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因素不應該成為家庭藥品選購的首選項

今天有顧客來買感冒藥,症狀是鼻流清涕,低熱無汗,後頸微僵,無其它不適感。顧客要求拿最好的感冒藥和消炎藥(抗生素)。從症狀看,患者只是輕微的風寒感冒,而非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本人推薦“感冒清熱顆粒”,顧客覺得療效不足,除購買感冒清熱顆粒,又自行購買白加黑及阿莫西林膠囊。購買白加黑雖然有些過度用藥的成分,但還在適應症範圍之內,而購買阿莫西林就完全超出了適應症的範圍,雖然有些無奈,但作為營業員我們也不好拒絕顧客的要求,畢竟我們還是要靠業績拿工資的。藥品銷售這個行業效益和薪酬掛鉤就是逼著人昧良心,刨除物價上漲因素,每年病患發生率應該在一個區間上下浮動,既然病患沒有增加,那增加的效益從何而來?

價格因素不應該成為家庭藥品選購的首選項

購藥以價格作為購買依據的的顧客有這樣幾類:

一是隻買貴的不買對的,他們認為價格高一定代表品質高、療效好。其實不然,用藥最主要的是要對症,病毒感染者你用最高檔的抗生素也不會有絲毫的療效。經常有些診所,患者得了流感,卻給予大劑量抗生素治療,這是極不負責的醫療行為,說輕點叫不專業,說重點就是缺醫德。

二是隻買最便宜的,他們的觀點是先用便宜的,療效不佳時再用貴的。這種想法其實還是認為貴的療效好,怕先用了貴的,以後再用便宜的就不頂事了。這種想法也有失偏頗,因為藥品的價格與品質並不一定是劃等號的。經常服用品質稍低的藥品也是形成藥品耐藥性的一個原因吧。所以,對症和有效是家庭購藥的基本標準。

價格因素不應該成為家庭藥品選購的首選項

藥品價格是個很敏感的話題,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頂層設計者無法真正將藥價降下來,因為決策是幾個所謂專家搞出來的,而對策則是無數從業人員想出來的,況且決策者還被各方利益所牽絆。

藥價不是療效的決定因素,但有參考價值。廣告藥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不好,但瘋狂做廣告的藥或藥廠最好不接觸。同一個品種的藥品,不同的廠家,藥品質量是有區別的,相同的廠家,不同的生產時間,藥品質量也是有區別的。機器裝置,生產工藝,管理制度,原料精細度都直接影響產品品質,特別是原料,對於成品的質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多數情況下,進口或合資廠的原料精細度和生產工藝要高一些,所以療效也會好一些,當然,一部分國產廠家也表現不錯。

購藥不能只看價格還有一個原因,同一品種由於廠家不同,數量不同,規格不同藥價自然不盡相同。以阿莫西林為例:不同廠家價格差異還是很大的,阿莫西林屬於青黴素類抗生素,所以,青黴素過敏者禁用!!!

阿莫西林的規格有0。5g、0。25g、0。125g,患者購買時要看清處方所給劑量,對照藥品包裝上標示的規格數量購買。經常有顧客說都是24粒,為啥這家的貴,我們會讓他看規格,劑量大的當然會貴一些。

國家提倡禁止濫用抗生素,重點是不能“濫用”,不是有病也拒絕使用,感染嚴重者,不能及時用藥會損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TAG: 藥品阿莫西林療效顧客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