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餘泰說中醫舌診之舌形態

舌的形態舌體是由一塊肌肉所組成,肌肉乃脾之所主,望其形態,可知脾臟之情況。中醫認為舌體變化,也與全身肌肉變化是一致的。故望舌形不但能測知肌肉方面的病理,而且據此並與臨床其它見證,結合聞、問、切三診,進行辨證,就能全面地得出精詳的病機病理。

具體望舌的操作方法,則歸納到它的形色和舌苔幾個方面。在舌面上某些區域性的病變異常,又能明確指示出屬於個別臟器和氣血虛實的情況。現詳細分析於下。

張餘泰說中醫舌診之舌形態

一、舌形

脹大:

屬脾被溼困。脹大而紅,為脾積溼熱;脹大色暗,為脾鬱溼久;脹大而淡,為脾虛溼聚。

松皺:

為脹大不實而空松,舌面上有皺摺樣之直條隆起,屬脾臟之氣陰並虧,為久病將復之象。如吐洩急作,則為脫水之徵。

瘦小:

屬脾臟之氣陰大衰,非體質素虧,即久病纏綿;瘦小而紅,為心脾津血並虛;瘦小而淡,為脾腎心三髒虧損。

僵硬:

乃舌體之動作失靈。主要影響語言及咀嚼動作,屬脈絡瘀阻。如患溫病之高熱灼津所致之神識昏迷者,則舌質絳紅而僵;若屬腦血管栓塞形成之中風不語,必色質如常。

顫動:

舌體伸縮顫動不穩,多屬正氣虛弱,雖有時毒熱內蘊之實熱證亦見此象,示為正不敵邪之勢。如舌淡而顫者屬氣虛;嫩紅而顫者乃酒傷;鮮紅而顫者,為肝風內動。

歪斜:

伸舌時偏斜不正,如非舌下神經受壓或傷損者,多屬全身病患所引起之舌肌一側麻痺所致。常與中風偏枯後口眼歪斜同見。

吐弄:

舌體頻頻伸縮不穩。屬心脾熱盛者,舌質多為絳紅或暗紅;若小兒無病而吐弄者,則系大腦發育不全。

捲縮:

舌捲縮難伸,乃氣血大損,筋脈失養所致。多見於急證脫水之後;或久病肝腎雙絕之際,乃為危候。

重舌:

舌下突然生出一個腫物,殷紅疼痛,乃下頜下腺發炎所致,多屬心脾積熱,小兒尤為常見。

白星點:

舌面生出白點,小如米粒,狀若珍珠之晶瑩,與舌苔之芒刺不同。屬蕈狀乳頭因病理之情況而肥大,亦稱水泡舌,為久病大虛之象;如散見於舌之近根部,則又為溫熱病之危候。

紅星點:

乃蕈狀乳頭增生充血之象,密集於舌尖及前中部,同時伴隨舌質絳紅,屬溫毒極第一卷65盛,津血被耗情勢,亦稱草莓舌。

紫星點:

多屬血熱病後,舌尖部殘存之瘀血點,如不兼任何形證,日久自然消失。

裂紋:

分直裂與橫裂兩種,俱屬津血虧虛,部分之粘膜萎縮所致。如系橫形散亂而淺,為脾之氣陰不足;其深而直裂者,則為心陰虧損,是舌面之上皮層失去正常結構,部分乳頭變扁平融合萎縮和斷裂所形成之裂。

剝脫:

又名地圖舌,乃胃中溼熱,食積久阻不去,津液難於布潤,部分之舌面乳頭萎縮之勢。

腦回舌:

舌面呈紅溝紋,舌體柔軟增厚,多屬先天形成;或為梅毒所致。若由深裂漸成者,仍是心陰之虧。

鏡面舌:

舌面光滑如鏡,或無苔而不光,均是乳頭萎縮所形成,乃津液涸竭,舌粘膜有失濡養之象,多屬久病遷延。若舌質紅絳,更說明津虧火浮情況;如延久再損及氣分,舌質即現淡白,尤屬危候;至於部分呈光,或前或後,或尖或根,或邊或中均為一髒之津偏虧,仍疾病發展過程中之暫象,不必為慮。

二、舌質:它包括神(“生氣”)色兩方面。

(1)舌神

主要分榮(神氣內含,生機旺盛)、枯(枯暗乏神,精血涸竭)、潤、燥四象。

榮:

舌是肌肉的外現,無病時必須榮活有華色,舌面鮮明清爽,神充內。乃氣血充沛,生機旺盛之象,即病亦屬輕微。

枯:

枯暗乏神,與榮活相反,是津血涸竭情況,肌肉失養生機見敗,乃危惡之候,病雖未篤,亦應防變。

潤:

舌面潤澤,為津血豐滿內含,亦非溼潤如水之外露。久病將復則先見之。

燥:

