、

糊狀食物沒有不同食材不同色彩、不同質感、不同口感的區別,不利於孩子學習“如何吃”,更無法掌握“吃的技巧”。

二、米糊中加入粗糧、水果的做法不可取

很多寶媽每天早上會給孩子打糊狀物吃,裡面會放入很多粗糧,有時還會放入蘋果、梨等水果。

網上隨便找了個兒童營養糊的搭配,應該是符合這個描述了

小寶寶早餐吃營養米糊,假營養真坑娃

成品是這樣:

小寶寶早餐吃營養米糊,假營養真坑娃

看圖片感覺還不錯,對不?這是錯覺,因為不同米糊五彩繽紛的色彩,給你一種看起來很好吃的感覺。但是不要忘了,這不是一餐的量,不是一餐就吃這五顏六色的6種米糊,而是一餐只有其中一種。

孩子的餐桌上大機率是這樣的:

小寶寶早餐吃營養米糊,假營養真坑娃

有食慾嗎?孩子吃得愉快嗎?這麼一碗糊糊,也就是孩子懵懂無知,成年人但凡對吃有點要求,這麼一碗糊糊,能吃得開心麼?

再比如這樣常見的米糊,這是胡蘿蔔鱈魚泥混合米粉

小寶寶早餐吃營養米糊,假營養真坑娃

這是我們的學員給寶寶製作的一餐:

小寶寶早餐吃營養米糊,假營養真坑娃

紅色、白色、黃色、綠色,色彩的差異還是很明顯的。讓孩子學會吃飯,不僅是為了飽腹,也要學習吃的藝術。中餐講究形色味,不同食材色彩對視覺的刺激、食物香氣對嗅覺的刺激,不同食物不同質感不同味道對味覺的刺激,都是讓孩子學習吃,享受美食,知道什麼是好吃的,健康的。

就不說糊狀食物對孩子吞嚥-咀嚼過渡的影響,孩子只需要吞嚥不需要咀嚼,這樣的糊狀食物能抓嗎?孩子怎麼學習自主進餐呢?

而在米糊中加入水果的做法,增加了甜味,容易讓孩子養成喜歡甜味的口味偏好,長期吃的話,更容易出現挑食、偏食的問題。輔食不甜不吃,不香不吃,不夠細膩不吃,因為沒有味道,不夠細膩的食物對口腔是一個強烈的刺激,孩子可能會出現乾嘔、往外吐,咽不下去。但是在家長眼中,很可能是孩子不愛吃飯,病急亂投醫,可能會出現增加奶量,減少輔食,各種變換輔食做法嘗試,增加零食、水果的量,陷入“愛吃什麼給什麼”的惡性迴圈,讓孩子更加抗拒輔食。

所以,給孩子吃這種糊狀食物,是弊大於利的,甚至可以說,孩子從這種食物中獲得不了什麼好處。

三、1歲多的寶寶把糊糊當早餐,可以嗎?

願意製作這種糊狀食物的家長,最常見的理由是早上起不來,沒時間,米糊省事兒,快速,可以在前一天晚上預約好,第二天早上起來直接吃。另外家長沒有直接表達出來的是,米糊吃得快,孩子呼嚕呼嚕一喝,幾分鐘就吃完了。

省的是誰的時間?省的是誰的事兒?家長。

我們一直不建議給孩子吃“一碗燴”的食物,這種米糊也不例外,無論它多麼有營養,哪怕是鮑魚魚翅,也不建議。

注意,我們強調的是“孩子”,特別是3歲以下,輔食新增階段的孩子,一定要注意。

1歲多的寶寶,生長髮育有什麼特點?

這個年齡,乳牙仍然沒出全,面臨著臼齒的萌出,位置越靠裡的乳牙,萌出越困難,因為位置比較深,咀嚼刺激和按摩牙齦比較少。臼齒比較大,萌出的不適感更加強烈。

大運動發育來說,孩子已經能夠獨立行走,走得越來越穩當,逐漸開始嘗試跑,或者能夠跑起來了,運動量大大增加了。

精細動作來說,手指的分化更加完善,手眼腦協調,手指的控制更加精準,餐具應該用得很好了,逐漸適應自主進餐,慢慢脫離家長輔助喂。

所以在輔食製作時,這個階段是從一餐到兩餐,從兩餐過渡到三餐的關鍵階段,可以食用的食材種類更加豐富,烹飪的方式也大大增加了,一歲前以蒸、煮為主的烹飪方式,過渡到炒、燉、燒、煎、炸等都可以了。

這個階段輔食的製作,要關注軟硬搭配、幹稀搭配,滿足孩子因為出牙不適,對啃咬的需求,要滿足孩子一上午的學習和活動需要的能量。一餐中不能都是軟,也不能都是硬,注意這裡說的“軟”和“硬”,不一定是我們認知中的麵包軟,蘇打餅乾硬這種,而是口感上的軟和硬,還要加上韌度。比如很多家長不理解,自己的孩子不吃蔬菜,燉爛爛的菜葉也不吃,但是卻能啃排骨,西藍花也能吃,明明菜葉是軟的,排骨硬,西藍花也比菜葉硬。

有的家長會說,只是早餐吃這種米糊,其他兩餐都正常,也不行嗎?

