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臨期食品,遊走在美味與變質的邊緣

吃臨期食品,遊走在美味與變質的邊緣

近年來,無論是在超市、進口食品商店還是網上食品店,特價出售的麵包、捆綁銷售的酸奶、低價打折的零食等臨期食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消費者面前,臨期食品市場一片紅火。有人認為臨期食品既安全又划算,也有人認為吃臨期食品會影響身體健康,到底哪些說法正確呢?臨期食品可以吃嗎,會不會影響健康,如何更好的選擇臨期食品?

臨期食品安全嗎?

臨期食品,是指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要明確臨期食品的安全性,就得了解食品的保質期,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 7718-2011),食品的保質期是指預包裝食品在標籤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於銷售,並保持標籤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因此由於臨期食品依舊在保質期內,只要儲存得當,其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障,可放心食用。食品保質期的確定與食品劣變有關,食品劣變包括感官質量(色澤、質構、風味)、營養價值、食品安全等的改變,是一個漸進而不可逆的過程。一般是透過對食品進行加速試驗或直接檢測其微生物含量、理化及感官性質的質量變化分析來制定食品的保質期。

購買臨期食品需注意哪些?

1、理性選購,避免衝動

選購臨期食品時需注意檢視保質期,儘量在保質期內將食品食用完畢,過期後最好不要再食用。此外不要因為優惠促銷就大量囤貨,無法吃完而超過保質期就變成另外一種浪費,應該理性按需消費。

2、貯存得當,品質正常

在購買臨期商品時,要留心商品在商超中的儲存方法是否和標籤上描述的一致。處於保質期內的食品具有安全保證需具備一個前提,食品在標籤標明的條件下貯存。食品貯存條件關乎到食品變質的速度,通常的貯存條件包括常溫、避光、陰涼、冷藏、冷凍等,若未按照食品標註的條件進行運輸和貯存,食品的保質期很可能會縮短,甚至喪失安全性保障。因此在選購商品的時候,除了要看清保質期,還要看清包裝上標註的儲存方法,只有儲存方法正確,保質期才有參考意義。開啟包裝的食品,保質期會比密封的短很多,因此在開啟後應儘快吃完,吃不完的食品也要密封儲存,避免加速食品變質。

此外,在購買臨期食品的時候,要細心的觀察食品是否出現黴變、氣味改變、顏色改變等情況,不購買有異常的食品。

3、謹慎選購,因品而異

不同類別的食品保質期不同,其劣變的速度也不同,對於營養豐富、水分含量高的食品如酸奶、果汁等,若在運輸或貯存出現問題而滋生微生物,其變質的速度非常快,這類臨期食品應謹慎購買。對於水分含量低的食品如餅乾、泡麵及罐頭食品等微生物不宜生長或生長速度較慢,其安全性相對會更高。

TAG: 食品臨期保質期貯存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