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為何迷戀“肺結核美女”?

歐洲人為何迷戀“肺結核美女”?

— 吃瓜星球 • 第

198

期 —

19世紀的審美多少有點鬼迷日眼的畫風,生命置之度外,美麗就要現在,除了能勒斷肋骨的束腰,還有和弱柳扶風之態的美無法分割的肺結核。

在維多利亞時代,人們固執的認為,一個女人能做的最迷人的事情,就是透過肺結核死去,痛苦歸痛苦,優雅歸優雅,不能混為一談。

歐洲人為何迷戀“肺結核美女”?

The unexpected influence of tuberculosis in Victorian fashion - Aleph《維多利亞時代時尚中結核病的意外影響》

貴族和有地位的人們甚至透過“時髦”地破壞他們自己來變得優雅,不是頭腦的膨脹,就必定是對時尚的嚮往。所以,四大皆空式的美麗成為了19世紀的流行趨勢。肺結核站在時尚的前沿,腦袋朝後,睥睨眾生。

在1780年到1850年之間,結核病的審美程度越來越高。

結核病的症狀比其他肆虐19和20世紀社會的流行病和感染要好得多。其他當代疾病,例如霍亂或鼠疫患者所遭受的症狀,如腹瀉和嘔吐,被認為是不體面、不優雅的。

當然,肺結核的高人之處還是在於它病的含蓄、內斂。

歐洲人為何迷戀“肺結核美女”?

肺結核前後女性的肖像

是的沒錯,這種時尚那必須要雙標一下。

瘦弱蒼白,靜脈曲張,臉頰微紅,眼含淚光,嘴唇深紅。都是那時女人們理想中的美,也是她們臨終時的形象。

如果你沒有這種病,甚至可以用化妝品假扮出蒼白的面板和深紅色的嘴唇,簡直可以稱為是用生命在追求美的時尚楷模。

歐洲人為何迷戀“肺結核美女”?

In Victorian Society, Tuberculosis Was For Hotties | Victorian, Painting《在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結核病是為辣妹而生的》

但是花花世界迷人眼,無法否認就不能賽臉。肺結核是一種疾病,一般是肺部的疾病,但不一定侷限於肺部,它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當受感染的人咳嗽或說話時,這種疾病就會在空氣中傳播,

如果沒有醫療干預,肺結核通常是致命的。

歐洲人為何迷戀“肺結核美女”?

在狗血電視劇裡,女主生病,掩住口鼻,咳出血通常是必備劇情,驚訝嗎?不用驚訝,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可以說是肺結核的縮寫。

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肺結核是美國的主要死因。作家托馬斯·戈茨說:“在巴黎的霍普達醫院,超過三分之一進行的屍檢發現死亡原因是結核病。”

肺結核一邊讓脆弱的美人含淚消逝,另一邊讓當時新生的人壽保險行業哭天搶地。

在大英帝國共同人壽辦公室,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計算發現肺結核病是公司超過四分之三的福利支出。

歐洲人為何迷戀“肺結核美女”?

How Tuberculosis Shaped Victorian Goth Fashion - InsideHook《結核病是如何塑造維多利亞哥特式時尚的》

而這種聽起來就像是裹小腳似的封建陋俗,如此病態審美到底是為什麼開始流行的?

根據相關研究,

推測出可能是因為閱讀了有關結核病的文學作品,

人們才開始認為患有結核病的婦女感染了這種疾病,會變得美麗、純潔和敏感。這麼早的時候文學作品就已經帶有很強的輿論導向了,臉不紅心不跳的忽悠你在無形之中。

更有趣的是,作者驚奇的發現,通常主角早逝的故事會使他們更受讀者的歡迎。

“在年輕最美好的時候死亡,成為對方這輩子得不到的女人”才能讓他們在公眾的記憶中佔據一個位置。

歐洲人為何迷戀“肺結核美女”?

約翰·威廉·沃特豪斯(JohnWilliamWaterhouse)

簡直就是時間太瘦,指縫太寬,握不住的沙還不如趁早揚了的終極版本。

藝術和文學證實了這種看法。19世紀50年代的歌劇拉特拉維亞塔,受到法國妓女的啟發。瑪麗·杜普萊斯於1847年死於肺結核,享年23歲。

歐洲人為何迷戀“肺結核美女”?

瑪麗·杜普萊斯於1847年死於肺結核,享年23歲

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肺結核的死亡緩慢,會給人留有享受生活的空間,轟轟烈烈終有時,離別散場需珍惜。

為什麼南北戰爭如此痛苦,因為人們只是在非常不理想的情況下死去,說不出口的臨終遺言成為了他們痛苦的根源,久久不能散去。

歐洲人為何迷戀“肺結核美女”?

《結核病與文化》-slideshare

用一種不那麼難以接受的方式來說,肺結核是這方面的理想疾病,患病之後,過程非常非常慢,疾病迫使你放慢腳步休息。

埃裡克·西曼教授說,人們認為肺結核

“讓你重新認清楚你的心”。

這幾乎是一種理想的死亡方式,它可以讓人們美麗的死亡,至少在當時的年代下,不失為一種病態美學。人們常常以一種浪漫的方式來看待和表現它,這導致它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種“時尚”的疾病。

少了點光鮮亮麗,多了些骨瘦如柴,但是資本主義的大門依舊為這些美女敞開。

歐洲人為何迷戀“肺結核美女”?

它賦予了痛苦的概念以積極的內涵,這反映了這一時期的當代文化,包括時尚、雕塑、文學和美術。

肺結核除了被浪漫化之外,還經常被用作靈感和宣洩的源泉,

看來搞藝術的多少都有點毛病這句話並不是全無道理。

畫家埃德瓦德·蒙克,畫出了一個悲傷的母親正在安慰她垂死的孩子。蒙克自己幾乎在孩提時代就死於結核病。他創造了這個形象來代表內疚和絕望的感覺,他在這種疾病中倖存了下來,而他已故的妹妹卻沒有。

歐洲人為何迷戀“肺結核美女”?

《生病的孩子》——Edvard Munch,1885年,泰特

19世紀後半葉,人們對結核病的理解終於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那是一個懸崖勒馬迅速掉頭,劃清界限再也難述的時期。

1882年,羅伯特·科赫宣佈,他已經發現並分離出了導致這種疾病的細菌。那時,細菌理論已經出現了。

這些頭腦不太靈光的的人們開始逐漸拉起心中的另一根弦兒,知道肺結核疾病並不是美感的載體,而科赫的發現使醫生和公共衛生專家確信結核病具有傳染性。

歐洲人為何迷戀“肺結核美女”?

《死於肺結核的年輕人的肺》——板V,1834,經韋爾康收藏

理論道路該有得有,實踐活動必須緊隨其後。於是,

防止結核病的傳播成為美國和歐洲大規模公共衛生運動的主要活動,

運動的目標是婦女們眼中的時尚。

以卡通插畫為例,冰球1900年的雜誌插圖顯示,一位女傭隨著她裙子搖動著,女傭身後隱現著一具骷髏,手裡拿著一把鐮刀,象徵著死亡。

歐洲人為何迷戀“肺結核美女”?

由此可見,美麗不一定和病弱掛鉤,就像當今社會過度追求同一種身材一樣,有些人或許應該改變偏執觀念。

畢竟要先活著享受稱讚,然後再談審美。

——————-吃瓜群眾的分割線——————-

策劃/文字-小鵝

設計-涼白開

排版-魔芋爽

歡迎關注吃瓜星球

與我們一同吃瓜、共同成長

TAG: 肺結核結核病19疾病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