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人禁佩,玉器歷史中葬玉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導語:

中國古代玉器製造歷史悠久,文化流傳深遠,玉器的功能除了

美觀、裝飾

以及

身份象徵

外,還有

隨葬祭祀

的作用。古代人會將人死前常用的物件用來陪葬,而其中以玉器最為吸引人注意,它也代表著

不同階級的禮制文化

古人甚至認為將不同的玉器作為葬品,能夠

保護屍體,有防腐的功能

等等,因此

葬玉文化

也是玉器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葬玉文化的起源是什麼?為什麼古人認為玉器有防腐功能?陪葬玉器的種類有哪些?它又對整個玉器文化有著什麼樣的影響?

葬玉文化的起源

中國的玉文化歷經八千年,比文字的歷史更長,它是中華歷史的瑰寶,也是文明的重要載體。

玉也是古人對於美好事物與人物的形容比喻

,“

君子如玉

”就是這樣一種說法。

玉器的作用也不僅僅侷限於裝飾和美觀上,

古人講究祭祀先祖、神靈,認為玉是他們溝通的一個重要媒介,因此玉也有通靈玉器的隱意。

古代各個階級層的人能夠佩戴玉器的種類也不同,

它代表著身份地位

,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佩戴的。

古時的葬禮規格

從將生者常用或珍貴物品陪葬

到將認為有特殊功效的玉器加入陪葬品中

,這不僅僅是文化的前進,也是玉器文化在歷史上的發展。正因為古人認為玉可通靈,可以

辟邪

除崇

,防腐

等,所以

以玉斂葬

的作法逐漸頻繁,到了墓葬不可缺少的情況。

生人禁佩,玉器歷史中葬玉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圖一 金絲玉縷衣圖)

葬玉文化裡的葬玉是指一些

用來儲存屍體的玉器

。葬玉在漢代時期數量最多,也是最能體現漢代玉器風格的玉器。因為工藝與規格的不同,漢代時期出現的各種葬玉里,以“

金絲玉縷衣

”最為珍貴,玉雕的工藝水平發展極快。

葬玉文化中的玉器種類

因為玉器有著諸多

祭祀

類功能,古人將玉器與亡者一同埋葬,不僅僅希望可以儲存屍體外,也是一種精神上的象徵。

而葬玉習俗中的葬玉也不是指埋葬到墓中的玉器,而是特指著為了儲存屍體而特別製作的玉器。

從石器時代到漢代時期的不斷衍變過程中,葬玉經過長時期的發展,也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體系規格,其中葬玉包括了

玉衣、玉琀、玉握、玉枕、玄璧、九竅塞以及鑲玉館

等。

生人禁佩,玉器歷史中葬玉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圖二 鑲玉棺圖)

河北滿城漢墓

裡出現過一件著名葬玉“

金絲玉縷衣

”,這也是《

後漢書

》中曾經提及過的葬玉,是根據階級葬玉規制下,帝王使用的金縷,而皇后、公主、大臣之類,可以使用銀縷。這件從河北滿城漢墓裡發現的“玉衣”,是

漢代時期中山靖王夫婦的玉衣

,也可以看出當時漢代時期關於葬玉的使用上,在實際情況中的規制上也不是特別嚴格,後漢書中的規制也是在

東漢之後

才嚴格規定的。

玉衣的

前身

是由五組玉片組成的“

綴玉面罩

”,而

玉衣

又稱為

玉柙或者玉匣

,是透過

金絲、銀絲或者是銅絲

把有小孔的四角玉片連線

製作的,包括了

頭罩

、上身、袖子、手套、褲筒以及鞋子

這幾個地方,玉片也不完全是四角有孔玉片,也出現過圓形、三角形等形狀。

生人禁佩,玉器歷史中葬玉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圖三 戰國時期綴玉面罩圖)

古人制作玉衣這件葬玉的初衷是為了儲存屍體不朽,而玉琀則是

放在亡者口中的小型玉器

,也被稱作是“

飯含

”。

這件葬玉在中國的喪葬文化裡是重要儀禮,起源很早,盛行時期是

商朝

,到了

西漢時期

多把玉琀的外型定形成

的造型。古人希望玉琀這件葬玉可以

鎮驚辟邪,保護屍體與亡者靈魂。

生人禁佩,玉器歷史中葬玉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圖四 玉琀圖)

