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為何早期港劇背景不能細看,卻被觀眾忽略,現在卻吐槽新劇背景摳圖?

因為螢幕變大了。

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這個也能成為理由?

但一個理由後面還隱藏著很多個細節。

下面舉例兩點細節,談談為何粗製濫造的背景能被觀眾們忽略。

一、硬體設施的限制和環境限制

拍攝金庸古龍這些武俠小說,要依託於祖國大好山河的背景,那才能叫氣派。但香港鮮有開闊的取景地,想拍個大瀑布和陡峭懸崖都找不到地兒,來內地拍又不符合港劇的高效率和低成本。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於是他們就搭個假山,用保鮮膜代替瀑布(還配合了水流),再把人物拉近一些,虛化後的保鮮膜也像那麼回事。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然後個個都是大頭照,以讓人的視覺都放在角色本身。所以他們身後的假山假水,基本就被忽略了。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因為當時大家看的電視,都是大PP電視機,例如這種: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甚至這種(黑白電視機):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這種電視機螢幕能大到哪裡去,再不拍成大頭照,臉都認不全好嗎。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大PP彩電,還是家裡有錢的象徵。再往前,那還得憑票購買,有錢你都買不到。

有些人家裡連彩電都沒有的,小夥伴還得端碗飯擠到鄰居家去蹭電視看。

香港雖然發展較快,但輸出端的硬體設施也是一個樣。在一些港片裡你還能看到那種只有兩個巴掌大的迷你電視機。90年代末,沿海地區的打工族中,這種迷你電視機特別受歡迎。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想想看,在這些電視機裡,你會注意到背景假不假嗎?

《圓月彎刀》是1997年播出的,在普及了大PP彩電的時期,21寸螢幕是主流。而現在的液晶電視,動不動就75英寸85英寸,清晰度也有了明顯的升級,人物臉上的毛孔都清晰可見。

此時再看《圓月彎刀》,那假山假水格外的明顯,而只要人物離鏡頭稍遠,便都是面目模糊。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他們坐的地方,是鋪上布搭建而起,然後上面再撒一些泥土,埋幾棵草木。因為趕時間,側邊都沒有被遮蓋起來,直接可以看到布,與薄薄的泥土界限分明。

當時的輸入輸出裝置也決定了,人物要拍得夠近才能看得清楚。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所以你會發現那時候的電視劇,很多都是大頭照,對背景並不是很看重。因為畫質模糊,就算是假山假水,看得也不是很真切嘛。

受到環境限制,能把爬個小土坡拍成翻山越嶺也算難為導演了。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古天樂就是從這個小土坡上被逼跳崖的……前面那個穿咖色衣服摔倒的就是他(你一定看不清楚)。

硬體設施和環境因素的限制,直接影響了早期港劇的拍攝手法。

《圓月彎刀》裡不太規則的彎月: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神鵰俠侶》裡不太圓的夕陽: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外景基本都是棚拍,真的很費布。

說這些,其實就是想說明,以前觀眾受制於硬體和拍攝手法,也很難發現這些粗製濫造的服化道。

再舉個例子,古天樂這個假髮套,貼上痕跡如此的明顯(圖片做過清晰化處理),當年你是否也沒發現?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如今大螢幕和高解析度讓這些“bug”無所遁形了。

為了和別臺打擂臺競爭收視率,香港導演拼了命的節省製作週期,高效率低成本,一個月不到就拍出一部劇是常態,全靠劇本和演員演技支撐。

如果你非得說,以前粗製濫造的港劇就是比現在的摳圖劇好,那不是因為摳圖技術比以前還差……

根由在演員和劇情節奏

演員的修養

現在背景摳圖,在科幻場景和仙俠劇上的應用已經非常成熟了,而且是有必要用的。

然而很普通的場景也摳圖,那就屬於沒誠意啦。

這股風還是從2016年那部古裝劇颳起的,女主大寶貝被批得一無是處。此後各種劇接二連三的被網友揪出摳圖。

例如《楚喬傳》《燕雲臺》等等。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有沒有可能,大家只是對劇情和演員不滿,就一股腦地吐槽摳圖這種最容易引起眾怒的話題呢。

