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學踐行者徐三庚,篆隸取法吳記功碑,剛健有力與婀娜秀麗並存

導語:徐三庚,清末時期的書法家及篆刻家,善魏碑,並以北碑筆法入隸篆,得力於天發神截碑,用筆方勁犀利、簡潔舒朗。

《吳記功碑》又稱《天發神讖碑》,立於吳天璽元年,篆體方整而有隸意,是三國吳孫皓繼帝位,製造“天命永歸大吳”的輿論的碑刻,又稱“吳天璽紀功碑”“皇象碑”。徐三庚不僅在書法上從中取法,於篆刻文字之佈局、結體更是受此碑影響甚多。

碑學踐行者徐三庚,篆隸取法吳記功碑,剛健有力與婀娜秀麗並存

《臨周季子白盤》

對日本書法界影響最早最深的書家

徐三庚,浙江上虞人,字章谷、洗郭,號井唇,又號袖海,別號金唇山民、似魚室主、餘糧生。一生勤於書藝,善篆書、隸書,精工金石文字。

徐家在上虞乃是大族,族中出過數位官員,但到徐三庚父輩便日漸衰落了,徐三庚出生時家中已是落魄境地。徐三庚父親是書生,徐三庚少時跟隨其父讀書識字,十分刻苦,但家中困頓,年紀稍大,便外出以打雜維持生計。後因家中實在艱難,被送入道觀,觀中有道士擅長書法和篆刻,將此藝傳授于徐三庚,由此徐三庚便開啟了他的書藝之路。

徐三庚16歲離開道觀後便遠離家鄉,一生貧苦,不曾入仕為官,因書法技藝高超,選擇了鬻藝為生,可以算作是職業書法篆刻家。他為生計奔波於各地之間,曾到過嘉興、杭州、上海、常熟、香港、北京、天津、廣州等地,其中在上海時間最長,晚年基本都在上海駐留。

他的書藝精湛,名氣頗大,當時許多好書者慕名前來拜其為師,自己更是與書法大家吳昌碩亦師亦友。一生弟子眾多,其中名氣較大的有圓山大迂、黃山壽、錢庚、秋山儉為等人。

眾多弟子中也不乏海外人士,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當屬來自日本的圓山大迂和秋山儉為。圓山大迂名真逸,號大迂,世人對其評價頗高,稱其為日本印學宗師,圓山大迂熱衷於書畫篆刻,於1878年遠赴中國,跟隨徐三庚學習書法、篆刻,盡得徐三庚真傳。

圓山大迂迴到日本後,秋山儉為便慕名而來拜徐三庚為師,徐三庚對其傾囊相授,曾為儉為書寫肄業文憑,秋山儉為返日本時更是帶回大量徐三庚真作。

圓山大迂和秋山儉為二人在日本大力宣傳徐三庚書風,使徐三庚在日本名聲大噪,備受追崇,成為對日本書法界影響最早最深的書家之一。

碑學踐行者徐三庚,篆隸取法吳記功碑,剛健有力與婀娜秀麗並存

《吳方彝蓋》

碑學觀念的踐行者

徐三庚的書法取向全然受清代“碑學” 思想的陶染,是“碑學”思潮下的產物,可以說“碑學”二字貫穿了徐三庚整個書藝之途。

書法發展到魏晉南北朝,逐漸以方便書寫的楷、行、草三體為主,到了宋元,受文人風氣的影響,以“二王”為主導的“帖學”佔據書壇,這種“帖學”為主的風氣不斷延續直到清初,在此期間取法篆書、隸書的書家少之又少,尤其是篆書,偶爾有書寫者,往往也有“不得筆”之嫌,漸漸的篆隸兩種書體淡出人們視線,長期呈衰微之勢。

直到明清,以“二王”為主導的“帖學”出現式微之態,以金石碑刻為基的“碑學”逐漸覺醒,“碑學”興起又促導了“篆隸復興”,成為清代書壇濃墨重彩的一筆。

徐三庚正是處於“碑學”全盛時期的晚清,“碑學興起”思潮對徐三庚個體發展影響很大。

首先,傅山等人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風格給長期審美單一的書壇帶來新風,審美變得多元化,帶有書家主體意識的風格被書壇所接受,為之後的書家創造了更多的發展途徑,徐三庚受此種求變尚新書法追求的啟發,勇於嘗試,形成獨具一格的個人風貌。