玉握

是指被

亡者握在手裡的葬玉

,而亡者在下葬時手裡需要握住物體的習俗從新石器時代就有了,到了後期葬玉文化發展,逐漸變成了亡者入葬在手裡握住玉握這件葬玉。玉握的造型

最常見的是圓柱形

,但是沒有固定的形態,

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以玉豬作為玉握的形態。

生人禁佩,玉器歷史中葬玉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圖五 滿城漢墓出土九竅玉塞圖)

九竅塞

這件葬玉是指

可以封住亡者"九竅"的玉器

,即指塞在亡者九個部位的玉塞。古人認為這種葬玉可以

封住亡者的精氣,讓這些精氣被封住不會外洩,而精氣不外洩可以使屍體儲存不腐,這也是認為葬玉能夠儲存屍體的一個因素。

完整的“九竅塞”也在中山靖王墓中發現,讓後世對於葬玉文化能夠進一步瞭解。

葬玉造型中體現的文化

葬玉中玉琀這一玉器,在戰國時期

並沒有固定的造型

,豬、牛、羊、魚、鴨等等動物造型都被雕刻成玉琀過,表現出“

不欲虛其口

”的象徵意義。在秦朝時期的琀有著等級之分,比如

天子口中的葬器是珠,諸侯口中的葬器為玉,庶人口中含著糧食

。後來,葬玉文化發展,琀漸漸變成了

以玉琀含口

的習俗。

生人禁佩,玉器歷史中葬玉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圖六 曾侯乙墓出土戰國動物形玉琀圖)

到了西漢東漢時期,玉琀的造型被定形成了

的樣子。原因有兩種,一是因為蟬這個形象在古代表達的是

高潔

,在很多作品中都有體現;二是因為蟬這生物是會經過一段時間後蟬蛻,又重新出現,在古人眼中有著

復活的寓意

。古人認為將蟬的形象做成玉琀,放在亡者口中,能夠儲存亡者屍體不腐,甚至有著亡者能夠復活的觀點。

生人禁佩,玉器歷史中葬玉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圖七 蟬形玉琀圖)

玉握這一葬玉的出現源於,古代百姓對於鬼神往生後的陰間世界的恐懼,他們認為去了另一個世界時,自己會重新變成一無所有的狀態,生前經過享受各種珍貴物品的貴族王室們,對於這一點猜測是感到很恐懼的。

生人禁佩,玉器歷史中葬玉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圖八 玉豬握圖)

因此衍變成為死時候亡者不能空手而去,就算是前往陰間,手裡也要握著權力和財富。在古代,豬這一種生物,就被

認為是代表著財富

,它也是百姓的主要肉源之一,在祭祀時候,也多用豬身上的部位祭祀。因此,玉豬握這一葬玉形象出現,表示盼望亡者在另一個世界裡

可以"食無憂"

玉塞也指的是“九竅塞”,是古人認為可以封閉人關竅精氣的重要葬玉。在功能上和玉衣等是一致的,表達著古人對於亡者的尊重和屍身儲存的期盼。

葬玉在玉器文化中的影響

古代人認為人活著才叫人,死後就是鬼,而鬼的世界究竟存不存在活著的人只能靠猜想。中華歷史上的祭祀禮儀從很久之前便存在,而祭祀鬼神、先祖的東西也逐漸變多,變得規整,有一套完整體系,古人按照體系與規制進行祭祀。

古人也認為鬼的能力變化莫測,是比人的能力更大的,因此心裡存在敬畏感,認為人生前需要的物品在成為鬼之後,也仍然是需要的。並且除此以外,

古人還會祈求鬼神保佑,從疾病、收成等等方面,覺得都有著祭祀的需要。

而祭祖,也是祭祀之禮中一件謹慎且隆重的事情。

在中國歷史上

,葬玉文化的盛行離不開古人對於鬼神的猜測以及禮制的完善

。玉器是中華民族歷史組成的重要部分,每個朝代不同,玉器規格也不同,從很多時候,我們後世透過發現不同的玉器,從而進一步發掘玉器所在歷史時期的文明。

結語

葬玉文化是中華玉器歷史中的一部分,也是祭祀禮儀的重要領域。

葬玉的出現源於古代人對於鬼神猜測敬畏的需要,也是表現他們對亡者的保護方面。

葬玉文化的出現以及發展,帶動了很多領域的前進,如

玉石雕刻技藝

等等,融合了各方面觀點而進一步發展,用不同的雕刻手法與形象,來表現出不同時期的葬玉形象。

TAG: 葬玉玉器亡者古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