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中的諸多苦難?

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中的諸多苦難?

人生在世,免不了遭受苦難。

苦難就是我們人生中遭遇的重大挫折。它是那些造成了巨大痛苦的重大事件和境遇,而我們卻很難抗拒。

佛家有曰人生八苦:

“生、老、病、死、怨憎會、愛離別、求不得、五陰熾盛苦”。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的痛苦,每個人都無可避免。因此我們只要淡然的接受它,去更好的關注自己的生活與當下。

而後四點的“怨憎會、愛離別、求不得、五陰熾盛苦”,對大凡俗人來說都很難。

所謂“怨憎會”

經常見到那些面目可憎、語言乏味或利益衝突、兩不相容的人,偏偏就要和他們在一起打交道。於是我們在天天的相見相處中,各種怨怒與諸多見不得。

像這些可嘆可憎的人,倘若能夠終身不見,豈不眼前清淨?

可是在如今的社會工作中,處處都需要高度協作和團隊協同做事。於是你會覺得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倍感頭痛。而且也經常愈是相互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隨形,令人煩惱萬分。

所謂“愛離別”

屈原的《九歌·少司命》寫到:“樂莫樂兮心相知,愛莫哀兮生別離”。

相親相愛的人往往不能長廂廝守,即使不是死別,也可能會因為各種形式相互分離。曾經海誓山盟的愛人;曾經恩愛情深的夫妻;曾經膝下承歡的子女,愛離別,一切不能自主,亦難得終身相守。

“愛離別”之苦,誰也無法自己選擇不去發生。

所謂“求不得”

人不論貧富貴賤,都有自己所追求的一些東西。雖然各不相同,但都希望能夠獲得滿足。

諸如金錢、愛情、家庭、志向,第1項願望求得,第2個、第3個的願望又會不斷的生出……

有所求,求而不得,便生煩惱。俗語常如是說:“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

所謂“五陰熾盛苦”

色(物質性的存在)、受(感受)、想(思想)、行(意志)、識(意識)。

這五種東西往往遮蓋了人本有的智慧,引發人產生產生貪、嗔、痴之心,並反過來牢牢的執著這五項,像乾柴遇到烈火一樣熾盛的燃燒。

以上各種苦處都是來自於主觀願望得不到滿足。而“五陰熾盛苦”則是諸多苦惱的源頭。

人生之苦都來自於我們的內心。

人性的弱點都來自於同一個源頭:

慾望

慾望,讓我的生命迸發出火熱的能量,但有時往往會矇蔽了人的智慧,做出錯誤,甚至不可理喻的決定。人可能在各種時刻失去理性,為情緒所深深的影響,我們往往會陷入其中,難以自拔。

每個人的承受力不同,在苦難面前,會痛不欲生,甚至茶飯不思,心碎了一地。於是,丟不下、想不開。即使外面陽光燦爛,別人歡聲笑語,自己卻深陷泥澤,很難看到明媚之處。

但生活就是這樣,總會時不時在猝不及防間,打碎你心中最精彩的夢。苦也好,累也罷。痛苦或者控訴雖可以招致憐憫,卻對改變命運毫無用處。

一個人真正的安全感,從來只能從自身獲得,而不要去寄託與身外的人和物。

與其哀嘆、彷徨、詛咒,我們不如把精力和光陰放在當下,放在值得珍惜的人和事上。我們要把安全感不斷建立在更堅強的磐石之上,我們要逐漸從精神上不再去總是依賴別人,變更加地清醒與冷靜。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

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中的諸多苦難?

正是有了對手,才有了目標。有了目標,才能更加奮進。在與對手的追逐中,彼此都在成長,都在認清自己與對手的本質。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講——對手是幫助你成長的朋友。

古往今來多少名句流傳至今,如納蘭性德的:“肯把離情容易看,要從容易見艱難,難拋往事一般般”。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痛苦和快樂。

命運狠狠的打倒你,是為了讓你看清這個世界,然後仍然滿懷希望和感恩,不斷讓自己變得更好。

有太多人忽視自己所擁有和應該珍視的一切,卻不自知,不斷的對外索求。如果在一次次的災難中你沒有反思並有所增益的話,那麼世界會再次安排挫折與災難給你。

段譽說:“各有各的緣法”。

每個人所經歷的苦難,也許都是自己的緣法吧。

也許這些苦難的存在,不是要人去克服,它們或許只是需要我們去體驗、去經歷罷了。不管我們如何對苦難憤懣與不滿,是化解還是輸掉,生活卻從未停止。

忍耐對挫折是積累力量的寶庫,寬恕是對人包容的大海。人生的道路上總會處處充滿艱難的歷練,每一刻也都是自己的一次重生。

“世界不曾虧待任何人,你的幸福與否,其實一直我在自己的手裡”。

最終,我們都會越過曾經的自己,將苦難拋在身後。

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中的諸多苦難?

TAG: 苦難熾盛五陰離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