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費主義毀掉的年輕人:你可以盡情花錢,只要對人生毫不在乎

文化潮流前赴後繼地湧進浮華的公眾市場,又迅速過時,變成荒唐滑稽的老古董。衰敗的速度,比獲取注意的速度更快。——齊格蒙特·鮑曼

今天休息,看到一則小影片,博主說:會花錢才會賺錢,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花錢能力比存錢能力重要。

我想:做精緻的女孩,陷入消費主義陷阱,這樣真的好嗎?

真想翻個白眼,您這是教女孩假精緻呢。

適度消費很合理,但過猶不及。

第一,別被各種消費噱頭帶跑偏

最近看到個段子:想買的東西一定要早買,越早買,到你掛之前你用得越久,平攤到每天就越便宜呢。

乍一聽,感覺好有道理。

還有種草博主的案例,標題是:提升幸福感的x件小物,吸引你點進去之後,就是各種產品安利,於是,你不知不覺就把錢花出去了。

好友跟我開玩笑說:“新衣服是用來討好自己的,我的人生也是,只要還有快遞收,就有夢想可以夠。”我驚呆了。

被消費主義毀掉的年輕人:你可以盡情花錢,只要對人生毫不在乎

甚至還流傳著一句話:房子是租來的,生活是自己的,消費也是一種生產力。

於是不少人沉迷裝修房子,花出去很多錢,等搬家才發現能帶走的東西沒幾樣,房東還可能因你亂裝修而不退押金。

生活中充斥著太多資訊,很難分辨哪些是重要的,有用的,我們只能跟風買買買。

所以,輕奢風開始變得流行,潮牌,儀式感,斬男色,歐洲小眾品牌,明星同款,看得人眼花繚亂。

但,這些真的是你需要的嗎?

人真正需要的東西沒幾樣,維持日常衣食住行就足夠了,在沒有能力負擔的情況下提前消費,每個月就只能工資一到帳,立刻還信用卡。

這很容易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感。

你可能會懟我:“女人的精緻藏在細節裡,鑽石是女人的第二張臉。”

這個說法屢見不鮮,做精緻的豬豬女孩,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我們面對太多消費噱頭了,各種電商購物節,打折促銷,一聽就戳中軟肋,開始剁手。

買來的快遞,一年了都沒拆扔在角落,屋子永遠是凌亂的。

這樣的生活環境,你的心情能好嗎?

所以,別被形形色色的消費噱頭帶跑偏,別再做年末結尾款的那批人,好嗎?

第二,適度斷舍離,你才能存下錢

上個月朋友搬家時,收拾出來兩大包減肥食品,提著袋子拿到我家。說起當初看到減肥影片的廣告,沒忍住,一口氣買了1000多的代餐食品,下決心要好好減肥。

結果2個月,食品都沒開啟過,她依舊維持之前的作息。

減肥7分吃3分練,除了不能吃太多碳水,還要動起來啊。

你不問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沒有明確目標,全搞進來,破財還變胖了,值得嗎?

被消費主義毀掉的年輕人:你可以盡情花錢,只要對人生毫不在乎

更有甚者,不買貴婦面霜,就覺得面板會差;沒有戴森吹風機,髮質會變差,真扯淡!

就像現金支付,人會產生類似於疼痛的不適感,但信用卡、線上支付則更可能讓人們花更多的錢。

學著斷舍離,同功能的物件有一樣就足夠,不要都買過來,很多東西囤到家裡,你反而不怎麼注意它。

倒是有豆瓣15萬理智網友,分享剋制消費小技巧,小紅書拔草指南等,幫助許多人戒掉了過度消費。

網友問:“冬天了,想在家裡買個跑步機鍛鍊,可以嗎?”

評論:“行啊,買個高階點的,大點的,到時候掛的衣服多,還能曬被子。”

哈哈,玩笑歸玩笑,當你搞明白自己的需要,許多東西不買,並不影響生活質量。

適度斷舍離,斷的是無止境的慾望;舍的是使用頻率不高,也不能提升幸福感的物品;離的是侵佔注意力的社交產品,保持頭腦清醒,才能瞭解自己。

不買超過能力承受的東西,你才能存下錢,接觸更好的生活。

第三,掌握不被同化的能力,成為“消費主義逆行者”

陷入消費主義,表面是滿足慾望,本質是拎不清什麼是最重要的。我們最大的問題:不是今天這件衣服該不該買,而是如何度過自己的人生?

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才有正確的人生策略,當遇到不同的知識體系,才能吸收對自己有助力的策略。

作者凱特·弗蘭德斯在《不消費的一年》中寫到,自己堅持一年不消費,攢下了50萬,減重13公斤,找回了自己。

嚴格把控消費慾望,只買最需要的日常用品,其餘的用來儲蓄,一年就可以有這麼大的改變!純粹為滿足私慾而過度消費,沒必要。

買到了,帶給你的幸福感也是空虛,而且開心的感覺轉瞬即逝,因為,你馬上要面對更多債務和壓力。

被消費主義毀掉的年輕人:你可以盡情花錢,只要對人生毫不在乎

別再給自己安消費噱頭了,像你的第一個盲盒,你的第一枚戒指,更過分的還有影視劇會員,重災區,動不動提示你:您已失去會員特權118天。

我連愛奇藝會員都買不起,你放那麼長時間廣告有錘子用?廣告應該給那些開了會員的人播,他們買得起。

你想看劇,開了會員後,卻發現想看的電視一部都沒有,每個月還自動扣費,氣不氣?

別再被這些陷阱洗腦了,別被同化,學會特立獨行,保持清晰判斷,成為“消費主義逆行者”。

告別“人艱不拆”,好嗎?

(詞義解釋:人生感到艱難的時候,不如拆個快遞吧。)

迴歸真實,才能重塑自我,把精力用在怎麼成長和提升上,比任何物質帶來的意義都大。

沒有什麼比銀行卡上的數字更能帶給人安全感了。

你打工這麼多年,領悟到了沒:

賣家的嘴,騙人的鬼,兜裡的錢最要緊。

TAG: 消費消費主義自己噱頭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