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愛情詩 釣竿行

現在網路釣魚,一點都不稀奇,古人早就會,不過那時賦予的是純潔的愛情 ,是表達真誠的愛,沒有絲毫惡意。

後來成了引君入甕,比如官員的釣魚執法以及後來以圖財為目的“仙人跳‘ ,但尚無沒有惡作劇,也不像現在這樣普遍,甚至出現了釣魚黨。

曹丕的愛情詩 釣竿行

百度圖片 感謝作者

最初釣魚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生產力提高和剩餘產品的出現,釣魚剝離出分支休閒釣魚,休閒釣魚不但令人們休養身心,愉悅情趣,還孕育了以釣竿命名,歌頌愛情的文學題材:

“釣竿”:漢樂府饒歌名,晉鼓吹曲亦有’釣竿“。《樂府古題要解》說:“有伯常子避仇河濱為漁者,其妻思之而為“釣竿歌”,每至河側輒歌之。後司馬相如作”釣竿“詩,遂傳以為樂曲。若劉孝威‘釣舟畫彩鷁,但稱綸釣嬉遊而已。”於是就有了《釣竿行》。《樂府詩集》卷十八列其為<鼓吹曲辭>,遂傳為樂曲。

《釣竿行》頗受人們喜愛,就連皇帝也沉湎其中。三國時期,文采風流的魏文帝曹丕,也忙裡偷閒,寫了一首“釣竿行”:

東越河濟水 遙望大海涯

釣竿何珊珊, 魚尾何蓰蓰,

行路之好者, 芳餌欲何為?

這是首愛情詩。開頭兩句“東越河濟水,遙望大海涯。”

寫出了少女越過滔滔黃河,跨過寬寬的濟水,向東遙望大海,思念那裡她心愛的人。 她不顧路遠疲頓,一心一意地奔向愛人,表達專一之情。

然而,少女急於探望大海之濱愛人的心情,路人哪裡知道啊?所以路遇男子依舊用民間慣用,象徵求愛的“釣竿何珊珊,魚尾何蓰蓰”,來暗示對少女的愛慕。

《詩經·衛風》有“笤筵竹竿,以釣於淇”,《相和歌辭。白頭吟》有“竹竿何嫋嫋,魚尾何徒蓰”,都是寫男女愛情的。古代民謠釣魚常是男女求偶的隱語。縱有挑逗之意,卻無非分之舉。對此,這個少女也清楚地知道路人對自己的愛慕之情,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嘛,所以她也不甚介意。

因而才有了下句:“行路之好者,芳餌欲何為。”

這是少女對愛慕她的路人委婉而明白地申明:

你即使有芳餌,我也決不會上鉤。回答得率真懇切,從而反襯出了少女對愛人的專一不二。少女的直爽、開朗和天真活潑的性格,純潔的內心世界也從短短的詩句中流露出來。詩的語言簡明、樸實,情深而感人,毫無雕琢。特別是採用樂府舊題,又活用民歌詞語,適當恰切,一氣呵成。表達了愛情的專一,歌頌讚美了堅貞的愛情與高尚的情操

TAG: 釣竿釣魚少女愛情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