其次,“碑學”風潮引發的金石考據與“尚古”之風的一直延續到清末都熱度不減,當時書家學者們以收藏鑑賞為愛好,許多書畫大家都有收藏家的第二身份,書法創作崇尚古意,徐三庚受此影響也熱愛收藏品鑑,交遊期間曾多次攜好友仿碑鑑賞,其一生致力於金石文字、碑帖刻石,是“碑學”觀念的踐行者。

再次,受篆隸復興風氣的浸染,徐三庚個人書法喜好傾向於篆隸兩體,對篆書和隸書研習更為深入,成就最高,楷書和行書稍次,草書幾乎不見。

最後,鄧石如開清代篆隸新風,篆隸書家們多以鄧石如為取法物件,徐三庚也沒有例外,徐三庚對鄧石如十分推崇,細觀其書法和篆刻作品,皆有鄧石如的影子。

碑學踐行者徐三庚,篆隸取法吳記功碑,剛健有力與婀娜秀麗並存

《臨祀三公山碑》

晚年自我風格大成

徐三庚的篆書剛健婀娜、飄逸流麗,為人稱道,在清代書壇獨樹一幟,聲名直追吳熙載、鄧石如,與同時期趙之謙齊名,後人常把徐三庚和趙之謙二人相比較。

徐三庚是一位取法廣泛,博採眾長的書家。他精於金石文字,善篆隸篆書。苦習《吳紀功碑》,參以金農的側筆用法,纖細流麗,飄逸多姿,在吳熙載、趙之謙外另闢面目。

《吳記功碑》又稱《天發神讖碑》,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刻石,相傳是皇象所書,碑文奇瑰異貌,似篆似隸,風格渾厚雄健。此碑在清代之前不受關注,甚至被評為“荒謬怪誕”,直到清代“碑學”思潮,個性解放,時人審美越來越多元化,才重新審視此碑之美,阮元、鄧石如、吳熙載、徐三庚幾位大家都曾習得此碑,受益匪淺,十分推崇。

徐三庚晚期作品中,除了一部分作品風格來自《天發神讖碑》之外,其他作品多為自我風格。這部分自我風格的作品時間多集中在徐三庚40歲之後,如《篆隸二體節錄古文冊》,己卯夏四月所作,此時54歲,這件作品以篆隸二體寫就,左邊篆書內容選自西漢劉向《說苑·辨物》,結體上是典型的徐三庚自我風格,字形扁方,疏密對比明顯,並融入《天發神讖碑》“折刀頭”筆法,線條纖細但不孱弱,秀美靈動之中增添剛健之氣。

《篆書冊》作於58歲,內容為多篇漢代人物傳贊,這件作品起筆藏鋒,十分嚴謹,收筆沒有太過強調回鋒,反而有藏有露,有急有緩,與起筆的嚴謹形成對比,整幅作品既嚴謹又不刻板,隨性率意。

62歲《出師表》為晚年大成之作,《出師表》是徐三庚為弟子秋山儉為所作,後被秋山儉為帶回日本,此作姿態綽約,筆法圓融,秀美靈動,真正做到意到筆隨。有別於中年時期的蒼勁外露,晚年風格偏向圓融婉轉,側鋒取勢, 筆法或藏或露,每一根線條都賦予其變化,提按頓挫,輕重緩急,並參以枯筆飛白,使作品生動無沉悶之感,虛實之間風範盡顯,結體上以圓為主,弧線居多,字形改瘦長為扁方,從整體上看更為內斂含蓄、飄逸秀麗。

碑學踐行者徐三庚,篆隸取法吳記功碑,剛健有力與婀娜秀麗並存

《出師表》

結語:

徐三庚的自我風格源於對多處取法的融合,既有鄧石如、吳讓之的圓潤飄逸,又有《吳記功碑》的剛健雄奇,此外還將隸書筆意融入篆書。過剛易折,過柔易媚,徐三庚將剛和柔融為一體,剛柔並濟,最終呈現出既剛健又婀娜秀麗的自我面貌。

——END

TAG: 徐三庚碑學書法篆隸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