摳圖=演員不敬業,已經是大家達成共識的概念了。

於是影視行業也開始轉變宣傳概念,一宣發就是“實地取景”,跑了哪些哪些地方……搭建了什麼什麼以假亂真的城池。

但觀眾還在吐槽。不過從摳圖換成了替身以及濾鏡。

50歲演30歲怎麼辦,濾鏡安排上。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臉部狀態不佳怎麼辦,後期一幀一幀的P圖。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演員不會騎馬怎麼辦,木馬安排上。甚至直接讓人扛著走。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沒有肌肉又要演好身材怎麼辦,肌肉衣穿起來。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臺詞記不住怎麼辦,12345。(下圖為:黃渤拍了一個名為“數字先生”的戲用來諷刺某些明星用數字代替臺詞)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眼淚流不出來怎麼辦,眼藥水。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拍落水戲怕冷怎麼辦,用替身,拍下跪戲不爽怎麼辦,用替身。

檔期太緊來不了怎麼辦,還是用替身。

沒有劇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所有的誠意都放在演員身上了,而不是觀眾

能不被吐槽嗎?

偏偏是這樣敷衍的演員,只要粉絲夠多咖位夠高,一部劇的片酬頂得上普通人半輩子的收入。

208多了,觀眾怨氣也就大了,再回想以往港劇哪怕再粗製濫造,那起碼演員是拼實力的,人家薪酬也不高,都認認真真地拍,拍好了有紅利拿,拍不好就只有基本工資。

建議現在演員的薪酬也這麼分配。

劇情注水嚴重

前幾年偶像劇動不動就是六七十集,有些劇情根本沒有必要拍得那麼冗長,很多都是不影響劇情進展的注水片段。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一段回憶反覆插播,一個武打動作慢鏡頭呈現,毫無營養的臺詞對白,不知所謂的配角加戲,拉低智商的狗血橋段……顯得節奏凌亂緩慢。

有些問題已經解決了,比如集數。如今限制劇集不得超過40集。

但上有決策下有對策,一些劇就分個上下兩部,加起來還是跟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要是每集看頭很足,那倒是沒什麼,《鐵齒銅牙紀曉嵐》這樣的再拍個100集我也愛看啊。

關鍵是有些劇的無聊劇情過多,我很懷疑這就是為了水集數。

今年佔據點播榜首的《沉香如屑》就是一個例子。上下兩部加起來59集,起碼水了20集。

別拿資料跟我說話,這年頭你還信這個點播資料?還是看一下觀眾的心聲比較靠譜: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雖然豆瓣也不怎麼可靠,但開分5。6分,已經能說明一部分問題了。

還是說回《圓月彎刀》,這部劇只有20集,包括早期大部分古裝港劇的集數,都是以20~30集居多。只有現代都市劇會比較長一些,40~45集左右。

觀眾對早期港劇的觀感就是,基本沒有無聊橋段,劇情是一步緊跟著一步發展的。

如果實在沒有真材實料的劇情填充,還是不要拍那麼多集為好。

我看40集的《夢華錄》、36集的《蒼蘭訣》就都挺好的。劇情緊湊,越追越上癮。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港劇背景粗製濫造,已經無法忽略,再讓我回頭重溫那個年代的港劇,恐怕只剩下找茬了。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就說這擺在土堆上的包心菜和大白菜,你看了出不出戲?

有些人說懷念老港劇,懷念的,是情懷;表達的,是對現在部分演員劇組的不滿。

現在的劇也不是沒有製作精良劇情好看的,隨著硬體設施的升級,香港某些導演的高效率低成本反而成了弱勢。別忘了,備受吐槽的那幾個摳圖劇,就是香港導演在大陸拍的。

經典港劇佈景不能細看,為何觀眾不以為然,還吐槽新劇摳圖

當然,究其原因,還是演員的待遇太高了,他們也沒啥辦法。以前是經費不足只能拼演員表現劇情節奏,現在還是經費不足,卻只能拼咖位了。

泡沫終究會破滅,今年的劇大部分質量都不錯,連大寶貝的演技都進步了(參考《風起隴西》)。

往後看吧,會越來越好。

TAG: 港劇劇情演員怎麼辦粗製濫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