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風箏給您寄的信,您收到了嗎?

1992年是中國多數行業剛剛起步的時代;那時候最常見的交通工具是腳踏車和三輪車,

最愛的是幾分錢的雪糕

,最幸福的是和家裡人圍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頓熱乎乎的飯。

當時還沒有先進的代步工具和通訊工具,

一輛三輪、一臺彩電和一臺收音機就已經算得上大戶人家了

。那時候人情味還很濃,那時候人際交流圈還很有限,那時候在乎的東西不多但又彌足珍貴。今天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部記錄著那個年代美好回憶的電影——《天堂回信》。

爺爺,風箏給您寄的信,您收到了嗎?

《天堂回信》這部電影獲德國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國際青少年兒童影視中心獎

;美國第10屆芝加哥兒童電影節

最佳影片獎

;荷蘭第7屆兒童電影節

最佳影片大獎

;伊朗第25屆伊斯法罕兒童電電影節

最佳導演金蝴蝶獎。

爺爺,風箏給您寄的信,您收到了嗎?

爺孫的羈絆

電影的情節很簡單,講述一段深厚感人的爺孫情。五歲的晨晨因為父母在國外工作,從小和爺爺生活在一起。晨晨陪著身為退休郵差的爺爺一起加班送信,和爺爺一起放風箏,爺爺接送晨晨上下幼兒園。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晨晨的媽媽回國,爺爺為了加深晨晨和媽媽的感情主動搬到以前的老房子獨自居住。後來爺爺因病去世,晨晨思念爺爺,

就將他寫的信系在風箏上送給天堂的爺爺。

爺爺,風箏給您寄的信,您收到了嗎?

如此簡單的劇情,卻感人至深。

爺孫在一起時的溫馨,相互依賴和相互關愛充滿電影的角角落落。

爺爺有心臟病,晨晨總會說“爺爺要記住,左上衣口袋,急救盒,舌下含服一片”。

晨晨搶著蹬三輪車載爺爺的情景,印象深刻。而印象最深的當屬晨晨帶著紅氣球來接爺爺出院。鏡頭裡只有一個不斷移動的紅氣球,卻看不到人。

這個場景莫名的喜感和溫暖。

爺爺,風箏給您寄的信,您收到了嗎?

世事無常,沒想到在爺爺生日那天,他卻永遠的離開了

,那時候晨晨還在滿心歡喜的為爺爺準備點蠟燭過生日,並小聲的叮囑媽媽“噓,先別叫醒爺爺,等我把蠟燭插好再叫醒爺爺,昂。”蠟燭滿堂,卻在得知爺爺去世的時候,哭的歇斯底里,為生日燃起的蠟燭卻成了送爺爺走的最後一縷光。

爺爺,風箏給您寄的信,您收到了嗎?

這部影片,不華麗、不做作、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情節卻那樣深入人心,細緻完美的勾勒出了日常小事的溫馨也大膽的向觀眾展現了死亡這一自然現象。寧靜祥和中充滿著感動,生死離別時又惹人感慨。

不論我們對死亡多麼畏懼,當真的來臨之際,誰都要坦然面對然後慢慢淡忘。

爺爺,風箏給您寄的信,您收到了嗎?

教育方式的差異

《天堂回信》誕生於1992年,但電影中反映父母和孩子的相處和教育問題直到今天還會看到。電影中晨晨的父母在晨晨小時候就出國了,到了晨晨大一些了,和爺爺已經感情很好的時候,媽媽回來又

急於和建立感情,不懂得體諒

晨晨的感受,在缺乏長久相處的情況下,對於小孩兒愛玩鬧的天性也以成年人眼光去看待並糾正。

爺爺,風箏給您寄的信,您收到了嗎?

但晨晨的媽媽也不是

不愛晨晨

,她

只是太在乎

晨晨未來的發展和她在晨晨心中的位置了,只是為了孩子,哪個父母願意拋下自己的小孩出國打拼呢?但晨晨在她回來後表現出的抗拒著實讓一位母親傷心。

爺爺,風箏給您寄的信,您收到了嗎?

這也是現代許多年輕父母面臨的困境,把孩子交給老人帶,自己的壓力會小一些,

但是老一輩的教育理念和自己衝突,等回過頭想教育孩子發現孩子很難改正自己的習慣也不免急躁。

作為父母,覺得孩子

與自己親近應該是理所應當的

,但是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感受,不顧孩子的感受簡單的對待小孩兒,自然會引起小孩子的抗拒。

爺爺,風箏給您寄的信,您收到了嗎?

電影對於老一輩與年輕一代的矛盾並沒有激化

,面對晨晨對媽媽的不理解,爺爺主動提出回老屋住,而媽媽在不小心摔死晨晨的荷蘭豬後表現的手足無措和內疚也促使她思考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

爺爺,風箏給您寄的信,您收到了嗎?

童年本來是無憂無慮的,晨晨擁有一位理解他的爺爺是幸運的,在玩樂中,孩子的性格得以健康成長。不要讓小孩早早地淹沒在社會的競爭中,這是今天的社會仍需努力的。

最後願天下的老人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都能被兒孫善待。

TAG: 晨晨爺爺孩子電影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