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圃耕讀散記(二十一):中國披薩

老圃耕讀散記(二十一):中國披薩

文 / 老圃

時間 / 辛丑九月

地點 / 老圃草堂

省錢費飯多勞神,這是兒時村裡大人對我們孩子們的基本印象。那年月每家的生活都很艱辛,人口多,生的孩子也多,一家五六個七八個是常事兒,農家的孩子好養活,一年到頭半飢半飽,半暖半寒,沒有人把他們太當回事兒,就像動物世界中剛剛出生的野牛和角馬,磕磕碰碰,摔摔打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更像山坡上的野草,春風一吹綠了,一吹又黃了,該綠的綠,該黃的黃,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輕輕的、悄悄的就長大了。

長到七八歲時,也是最難管教最讓家長操心的時候。揹著書包走在上學的路上,手腳閒得難受,折一根樹枝握在手中,學著電影中佐羅的樣子,對準路兩側的野花野草,刷、刷、刷的一通亂劈,花頭草尖兒散落了一地,放學後爬樹上房、偷瓜摸魚、打狗轟雞便是家常便飯了,什麼討人嫌就幹什麼。大人們氣得沒辦法睜半拉(bàn lǎ 半個,半邊的意思)眼閉半拉眼,只要不闖出什麼大禍,就唸阿彌陀佛了。

孩子們越是淘氣,活動量就越大,體能的消耗也就越快。正在長身體的時候,一天到晚肚子總是餓。當時家裡不富裕,一日三餐。糠菜半年糧,剩不下多餘的糧食,孩子們放下書包,飢餓得像只小狼,進到廚房一頓亂翻,如果找不到可吃的東西就跑到菜園,畦裡的茄子、黃瓜、豆角、蘿蔔、白菜等物都是孩子們充飢的乾糧。

其中玉米餑餑是種特別的食物,讓我至今很難忘記,記得當時找到餑餑時高興的心花怒放,先用兩支筷子把餑餑一分為二,抹上甜麵醬,再到園子裡,擰下一把蘿蔔纓兒,去掉葉子,留下菜梗,只見一尺長的菜梗,綠中透紅,紅中泛紫,又鮮又嫩,將菜梗和小蔥揪成十釐米長的小段兒,兩片餑餑一合,用手輕輕地捏住,還沒有入口,便聞到一股特殊的清香,咬上一口,使勁兒的大嚼起來,味道怪怪的,好特別,哇,太好吃了,太過癮了,這就是中國披薩,不知比西洋的披薩要好吃多少倍呢。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們自己發明的點心,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慢慢地長大了,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的改變,這種當時令孩子們神往的食物也都漸漸地消失了,但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那個隱藏著的、神秘的、塵封已久的精神王國裡,一旦被生活中的某種元素啟用,它們就會重新回到我們的記憶裡,給我們的現實生活帶來無盡的愉悅。

TAG: 餑餑菜梗孩子老圃披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