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拳擊教學#自學課程實戰篇:耐力素質訓練

耐力素質

是指機體堅持長時間運動的能力,也稱為抗疲勞能力。在拳擊運動中對耐力素質的要求非常高,在一定程度上耐力素質的強弱往往成為一場比賽的制勝因素。根據拳擊專案的特點,按照能量供應的標準將拳擊耐力素質分為

有氧耐力

無氧耐力

兩種。有氧耐力,是指機體在氧氣比較充足的情況下,能堅持長時間工作的能力。有氧耐力訓練的目的在於提高運動員機體攝取氧氣、運輸氧氣和利用氧氣的能力,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無氧耐力又叫速度耐力,是指機體在無氧代謝供能的狀態下堅持長時間工作的能力。無氧耐力又可以劃分為磷酸原供能無氧耐力和糖酵解供能無氧耐力兩種形式。

BF#拳擊教學#自學課程實戰篇:耐力素質訓練

1.耐力素質的相關因素

(1)遺傳因素。有研究表明最大吸氧量的93%取決遺傳因素,後天訓練只能提高7%。對無氧耐力中乳酸供能的機制進行研究後表明,能量物質的變化明顯受遺傳因素影響(無氧代謝能力的遺傳力H=0。70~0。99)。

(2)年齡和性別因素。耐力素質與年齡有關,少兒時期即可發展有氧能力,青春期是發展有氧能力的最佳時期。男女性別不同,但耐力素質的增長期或衰退期略同。在18~20歲時最大,65歲時約為25歲時70%。男性的最大吸氧量明顯大於女性,透過運動訓練後,兩性差異會更大。

(3)環境因素。在陽光明媚空氣清新的自然環境中,由於大氣中氧氣和負離子含量充足,導致心血管、呼吸系統能力得到提高,使人們常感到精神振奮,不易疲勞。長期生活在高原環境,儘管大氣氧含量較低,但為了適應外界環境,在不經意中被動地接受適應自然環境的鍛鍊,同樣也能達到增強耐力水平的功效。

(4)訓練因素。長期參加體育鍛煉或者運動訓練,可使人體的心肌發達、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心臟的潛在能力被充分挖掘,同時胸廓的活動性也隨之增強,使多數肺泡參與氣體交換,提高肺迴圈效率,大幅度增加肺通氣量,最終實現提高持久運動的目的。

(5)心理因素。由於耐力鍛鍊通常要求的時間較長,運動鍛鍊的方式又比較單調乏味,這有礙於培養與激發鍛鍊的興趣。很多鍛鍊者認為耐力訓練太苦、太累。由於認知上的偏離,便引起牴觸、反感等消極情緒,接踵而來的是表現出不良的行為方式,如迴避練習、應付訓練、偷偷減量等。這些心理因素很大程度地影響耐力練習的效果。

BF#拳擊教學#自學課程實戰篇:耐力素質訓練

2.耐力素質訓練手段

(1)有氧耐力素質訓練。這種訓練方式是以有氧鍛鍊為主,首選有氧練習是耐力鍛鍊的主要途徑,綜合性地選擇步行、跑步、功率腳踏車等作為核心練習方式。在氧供應充分的條件下,強度適中、持續時間較長的鍛鍊可以為發展有氧耐力創造良好條件。下面介紹幾種拳擊訓練中常用的有氧耐力素質的訓練手段。

1)持續訓練法。長時間、長距離、慢節奏及中等強度(約70%最大心率)的鍛鍊,可稱為以持續練習為手段的一種較好的耐力鍛鍊方法。

2)間歇訓練法。以重複進行練習強度、練習時間、練習距離和間歇時間都較固定為手段的間歇練習,比較適合有一定耐力基礎及期望能獲得更高適應水平的鍛鍊者,間歇練習比持續練習更能使人完成更大的運動量,每次練習後有一個休息期。

3)高原訓練法。在高原訓練時,人體經受高原缺氧和運動缺氧兩種負荷造成的缺氧刺激比平原 更為深刻,促使機體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量增加。

(2)無氧耐力素質訓練

1)發展ATP-CP供能能力的訓練。主要採用無氧的乳酸訓練方法,其原則是:最大速度或最大練習時間不超過10秒;每次練習的休息間歇時間不短於30秒。

2)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的訓練。機體生成乳酸的最大能力和機體對它的耐受能力直接與運動成績有關。血乳酸在12~20mmol/L是最大無氧代謝訓練所敏感的範圍。為使運動中產生高濃度的乳酸,練習強度和密度要大,間歇時間要短。

BF#拳擊教學#自學課程實戰篇:耐力素質訓練

3.耐力素質訓練的原則

(1)循序漸進。耐力素質的提高一般需要較長的時間,在訓練的過程當中要注意循序漸進原則的運用,不可操之過急。

(2)常變常換。這裡主要是指發展耐力素質的途徑,一般情況下耐力素質的發展所花費的時間比較長,所採取的方法多為週期性的運動,為了避免訓練時產生的枯燥感,需要經常變換訓練的途徑來不斷激起練習者參與的積極性。

(3)持之以恆。耐力素質的水平標誌著心肺功能的高低。耐力素質的提高需要的時間較長,但下降的速度較快,因此為了保證獲得的訓練效果,應經常性地做耐力性的練習,這對於促進練習者心肺功能的提高也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TAG: 耐力訓練素質練習無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