我們的建議依然是不。

如果是成年人,每天一餐這種米糊,當然可以。但是提問中是1歲多的孩子,是身心發育、智力發育都沒達到成人水平的孩子,從孩子生長髮育的角度來看,早餐長期吃這種米糊,弊大於利。

1、孩子需要營養密度高的食物。米糊快速飽腹,孩子吃不下別的。

在米糊中加入水果,包括上面我舉例的那幾種米糊,香甜細膩,潤滑可口,孩子一定會先吃,有可能會先把米糊喝完。孩子的胃容積不大,這種水分大的糊狀食物,升糖又快,孩子很快感覺到飽了,即使搭配了其他的蔬菜和食物,也吃不下了。

2、早上起床後需要補充水分,孩子也會先喝米糊

3、早餐安排米糊,進入幼兒園後可能會不適應

這一點不只是米糊,包括很多媽媽在寶寶起床後先給奶這種做法,其實都是一樣的,孩子起床後先給液體,讓孩子緩解口渴,快速飽腹,家長省事兒省時間。但很多幼兒園的早餐並不是奶,而是菜和主食搭配的一餐,就可能出現孩子早已習慣了早飯是稀多幹少的湯粥米糊,吃不下幼兒園早餐中的菜和麵食。

4、增加孩子挑食、偏食的風險。

感覺喝米糊對孩子影響不大的家長,低估了孩子對食物的執著程度。一歲多的孩子,甚至四五歲的孩子,跟他講營養、健康和身體發育,孩子都是很難理解的。孩子能分辨出什麼是好吃的,什麼是難吃的,孩子會追隨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無法像成年人那樣理智的思考,選擇雖然有點兒難吃,但是為了健康,也必須要吃食物。

一歲多的孩子已經能夠察言觀色,觀察大人的表情、動作和語言,在達不到自己滿意的時候適時採取耍賴、撒嬌、哭鬧來實現自己的目的。所以如果習慣了這種香甜細膩的米糊,孩子是不可能一直這樣吃的,對吧,總有一天要過渡到成人的食物,家長會發現孩子早飯不好好吃了,吃得少了,如果硬逼著吃,孩子會哭鬧。這時最先崩潰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家長可能會採取“飢餓療法”,或者給零食、水果等加餐的方式來應對。“不吃就餓著”看起來有道理,但是孩子因為目的沒達到,感覺到飢餓一直哭鬧,家長也承受不了這種精神上的壓力。給零食水果加餐,會強化孩子“不吃難以下嚥的食物,就會有更好吃的零食”這種認識,更加牴觸正常的早餐。

對於一歲多的孩子來說,早餐亂了,一整天的作息都可能是混亂的,奶亂了,午餐和水果時間都亂套了,孩子的吃動平衡打破了,飢一頓飽一頓,如果這時家長還沒意識到問題在哪兒,各種“試錯法”、“排除法”來嘗試讓孩子恢復正常飲食,難度加倍。

所以說讓一歲多的寶寶,每天早飯吃這種米、豆類和水果混合打成的細膩米糊,是不行的。

熟悉我們的家長可能會說,那你平常分享的寶寶餐裡也有湯湯水水啊,早餐也不全都是乾的。

我隨便找了幾個剛結課學員的早餐

38個月寶寶早餐

小寶寶早餐吃營養米糊,假營養真坑娃

24個月寶寶的早餐:

小寶寶早餐吃營養米糊,假營養真坑娃

13個月寶寶的早餐,米飯可以再軟一點

小寶寶早餐吃營養米糊,假營養真坑娃

隨手找的都是綠豆粥,需要注意的是綠豆粥,和提問中的米糊,形態上、細膩程度都有非常大的差異,綠豆粥的顆粒感更強,而且我們在每天的分析指導中,會關注粥的熬煮程度,比如下面這些提醒:

小寶寶早餐吃營養米糊,假營養真坑娃

小寶寶早餐吃營養米糊,假營養真坑娃

小寶寶早餐吃營養米糊,假營養真坑娃

而且在餵養的細節上,我們也會根據孩子吃飯的狀態,提示家長如何給粥,什麼時候添飯,保證孩子吃飽,吃得營養,還能有充分的咀嚼,避免一些家長看到孩子喜歡吃,就趕緊添飯,或者無意識地一直喂粥,或者因為擔心害怕孩子不吃蔬菜,刻意減少給菜品的次數,增加粥等等錯誤的餵養行為。

那麼米糊是不是就不能吃了呢?當然不能這麼絕對,如果孩子已經大了,兩三歲了,沒有挑食、偏食等吃飯問題,偶爾一次,比如一週一次,把上面我分享的一餐中綠豆粥,用米糊替換,其他菜品和麵食保持不變,米糊作為一種增加風味,讓孩子吃得開心的食物出現,影響也不大。但是不要只給米糊,也不要頻繁吃,長期吃就好。

TAG: 孩子食物糊狀米糊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