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抗癌,這四個階段每個都很重要,部分常用中藥分享

說起癌症的治療,很多癌症患者會選擇化療、放療、手術等等。有一些患者會把中醫當作“最後的救命稻草”。其實癌症患者治療全程都可以中醫介入,中醫藥應該是抗癌全程的“旅伴”,而不應該到最後才想到的方案。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中醫藥抗癌,這四個階段每個都很重要,部分常用中藥分享

手術前後中醫藥治療以扶正益氣為主。手術對人體而言為“金石”之邪,能致人體氣血筋脈肉受損;同時由於失血耗液、疼痛失眠、進食減少等因素,也會給機體帶來損傷,均不同程度地造成患者正氣更加虛弱,對患者術後康復及病情控制不利。因此,減輕手術對身體的損傷,保證機體的康復及預防腫瘤的轉移、復發是臨床醫生必須重視的問題,這也是西醫醫生容易忽視的問題。解決的方法是中醫藥在術前、術後及時有效地介入治療。

術前調理體質,扶正益氣,減輕患者症狀,增強體質,使機體儘可能達到正氣充盛狀態,從而利於手術。常以健脾益氣、滋養肝腎等法為主,術後則根據患者氣血虧虛及正氣受損程度,在注重調理脾、胃、肝、腎的同時,強調益氣固表、養陰生津,以調理平衡,補養不足,培補正氣。重視在扶正的同時適當加入祛邪之藥,以祛腫瘤毒邪,以達“扶正”與“祛邪”協同作用。

中醫藥抗癌,這四個階段每個都很重要,部分常用中藥分享

化療階段中醫藥治療以健脾補血為主。化療是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於化療藥物的選擇性不高,對機體正常細胞,尤其是增殖旺盛的組織細胞有一定的殺傷作用,所以化療對機體存在著“敵我不分”的情況,即在殺滅和抑制癌細胞的同時,不同程度地損傷人體正常細胞,引起化療相關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消化障礙,如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骨髓抑制,如血細胞下降、免疫力低下、脫髮等;機體衰弱,如頭暈耳鳴、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及某些炎症反應等。中西醫均認為在腫瘤化療取得療效的同時,應最大程度地減少副作用。化療藥物對人體的損傷多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傷陰耗氣,氣血兩虧,損傷脾胃,累及肝腎,故主要治療原則應以扶正培本為主,採用健脾和胃、補腎益精、氣血雙調等治法。

針對臨床化療常出現的主要不良反應———骨髓抑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提出以下治療方法:紅細胞減少,多屬脾腎虧虛之精枯血少,脾生化無權,故用黨參、當歸、龍眼肉、大棗、阿膠、紫河車、枸杞子、人參等,以健脾益精補血為主。白細胞減少,則多為脾腎虧虛,衛氣虛弱,機體防禦能力減弱,治以健脾益氣、滋補肝腎,藥用黃芪、太子參、黃精、菟絲子、雞血藤、山萸肉、仙靈脾等。血小板減少:多屬氣陰兩虛、氣不攝血、血熱妄行,藥用女貞子、旱蓮草、生地黃、鹿角膠、鱉甲、花生衣等。

中醫藥抗癌,這四個階段每個都很重要,部分常用中藥分享

放療階段中醫藥治療以養陰清熱為主。放療是治療某些腫瘤及腫瘤某些階段的主要治療手段,如鼻咽癌、食管上段癌、喉癌、宮頸癌、肺癌等惡性腫瘤,是一種區域性治療措施,對周圍組織及鄰近器官乃至全身也存在較明顯的不良反應。透過臨床診治與觀察,放療後不良反應除了機體衰弱、消化障礙和骨髓抑制外,最突出的是熱毒傷陰。射線屬熱毒,最易傷陰耗液,耗氣傷神,出現陰虛內熱,氣陰兩虧,損及脾胃,故放療時應用辨證調理協助放療減毒增效,減少腫瘤的復發與轉移,提高遠期生存率。中醫從以下 6 個方面著手,如益氣養陰、生津潤燥、調理脾胃、滋補肝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常用藥物為北沙參、太子參、石斛、玉竹、天花粉、雞血藤、女貞子、生地黃、玄參、忍冬藤、五味子、山藥、川芎、紅花、丹參等。

腫瘤晚期中醫藥治療以綜合治療為主。對於復發和(或)轉移的晚期腫瘤患者,體內正氣已極度虧虛,既無手術機會,也不能耐受放化療,應在中醫藥整體觀指導下調補全身正氣,扶正益氣為此階段腫瘤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此階段治療原則以緩解患者症狀,延長壽命為治療宗旨。其方法多在補脾腎增強先後天之本的前提下培補氣血精液,選方用藥多樣化。

中藥在治療腫瘤上一直髮揮著其獨特的作用,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正確地認識中醫、中藥,無論是抗腫瘤,還是治療其它疾病,都能讓病人多一項選擇、多一份希望。同時,腫瘤患者也要認識到,生命是十分可貴的,而且我們的醫療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所以即使是患上了癌症,就算到了晚期的話,我們也不應該輕言放棄,一定要拾起信心,對抗病魔,讓我們能夠擁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TAG: 治療腫瘤化療患者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