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功敗垂成,《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2016年,鄭保瑞導演拍攝了《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郭富城、鞏俐、馮紹峰主演。

這是一部功敗垂成的魔幻之作,也恰如多數華語電影的窘境。

平心而論,如今國內電影市場瘋狂擴張的年代裡,有多少影片值得鼓與呼?

一個電影工業空前繁榮的年代,卻欠缺了思想,是一種悲哀。

當演員不談演技,導演急功近利,製片人不管質量,發行人不講道德,粉絲動輒惡意吠天,水軍淹沒真相的今天,何以奢談,好電影?

當然,最深重的黑暗,通常都在昭示天色將明。

星戰的失利,通常歸咎為中國人並不具有美國式情懷,然而它實際昭示了好萊塢特效大片的式微,未來必將會有更多的例子作為證明,因為特效總是為劇情服務,而非反道而行。

港影:功敗垂成,《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但好萊塢仍然強大,因為它並不只有特效,好萊塢電影人真正重視的,是人性與思想的詮釋,這也正是電影人的殊途同歸。

正如西遊題材的道佛交鋒。

這部西遊,製片團隊竭力證明了中國電影也能擁有好萊塢式的視覺特效,縱有距離,也並不遙遠。

這是影片的加分點,但同時也是減分處。

西遊記作為中國古代的神魔小說,其實並不需要西化的暗黑風格,它需要的是中國式的崩滅天地,法天象地的奇幻之旅。

影片中,孫悟空更多表現出的是肉身的強悍與物理力量的彪炳,其地煞七十二變的威能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展露,這是視效方面的嚴重失誤。包括悟空的火眼金睛,不知是編劇的奇思還是導演的認知,出新,但並無必要。

再如黃金鎖子甲,歷史上早有卓越原型,卻棄之不用。

特效方面最好的地方,在關於金箍棒的演繹,尤其分離出來保護唐僧的金箍圈,具有一種特別的想象能力,若是更進一步,以道家符籙的視效呈現,則堪稱完美無缺。

港影:功敗垂成,《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再說劇情。

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

原著標題已是精髓。

而片中,師徒四人組隊的效率過高。

悟空被錯置為一個見妖即降的大妖,原著中因八戒沙僧屢行惡端方致悟空降服,影片抽離了背景,只剩下一個打字。

唐僧的見人度人見妖度妖,亦非本相。佛家無物不度,卻也講究宿命因果。

白骨精強行升級到頂,集合西遊各大妖王屬性於一身,更新增悲催前世與今世“背鍋”,然而相關片段鋪陳開來,對影片而言,卻只得一個“悶”字。

原著中最是扣動人心的聖僧恨逐美猴王,在片中卻未得到足夠鋪陳,僅有些許感動隨風即逝。

反而片末悟空十世之言令人動容。

八戒沙僧的刻意笑點,白費力氣一場,真正的笑點,其實都在師傅與大師兄的戲碼中。

兼顧太多,顧此失彼。

影片可觀,卻因上述缺陷而功敗垂成,倒是演員可圈可點。

一個演員,需要的則是不斷更新與挑戰自我。

遲滯不進者,出局,不管過去的歲月裡有多少桂冠。

經常有粉絲說,其偶像過去如何如何,常複製貼上一堆陳年舊事作為佐證,其實徒增笑耳。

演藝之途並無終點,不進為退,前浪若停,必被後浪拍去。

比如郭富城,就是個很特別的演員。

在歌影兩個領域,都是後起之姿,而後一步一進。

在憑《三岔口》首擒金馬之前,從演技角度來說,其實只有三部電影可稱佳作,《赤腳小子》《浪漫風暴》《柔道龍虎榜》,之後則呈現穩步上揚姿態,幾乎沒有演技失敗之作,而且幾乎每部電影,都能再上一層,更進一步。

港影:功敗垂成,《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片中悟空,漠然雙眸,盡訴心意,這是本片給人的最大驚喜。

思行於內,眸中自有星辰日月、山川大河。

他應該是悟到了這般境界。

你儘可以拿任何一個西遊作品中的演員來與本版進行比較。

世間永珍,唯有眼神不會騙人、不能作假,境界不到,無法擁有。

若可以沉得下心,鉛華盡洗之後,你腦海裡最終留下的那個眼神,就是孫悟空,那個無視天地法度、桀驁孤獨的妖中之神。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生命中某些難得的體驗。

正如郭先生所言,一生中能有一次扮演悟空的機會,夫復何求?

馮紹峰是意外之喜。

在看片之前,從來沒有對唐僧角色有何期待,感覺就是,這個角色還能怎樣?

但片中表演,卻是意料之外的流暢自然。

鞏俐則比較遺憾。

她的演技當然不需質疑,包括本人的專業素養與作品累積。

但在電影中,無限度強化之後的白骨精角色,卻完全不能挑動人心。

為什麼?

感覺所有的“悶”場,白骨精擔當了八成,剩下的被八戒沙僧和國王分攤。

氣場有嗎?強大。演技有嗎?化身老嫗的戲份,足以佐證。

個人理解,問題出在劇本的傾斜上。

就如一些電腦遊戲,可以植入作弊程式,屬性滿級,輕鬆橫掃,卻殊無趣味。

沒有了掙扎求存的險境,沒有了小心翼翼的試探,有的則是硬橋硬馬的對撼與如入無人之境的隨心所欲。

西遊記中,只有悟空可以踏平山河,其他任何角色,不可以。

古井不波,自然無趣。

忠實原著,其實並不艱難。

好好講一個故事,好好掌控影片節奏,我們會歡欣鼓掌,為更好的電影。

TAG: 電影悟空影片演技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