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詳解及雙方戰略戰術分析》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佔韓國野王,將韓國攔腰斬斷,國土一分為二,上黨郡被從韓國本土割裂,繼任郡守馮亭為聯趙抗秦把上黨獻給趙國。

趙國接手上黨後,為防止秦軍入侵,老將廉頗依託地勢在空倉嶺、丹水、大糧山、韓王山、丹朱嶺以及原百里石長城構築了一系列防禦工事,但是秦軍迅速突破空倉嶺防線,佔領高平關以及光狼城,趙軍主力被迫退守加固丹水防線,在以泫氏(高平)為中心,北起丹朱嶺長平關,南到丹水蒲水交匯處,依託大糧山、韓王山沿丹水東岸佈防,秦軍攻勢受阻,隨後雙方陷入僵持階段,長平之戰拉開序幕(廣義上的長平之戰包括上述戰事)

長期的僵持對峙,對雙方國力都是巨大的消耗。雙方總共超過百萬兵力(包括佔多數的後勤部隊)困守前線,農業生產已經跟不上,空倉嶺多是空倉,大糧山經常缺糧。

為打破僵局,秦國反間趙國以馬服君趙奢(曾在閼與之戰“狹路相逢勇者勝”大破秦軍)之子趙括取代老將廉頗,秦國暗中以白起代替王齕為主帥。同時繼續奉行“遠交近攻”的戰略,交好齊、燕,削弱趙、韓。

趙國在內政外交各方面都犯了重大錯誤,高層決策優柔寡斷,甚至在決戰前還試圖與秦國講和,秦國假意同意講和,於是其他國家無法與趙國合縱抗秦,趙國把自己陷入孤立無援。

公元前260年,趙軍統帥趙括為求速戰速決,在不知對手是誰的情況下率領趙軍主力貿然渡過丹水主動對秦軍大舉反擊,秦軍統帥白起命秦軍詐敗引誘趙軍主力進入秦軍防線的縱深壁壘,同時派一支奇兵25000人繞過趙軍後方丹朱嶺攻佔長平關到故關的百里石長城西段要塞,包抄趙軍後路;待趙軍主力傾巢而出與秦軍尋求決戰時,另派5000精銳趁亂從泫氏渡過丹水佔領大糧山切斷趙軍糧道,後續部隊陸續跟進沿小東倉河谷到故關與前者會師,然後共同配合秦軍主力對趙軍主力形成合圍。趙軍主力在秦軍縱深防線久攻不下損失慘重,被迫退回丹水東岸韓王山一帶,從而被秦軍全面包圍。

秦國高層得知趙軍主力被包圍後,秦昭襄王親自徵兵,傾舉國之力征發所有能動員的兵力支援長平前線,援軍沿丹水支流蒲水向上,出馬鞍壑,繞到百里石長城與佔領西段石長城的秦軍會師,阻斷可能來自趙國的一切救援,趙軍斷糧數十天,拼死突圍,戰鬥異常激烈,雙方損失慘重,趙括在突圍中戰死,趙軍剩餘部隊全部被俘並且幾乎全部慘遭坑殺!

後來有很多人假設如果趙國換李牧為主帥,可能又是另一番局面,先不說李牧當時還很年輕沒有巔峰期的指揮作戰能力,其實長平之戰的關鍵趙國主要不是敗在將而是敗在國(國家的綜合實力以及國君和高層的戰略決策),在趙國綜合實力不及秦國的前提下,年少輕狂的趙孝成王和貪圖虛名的平原君趙勝遇到老謀深算的秦昭襄王和名相范雎(秦國遠交近攻戰略的制定和執行者),再遇到戰神白起為秦軍統帥,趙國當時可能換誰都難以翻盤!

秦國透過各種努力先勝而後決戰,趙國舉棋不定判斷失誤又急切尋求決戰。所以,長平之戰一開始趙國幾乎就敗局已定。

然而,話雖如此,我姑且站在上帝視角,像事後諸葛事前趙括一樣“紙上談兵”,只要指揮有力戰略戰術運用得當,趙軍在長平之戰反包圍反殲滅秦軍也未嘗不可!

趙軍在決戰之前必須牢牢控制大糧山(同時也是趙軍糧倉)與韓王山兩個制高點,密切監視秦軍一舉一動,趙軍隨時佯裝準備渡過丹水與秦軍尋求決戰,吸引秦軍主力,暗中派出兩支精銳奇兵分別從丹朱嶺和蒲水丹水交匯處繞到秦軍背後,將秦軍主力包圍在空倉嶺與丹水防線之間,同時利用好胡服騎射後趙軍騎兵部隊機動作戰能力較強的優勢,另派精騎長途奔襲攻佔端氏(秦軍在上黨的基地),控制沁水與黑嶺水一帶,切斷秦軍糧道和外援,然後不斷騷擾蠶食瓦解秦軍鬥志,創造戰機一舉殲滅秦軍。

雖然歷史在成為定局之前會有很多種發展方向,但是最終的可能只有一種。

豐興旺

2022。02。19

於珠海南屏

TAG: 秦軍趙軍趙國丹水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