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文章,你才知道你是真的吃錯“藥”了

當今社會有兩個奇怪的現象,一是現代醫療科技越來越發達,但病人卻越來越多。二是西藥藥物越吃越多,身體卻越來越差。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其實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這都與我們目前西醫為主的治療方式有關。我們都知道西醫是循證醫學,即治療要有憑有據,西醫把人體從微觀角度不斷細化,直到找出疾病的原因,因此他是治療病的醫學。然而,因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很多的慢性病,

西醫都找不到具體病因

,就只能開藥物控制症狀的發展和加重,但是,藥物都是有副作用的,所以,服用藥物時間越久,身體傷害就越嚴重。

現在很多慢性疾病都是生活環境、空氣汙染、工作壓力、熬夜、生活習慣不好,飲食習慣不好造成的。

請你回想一下,醫生給你用的什麼方法,吃藥對不對?藥物能不能解決環境汙染,藥物能不能解決你飲食不正常問題,藥物能不能解決你工作緊張問題等等。你細想一下,這些問題藥物都不能幫你解決。

西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身體問題,那你又會問:醫院開的藥還要不要吃啊?醫院只能控制你的症狀。比如由於長期的緊張狀態,導致血壓越來越高,醫院為了幫你降壓給你吃降壓藥,讓你的血壓控制在安全範圍,是控制你的症狀,不要那麼快出問題而已了。症狀危急的時候肯定是要用藥物的,你血壓很高的時候,不能等著用調理的方法來慢慢解決它,所以你還是要吃藥的。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吃藥,但是你必須記住一點:

你所有的慢性病在醫院裡面都是看不好的,只會讓你越看你的病越多。

為什麼你的病越看越多呢?

因為藥物都有副作用,“是藥三分毒”。

它治不好你的病,你又要長期吃藥,這個藥物又有毒副作用,越吃藥你的病就越多,這是肯定的。你看醫院擴大了多少倍,醫院增加了多少?門診增加了多少?為什麼到今天醫院還是人滿為患?為什麼?因為它治不好病,病越治越多,病人越來越多!

看完這篇文章,你才知道你是真的吃錯“藥”了

問題來了,得了類似三高或是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除了吃藥,我們普通民眾到底如何做,才能恢復真正的健康呢?

其實,兩千多年前,中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裡早已給出答案,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指出了慢性疾病產生的根源是自身正氣不足,正氣

包括了兩方面的能力:一個是自愈能力,另一個是防禦能力。

如果正氣充實,臟腑功能協調,經絡氣血暢通,機體就生化正常,身體健康強壯,精力充沛;反之,若正氣不足,則體質虛弱,精神不濟,容易未老先衰,導致各種疾病。

人由年輕到衰老、體質由強變弱、由健康到亞健康甚至疾病,都是因為正氣不足所致。

看完這篇文章,你才知道你是真的吃錯“藥”了

我經常講一句話:觀念錯誤等於得了癌症。現在很多人只認同藥物可以治病啊?中國中醫幾千年,

中醫理念:三分治療,七分調養

。你起碼應該知道這個最基本的理念,這樣你才能樹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你花錢的時候,花多少錢在治療啊,最多花你錢的30%在治療,把70%的錢花在日常的調理養護上。

那我們國人到底如何才能補足正氣,保持健康呢?

中醫認為藥攻邪氣,食養正氣。

即身體急性重大疾病的時候,要用各種氣味比較明顯、功力比較大的藥物來配伍組方,以祛除病邪。但是如果是慢性疾病或是身體正氣不足虛弱的時候,此時需要調養正氣,要儘量用更加緩和的食療方法來扶持正氣。

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早在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就已經專門設定了“食治篇”,強調:“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又說:“安身之本必資於食,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若能用食平痾,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說明了古中醫對食療用於治療的重視。

看完這篇文章,你才知道你是真的吃錯“藥”了

當然,藥食兩用,也是以中醫學

辨證論治和整體觀念

為基礎,運用

四氣五味

理論,指導實際應用。

《神農本草經》載: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中藥使用,講究的就是這四氣五味。四氣指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又稱四性。其中寒與涼、熱與溫是程度上的不同,溫次於熱,涼次於寒。 五味指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藥味,據《素問·髒氣法時論》載: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

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

尋找那些無毒食療用於日常祛病保健,以達到恢復、保持健康,甚至治未病的目的,正是人們致力於“中醫養生,食養正氣,”研究的意義所在。

TAG: 正氣藥物吃藥疾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