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積液,到底是不是病?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關節不舒服到醫院檢查,拍完片子沒什麼大問題,結果直接是“

關節積液

”。“多休息”也就變成了常態。

這休息積液是暫時減少了,但再運動還是會不舒服啊!難道就因為這莫名其妙的積液問題,讓你離開運動場?相信這並不是我們希望出現的結果。

關節積液,到底是不是病?

那怎麼辦呢?積液到底是什麼問題?除了休息外還要怎麼解決?

又一波問題襲來,先彆著急,今天跟大家聊聊

關節積液

的相關問題

關節積液,到底是不是病?

I。關節積液是什麼?

一句話,

關節積液不算是一種疾病,它只是一種臨床表現

事實上,關節本身就存在一定量的“潤滑液”,只是正常情況下處於分泌、吸收的動態平衡。

當關節內出現損傷,就會刺激到周圍的滑膜,導致滑液的異常分泌,這個動態平衡被打破,就出現影像報告上面說的“關節積液”,如果加上疼痛的不規律性,其診斷很可能為“

滑膜炎

”。如果不及時處理,還會引起關節的其他損傷。

關節積液,到底是不是病?

II。易發人群是什麼樣呢?

簡單來說,

關節內容易出現損傷的人群

,也許你會說,這麼說也太不負責任了吧,但確實是這樣,如果一定要總結,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運動愛好者

無論是打球、跑步還是健身,都會因為動作模式或力量不平衡,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輕微關節損傷問題,當出現這種不適,去拍個片子,基本結論就是“關節積液”。

再就是關節內出現半月板、韌帶等損傷,也會出現這種問題。

關節積液,到底是不是病?

年齡較大的人群

主要是出現關節退行性性變的人,關節內的軟骨等結構出現問題,也會刺激周圍的滑膜,出現“關節積液”

關節積液,到底是不是病?

手術前後的患者

這就不多說了,既然手術,就會出現關節內的創傷,就會出現相應的積液問題,只是在術前術後的患者中,更多的時積液過多,表現為關節腫脹。

III.如何檢查膝關節積液?

影像學

CT或MRI影像結果顯示為“膝關節積液

關節積液,到底是不是病?

浮髕試驗

膝關節伸直,大腿放鬆,檢查者一手擠壓膝關節上方,使關節液積聚於髕骨後,另一手放在下方,食指上下輕壓髕骨,

如有浮動感覺較明顯,則說明膝關節積液明顯

。當積液較少時,這種檢查方法不適用。

關節積液,到底是不是病?

IV.如何處理膝關節積液?

如果急性損傷,積液或腫脹明顯,可採用以下方法:

冰敷

關節積液,到底是不是病?

這種情況下,醫生通常會建議少運動、多休息。

這是正確的,多休息確實能減輕積液程度,但隨之而來的是身體素質能力的下降,如果年齡比較大,或對運動沒有什麼需求的話,多休息是比較好的選項。

但是如果你還年輕,想重新撿起運動愛好專案,除了休息外,還是要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

這種訓練主要分為兩個部分:

1.動作模式的調整

有部分人群是因為

下肢力線不正確而導致的

比如有些運動愛好者存在膝內扣的動作模式,在跳躍、奔跑時可能會由於這種內扣而摩擦關節出現輕微損傷,長時間就會引發關節積液的堆積。

針對這部分人群,最好的方式是調整動作模式,增強膝關節穩定性

透過練習可以減少關節摩擦,從而減少積液的出現

推薦動作

雙腿微蹲

雙腳開啟,與牆壁保持較短距離,背部保持直立延牆壁下移,腹部、臀部收緊,有控制的緩慢下蹲,膝蓋不要內扣。每次2分鐘為一組,每天3-5組。

動作進階為不靠牆壁,軀幹依然保持直立緩慢下蹲。

單腿下蹲

注意單腳下蹲時,支撐腳膝蓋對準第二腳趾方向,骨盆不要傾斜。

BOSU球雙腿蹲

該動作有一定難度,雙腿踩在BOSU球上做來回蹲起,注意臀部夾緊,膝蓋方向朝向兩腳第二腳趾方向,不要內扣。

單腳標著盤

該動作可以練習膝關節穩定性。

2.力量訓練

另一部分人是因為

膝周圍力量不足或不均衡導致的。

比如有些經常跑跳的運動愛好者,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已經相當強壯了,但是大腿後側的膕繩肌相對較弱,這種肌力不平衡也可能會引起關節運動的改變;

或者大腿的肌肉本來就不足,運動過程中可能會因為膝關節不穩而使關節裡面的軟組織亂跑,引起摩擦,從而導致積液。

這部分人可能會存在動作模式的問題,但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力量不足引起的,對於這部分人,除了調整動作模式之外,針對性的加強膝關節周圍的力量是很有必要的。

透過肌肉的收縮,可以促進積液吸收,隨著力量的加強,關節也會更加穩定。

推薦動作

靠牆靜蹲

臀部夾緊,強化大腿前側肌肉力量。

彈力帶側滑步

臀部夾緊,強化臀中肌力量。

單腿背橋

臀部收緊,強化單腿大腿後側和臀部力量。

TAG: 積液關節膝關節動作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