舌面乾燥,並非苔如芒刺,乃蒼(枯之輕漸)燥乏潤,是舌為津血竭,氣陰久虧,流暢已失,亦屬危候。

張餘泰說中醫舌診之舌形態

(2)舌色:

它是由於舌之粘膜下層及肌層中之豐富血管,血色透過白色半透明之舌粘膜面所呈現出來的,無病時血色正常,色為淡紅潤澤;如血的成分或濃度有所改變,以及舌粘膜上皮有增生肥厚或萎縮而變薄時,舌色改變,為有病之徵。

紅舌:

色較正常之舌略紅,乃粘膜上皮淺層部分有炎證,細胞浸潤,毛細血管擴張所致;如舌體正常為血中有熱,每屬實邪;若體瘦癟,乃舌體組織中之津液傷損則粘膜萎縮,屬津虧熱浮。

絳舌:

色呈殷紅,亦系紅舌之機理,但病多屬實邪,為溫毒侵入血分之象。多為熱病之重者。

紫舌:

是紅中帶青,色深而暗,乃上腔靜脈或門靜脈瘀血,靜脈血流凝阻,迴流不暢,為缺氧之象,每導致靜脈血未作氧化,又迴流所致。血色素成分增高,溫熱病見之則屬熱毒攻心之實證,如慢性病之心血管疾患,或肝病晚期,舌紫則屬虛證。但實證之紫兼紅而色深;虛證之色常暗紫而不兼紅。

藍舌:

藍是青之深重,亦靜脈迴流不暢,屬久病趨敗情勢,或是急性食物中毒造成之心力衰竭等危候。

暗舌:

較正常之舌色略暗,雖不如紫藍色之深,亦為舌上之毛細血管迴流障礙之故,乃病久氣傷,無力流暢血行,主內傷病延久氣虛之象。

嫩紅舌:

淺紅略帶紫色,乃玫瑰色之淺者,接近暗紅機制,許氏透過臨床大量觀察,確為素嗜飲酒所致,酒能傷肝,肝傷門脈瘀阻失暢,故舌呈嫩紅。

淡白色:

淡白無華,為氣血虧損所形成,故血難華色,但病情有輕重,氣血之虧耗亦有差別,若舌體如常有舌苔者,病輕;舌瘦無苔而枯萎者則屬重篤之危候。

瘀斑舌:

正常舌色,在舌面或兩側呈有紫斑之點或條塊狀者名為瘀斑。乃部分色素沉著,為全身瘀血疾病之外現。

張餘泰說中醫舌診之舌形態

三、舌苔:

舌苔是舌面上出現的垢膩物質,猶雨後屋瓦上所生之青苔,因以得名。實際則是舌面上之絲狀乳頭因病理所引起變異,造成增生或變形的結果。

舌是一個味覺器官,然又不單獨負責味覺,其主要功能則在牙齒咀嚼食物時也起到攪拌和幫助嚥下作用,因此它的結構就需要舌面粘膜不能光滑,而生出乳頭,這樣才能帶動食物不停地攪拌;故此類乳頭既纖小如系,且向後傾斜,以利於順利下嚥;如果乳頭過粗或過大,則食物反而被其澀住,下嚥就困難了;又由於絲狀乳頭所負的責任僅這些,不必辨別味覺,所以每個乳頭中間,也就是一般的感覺神經,正是這樣構造在絲狀乳頭上皮之不斷生長,細菌及食物碎屑殘渣就容易積留,雖經舌之自潔作用,包括咀嚼、談話、唾液分泌等動作,能使其有所脫落。

但是總有一部分留存於舌面,這就是正常時之極薄白苔。人體有時以疾病關係,對舌的粘膜以不能正常營養,造成血液的充聚或缺少,津液的充斥或枯竭等等致使乳頭堅豎或萎縮則苔的改變就立刻形成,雖說正常舌象是淡紅溼潤,罩極薄白苔,可是在細微的察視下,往往也能認識出病變的跡象,從而得出防病和認病的根據。

(1)白苔:

除薄白苔為無病常態外,其白厚者主要是絲狀乳頭的角質突起,增多緻密所致。

其乳頭間隙則積留較多之苔垢,故不能見到舌面,又以其病變不同,而分為白膩、積粉、腐渣三種:白膩苔:苔白溼有膩象,如漿糊狀,無論厚薄,被於舌面,不易見到舌質,乃積溼之象,或屬脾胃力弱,水溼不化;或為溼久成痰,蘊積不去;有時外感風寒苔亦色白,乃寒邪傷及胃陽、消化紊亂亦可見此苔。

積粉苔:

苔亦白厚,而有水溼之間隙,乃脾胃寒溼之極,為氣不化水之象。

腐渣苔:

苔雖白厚,浮於舌面,似積粉,如顆粒,而無水溼,屬胃中食溼積滯,為邪氣所蒸騰,拭之即去。故此種白苔,舌質多偏紅,乃邪雖盛,正氣亦強之勢。

張餘泰說中醫舌診之舌形態

(2)黃苔:

