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關於“龍陽”、“餘桃”、“斷袖”的歷史典故嗎?

據記載中國古代同性戀最早始於黃帝。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二中說:“雜說稱孌童始黃帝。”但是,有幾個詞就算是現在也常常被我們用來暗指同性戀,你知道是那幾個詞嗎?

這就是“龍陽”、“餘桃”、“斷袖”這三個詞,那這三個詞為什麼用來暗指同性戀呢?又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龍陽

古代稱男色為“龍陽”。據《戰國策·魏策四》中記載,龍陽君是戰國時魏王的男寵,像女人一樣婉轉媚人,魏王特別寵愛他,後宮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有一天他陪魏王釣魚,釣得十條大魚,不覺淚下。魏王問他何故傷心,他說:“我剛釣到魚時很高興,後又釣了一些大的,便想把前面釣的小魚丟掉。如今我有幸能與大王共枕同寢,但四海之內,美人甚多,聞知臣得幸於大王,必定打扮得花枝招展來向陛下獻媚,臣就像前面釣到的小魚一樣,也會被拋棄,臣怎能不哭呢?”魏王聽了很感動,便下令:四海之內,有敢向我介紹美女的,我就滅其族!

餘桃

彌子瑕是位風度翩翩的美少年,衛靈公非常寵愛他。有一次,彌子瑕陪伴衛靈公遊園。園中桃樹果實累累,紅綠相間,正是初熟時節。彌子瑕摘下一隻桃子,吃了一口,把餘下的順手遞給了靈公。靈公幾口便將桃子吃下肚,還洋洋得意地說,:“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意思就是:“你一定是捨不得吃,特意把它留給我。”這就是有名“餘桃”典故。

斷袖

《漢書。佞幸傳第六十三》:“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

西漢建平二年,有一天,漢哀帝下朝回宮,看到殿前站著一個人,正在傳漏報時,哀帝隨口問:“那不是舍人董賢嗎?”那人忙叩頭道:“正是小臣董賢。”董賢是御史董恭的兒子,在漢哀帝劉欣還是太子時曾當過太子舍人。

哀帝忽然發現,董賢越長越俊俏了,他不禁大為喜愛,命他隨身侍從。從此對他日益寵愛,同車而乘,同榻而眠。

哀帝對董賢特別寵愛。一天哀帝早晨醒來,見董賢還睡著,哀帝想將衣袖掣回,卻又不忍心驚動董賢。可是衣袖被董賢的身體壓住,不能取出。但自己又有事,不能等他醒來,情急之下,哀帝竟從床頭拔出佩刀,將衣袖割斷,然後悄悄出去。所以後人把寵愛男色,稱作“斷袖癖”。董賢醒來,見身下壓著哀帝的斷袖,也感到哀帝的深情,從此越發柔媚,須臾不離帝側。後人將同性戀雅稱為“斷袖之癖”,便是出自於此。

龍陽君為魏王“拂枕蓆”,彌子瑕與衛靈公“分桃而食”,漢哀帝與董賢共寢,董賢壓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不忍驚醒他,“斷袖而起”。於是就有了現在以“龍陽”、“餘桃”、“斷袖”等來暗指同性戀。

你知道關於“龍陽”、“餘桃”、“斷袖”的歷史典故嗎?

TAG: 董賢哀帝斷袖龍陽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