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溼氣,萬病之源

如果你經常感覺身體疲憊、睏倦、腰膝痠軟,注意,這不一定是腎虛哦,有可能是溼氣重,脾虛造成的,如果再加上舌苔厚膩,頭皮油重,基本上就可以判斷是脾溼造成的,尤其是夏季悶熱,天氣溼熱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會更明顯,需要及時祛溼,“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重的話嚴重危害身體健康,被稱作萬病之源,所以要及時治療,不可忽視。

體內溼氣,萬病之源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溼氣重?

症狀一、身體困重,四肢乏力,這是體內溼氣重的最典型的表現。

症狀二、頭暈,頭部沉重,老是想要北京癱。

症狀三、大便粘,便便拉出來粘在馬桶上,用水衝都衝不乾淨。

症狀四、沒有胃口,感覺肚子飽脹,總是不想吃東西。

症狀五、嘴巴發粘,並且發甜。

症狀六、頸肩腰腿痛人群會感覺症狀比平時更嚴重,提示體內有溼氣。體內溼氣越重,腰腿痛的症狀越厲害,表現為邁不開腿、腳步沉重、脖子沉重。

症狀七、頭髮油膩,脫髮,白髮;

症狀八、舌頭邊緣有鋸齒,舌苔白厚,口乾,口苦,口臭;

症狀九、頭暈沒精神,特別疲勞;陰部潮溼;陰囊潮溼;對房事不感興趣;

症狀十、白帶有異味,瘙癢;面板油膩,起溼疹等等

如果你有上述症狀兩條以上,說明你體內有溼氣,符合條件越多,說明溼氣越重。

體內溼氣,萬病之源

溼氣是風、寒、暑、溼、燥、火六種病邪之一,中醫有“千寒易除,一溼難去”的說法。人如果夏秋淋雨涉水或處在潮溼的環境中,溼氣就會透過呼吸道、面板毛孔等入侵體內,在各個臟腑組織之中“安營紮寨”,並“長期居住”。

一個人長期被溼氣困擾,溼氣會久蘊化熱,這就是中醫上所說的“熱”。身體受熱之後會出現非常多的類似上火的症狀,如:大便不成形、眼睛紅腫、口角糜爛、尿黃、牙痛、咽喉痛,頭暈,頭髮油膩,口乾口苦,頭髮面板油膩……

毒是人體內多餘的垃圾,因飲食不節、居處潮溼等,造成體內溼熱蘊積,熱盛成毒。

溼氣重產生的原因:

一.因為吃了過多的油膩物,消化不了,堆積成溼;

二.雖然沒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兒就膩住了,也會成溼;

三.還有就是環境、季節因素的影響,比如四川多溼,那裡的人不吃辣椒就會不舒服。比如夏天,很多人體內都會有溼,身體會變得很重、很懶。還有住在南方或者高山上,常年溼度比較大的地方,都會產生溼氣重的症狀,

這三種症狀歸根結底都和脾氣有關係,

“溼重”是標,是表象,“脾氣虛”是根本。

體內溼氣,萬病之源

溼是最容易滲透的:

溼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溼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溼氣比較重,寒溼襲人。

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熱又溼,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

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驅風很容易,一旦成了風溼,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虛則寒—>寒則溼—>溼則凝—>凝則瘀—>瘀則堵—>堵則瘤—>瘤則癌

萬病之源就是寒溼體質,從虛到癌也就這幾步,請注意!

1“虛”的感覺是怎麼樣?

“虛”的體質是感覺“累,疲勞,犯困,沒有精神”等;體虛最大的兩個原因就是我們生活習慣不好與工作壓力大而引起;比如一個人生活習慣經常晚上很晚睡覺,或者說睡眠不好,則第二天就容易疲勞;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壓力大,經常超負荷工作,經常很煩惱,情緒不好,就容易讓身體疲勞;而讓身體經常處於這種疲勞中,我們器官的機能就開始下降,我們體質就是這樣開始變"虛"了。

體內溼氣,萬病之源

2“寒”的感覺是怎麼樣?

“寒”的體質是感覺“怕冷,怕吹空調,晚上睡覺感覺冷”等;當一個體虛的人,在平時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覺不注意蓋被子,經常吹空調,沖涼水澡,往往就容易讓我們體質受“寒”,特別現在女性平時穿衣少,更容易讓身體受“寒”。

3“溼”氣的感覺怎麼樣?

當身體“寒”氣越來越重時,身體慢慢更容易進入“溼”氣,一個身體“溼”氣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過雨的衣服,感覺身體沉重,非常不舒服。

體內溼氣,萬病之源

如何治療,怎麼祛溼呢?

1、在初始階段,溼氣不是很嚴重,可以採用增加運動的方式,促進排汗,把溼氣排出體外,很多人會發現,適量運動出汗後會感覺身體比較輕鬆,說明溼氣被排出去了。但是,運動鍛鍊要注意預防著涼,及時擦乾汗水,換掉溼透的衣物。

2、還可以採用食療的方式:【赤小豆薏米粥】,這個食療方呢,效果不是特別的大,如果上面的脾溼症狀你佔了三四條以上的話,就不要想著靠喝點粥就能把病治好了,那就需要治療了。

3、食療效果不佳,可以吃藥調理,這裡有位老司機給開的方子,可以一試,溫膽湯【半夏15,茯苓15,陳皮5,甘草5,枳實5,竹茹5,大棗15,生薑15】,另外對於確實脾虛嚴重的,可以試試理中湯【黨參10,白朮10,乾薑5,炙甘草5】,或者附子理中丸也是運化中氣的良藥。

體內溼氣,萬病之源

4、不想吃藥,又不想運動,可以採用拔罐或者艾灸的方式來調理,效果非常的明顯,也比較直接。

一般的情況,拔罐就能解決大半了,一週兩次即可

5、嚴重的情況就需要配合艾灸了,艾灸不但能治標而且也能治本,就是比較麻煩了些,艾灸可以選擇的穴位:關元、中脘、足三里、三陰交。每次選擇一到兩個穴位施灸,每次半小時即可。這樣灸半個月到一個月即能徹底祛溼健脾。

6、如果連這些都不願意做,也不想吃藥,也不想拔罐,也不想艾灸,也不想運動,但是還想把病給治了,這裡還有個懶人必備的終極方法:【泡腳】。

體內溼氣,萬病之源

用【艾草煮水泡腳】,或者用【花椒加鹽煮水泡腳】,或者【兩者都用煮水泡腳】,泡出汗為止,每天一泡,或者隔天一泡即可。

除卻上面所說的治療方法,更重要的是改變自己的飲食和作息習慣,只有改變了以前致病的壞習慣,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合理規律的飲食,才能保證治療效果,維持以後不再反覆。

TAG: 溼氣症狀身體感覺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