亦與白苔之成因有相似之處,同屬絲狀乳頭增生而緻密所致,其異點則為舌面粘膜上皮表層有瀰漫性過度角化,乳頭上角質突起增粗肥大,在上皮角化層內,可有炎性細胞之浸潤,上皮下之結締組織內有圓形細胞浸潤及血管擴張。

故苔之變黃顯繫有炎性病理之蒸燻所致。況舌苔呈黃多半伴有脾胃積溼蘊熱,紊亂及消化的病理,腸胃向上燻蒸,則舌上之苔變黃亦所必見。尤以發熱病和溼溫病的熱盛,黃苔更為易成。因此苔之成黃為熱邪所蒸無疑。

由於溼熱之邪在不同疾病之中,有輕有重,則又可分為薄黃而溼,薄黃而幹,黃厚而溼,黃厚而幹,黃厚而膩五種:

薄黃而溼:

屬胃溼蘊阻,積久化熱之象。一般舌質不變,乃邪輕,胃尚無傷,或為風邪入裡化熱,與胃溼搏結而成。

薄黃而幹:

為熱勝於溼,漸傷胃津之象。

黃厚而溼:

黃厚苔上罩有水漬之溼,為脾胃久蘊溼積,已形化熱。

黃厚而幹:

熱盛津傷,必屬病久惡化,若繼續發展則乳頭之角化,必越變越硬而豎起,成為芒刺。

黃厚而膩:

為積溼蘊熱,溼熱並盛,且久延不已之象,故厚膩埋沒舌面。乃溼痰壅阻有形,雖有化熱趨勢,終熱不敵溼,是以熱與溼同等。總屬溼熱蘊聚於脾胃之象。

(3)褐苔:

較黃苔深而帶黑,常與吸菸和食物染色相混淆,然真正褐苔多為黃苔老化而來。

黃膩厚苔繼續發展,就必漸漸變為褐膩;黃厚乾薹發展則變為幹褐;由於厚苔,舌中心尤厚,因此褐色多先見於中心部。

(4)黑苔:

苔黑為腎臟受病,若高熱蒸耗,熱發過久,津液枯涸,非惟舌苔變黑,而且口咽乾燥,神昏譫語,焦躁甚時即如芒刺,近代稱之為黑毛苔,必是久病發展,由黃變褐,變灰再變黑,其病理同屬絲狀乳頭增長所致。機體因有長期高熱,其炎性病理作用於舌者,亦必較黃苔或褐苔為甚,而乳頭之角化程度,更必突出。故幹黑苔轉成芒刺之機會多。

因此這種黑苔形成,無疑是炎性病灶所引起。許氏從實踐中認識到,高熱傷津,終必涸及腎中陰津,因而有高熱灼津,腎色外現的說法,其理則仍與炎性發展津液涸竭,舌粘膜失其潤澤所致之增生角化是一致的。

至於病未發熱,舌質如常,舌苔突然黑膩如漆,治之即去,屬於寒溼困阻腎陽,與近代認為是黴菌所形成者相吻合,尚有薄黑薄灰的病理亦相同,應知灰為黑之漸,此種苔多不與重證並見,有時竟無症狀,這一點是許氏臨床經驗之談。

舌的分部根據以上許氏所談之舌形、舌色、舌苔各種病理變異情況,雖可說明舌診之理論,但是臨床實際應用時,不是僅此幾種單純的認識就可以起到用舌診病的作用。

許氏認為,恰恰是中醫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現舌面部分變化與內在臟腑某種特定病理有關聯,他透過長期驗證,總結出一整套規律,主要是以舌之色質和苔之有無來區分。

張餘泰說中醫舌診之舌形態

舌尖:屬心

,浮火上炎則舌尖紅,每見於失眠、煩躁、口乾、納呆等病;心陰虧損則舌尖光淨無苔。

舌前:屬肺

,在舌前端1/3部位光而無苔,乃肺虛氣陰並虧之象,久咳無痰,或痰少,短氣息促,二便欠爽等形證。

舌中:屬脾胃

,苔膩厚是脾胃溼積中阻,或痰濁內蘊;幹厚黃褐灰黑,則又為積久化熱之象;若中心光而無苔為脾胃陰津虧損,潰瘍病多見之。

舌根:屬腎

,胖脹有紅球隆起,多為扁桃體發炎,為腎陰不足之象;若有厚膩之白苔覆蓋,則為腎氣不足,久為溼濁蘊聚不去情況,俱屬久病脾肺不復所衍成。

舌兩側:屬肝膽

,舌尖紅與兩側相連,為肝膽之火上炎;兩側有瘀斑,則為肝氣滯鬱,全身有瘀血情況 。

TAG: 舌面乳頭舌質之象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