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常用藥品劑型及給藥方式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藥品劑型有片劑、丸劑、注射劑、溶液劑、散劑、浸膏等不同型式。不同型式的藥品是為了滿足不同的需要,作用於不同部位,發揮不同的治療作用。

1。 滴眼液

滴眼液是最常用的眼藥劑型,通常滴入下方結膜囊內。一般滴眼液每滴約25-30μl(微升),而結膜囊淚液容量最多為10μl,實際上只有較少的眼藥保留在眼結膜囊內。因此,常規治療每次只需滴一滴眼藥即可。正常狀況下,淚液以每分鐘約16%的速率更新,滴眼4分鐘後只有50%的藥液仍留在淚液中,10分鐘後則只剩17%。所以,為促進藥液的眼部吸收又不被衝溢位眼外,患者再滴眼藥的最短間隔應為5分鐘。滴藥後按壓淚囊部以及輕輕閉瞼數分鐘可以減少藥物從淚道的排洩、增加眼部吸收和減少全身不良反應。

眼科常用藥品劑型及給藥方式

2。 眼膏

為增加眼藥與眼表結構的接觸時間,可選用眼膏。

眼膏通常以黃色的凡士林、白色的羊毛脂和無色的礦物油作為基質,又稱油膏。由於這些基質均為脂溶性的,

因此可以明顯增加脂溶性藥物在眼部的吸收。

大多數水溶性藥物在眼膏中呈微晶粒形式存在,只有眼膏表面的藥物可融入淚液中,限制了這類藥物在淚液中達到有效濃度。

眼膏的另一大優點是在眼表病損如角膜上皮缺損時,可起潤滑和襯墊作用,減緩眼刺激症狀。

眼科常用藥品劑型及給藥方式

3。眼周注射

眼周注射包括

球結膜下注射、球筋膜下注射(球旁註射)和球后注射

等,其共同的特點是

避開了角膜上皮對藥物吸收的屏障作用,

一次用藥量較大(常為0。5-1。0毫升),可在眼區域性達到較高藥物濃度,尤其適於低脂溶性藥物。球結膜下注射的藥物吸收主要透過擴散到達角膜基質層和角膜緣組織入眼內,作用於眼前段病變;球筋膜下注射主要經鞏膜滲入,適用於虹膜睫狀體部位的病變。球后注射可使藥物在晶狀體虹膜以後部位達到治療濃度,適用於眼後段及視神經疾病。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眼周注射存在有眶內球外組織結構甚至眼球可能損傷的危險性。

4。眼內注射

眼內注射最大的優點在於可立即將有效濃度的藥物注送到作用部位,

需藥物的劑量和濃度均很小且療效較好,主要適用於眼內炎症、感染、視網膜黃斑疾病等治療。

給藥方式包括前房內注射,經睫狀體扁平部的玻璃體腔內注射,以及施行玻璃體切割術時的灌注液內給藥。

眼科常用藥品劑型及給藥方式

5。眼藥新劑型

為提高滴眼液的生物利用度,延長區域性作用時間和減少全身吸收帶來的不良反應,常在滴眼液中加入適量的黏性賦形劑,製成膠樣滴眼劑,或是在位凝膠滴眼液(液體狀滴眼劑滴到眼部後變成膠樣物)。由於滴眼劑在二次用藥間的藥物濃度呈週期性波動,往往低谷時達不到有效藥物濃度,因而產生了眼藥的緩釋控制裝置,

保持藥物濃度長時間內在一較為穩定的治療水平,大大減少用藥量、用藥次數和藥物的不良反應。

此外,還出現了一種新劑型——脂質體,可根據需要將水溶性或脂溶性藥物溶入作為眼藥的載體。

緩釋裝置和脂質體更適用於眼內給藥

這些新劑型眼藥治療應用方便、療效持續、不良反應少。

TAG: 注射藥物眼藥滴眼液眼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