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上海整容所:出入客戶皆是名人,割一對雙眼皮要花1根金條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樂府詩集·木蘭辭》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們對美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哪怕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巾幗女英雄花木蘭,回家後也會“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只有女子愛美,男子就不愛了?怎麼可能。

30年代上海整容所:出入客戶皆是名人,割一對雙眼皮要花1根金條

《世說新語·容止》中有這麼一句:“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之後還引申出一個詞語叫做傅粉何郎,專門用來指美男子。在古代,尤其是魏晉時期,男子簪花傅粉是很正常的事情,古代就連選官都會將長相作為重要的參考因素。

只有古代的大姑娘小公子愛美嗎?當然不是,民國時期由於西方一些先進的美容方式傳出,大家對沒得追求更加瘋狂。

30年代上海整容所:出入客戶皆是名人,割一對雙眼皮要花1根金條

不少人應該都對影視劇當中名媛貴婦們那一頭捲髮有印象吧?當時可沒有什麼捲髮棒離子燙之類的東西,她們是咋燙頭的?都是拿火鉗燒的滾燙後再來卷頭髮,的確存在很多安全隱患,但為了好看,女子們依舊紛紛選擇去用火鉗燙頭。

30年代上海整容所:出入客戶皆是名人,割一對雙眼皮要花1根金條

除開燙頭以及各種新式化妝品外,整容在30年代的上海、北平等城市已經非常流行。是的,你沒看錯,在近百年前就已經有整容的業務出現了,並且還不是偷偷摸摸的那種,在報刊上大肆打廣告,直接用當紅明星作為整容案例。

當年紅透了半邊天的“金嗓子”周旋都知道吧?她不僅有一把好嗓音,更是當時最著名的影星之一,獲得了“電影皇后”的美譽。但在最開始周旋對自己的長相也不自信,她是單眼皮,為了更加上鏡好看獲得更多的機會,每天她都會用柴火棍自己在眼睛上來回劃出一次性的雙眼皮,後來更是乾脆利落直接“動刀”。

30年代上海整容所:出入客戶皆是名人,割一對雙眼皮要花1根金條

林徽因大家都知道吧?民國時期著名才女,不過她一開始也是單眼皮。後來咋變成雙眼皮的?

林徽因在清華時的鄰居錢鍾書直接在作品《貓》當中點了出來:“李太太從小對自己的面貌有兩點不滿意:面板不是上白,眼皮不雙……。一到日本,她進醫院去修改眼皮,附帶把左頰的酒靨加深。李太太花五百元日金新買來的眼睛,好像美術照相的電光,把她原有的美貌都煥映烘托出來。”

30年代上海整容所:出入客戶皆是名人,割一對雙眼皮要花1根金條

這不僅做了整容,還特地跑到日本去做的整容,並且光是割雙眼皮還不算,還加深了酒窩,可以說是很新潮了。

那個時候最成熟的基本就是眼部跟鼻部的整容手術了,廣告打得鋪天蓋地,看上去效果也還不錯,插個題外話,如今除開醫美專案外,需要動刀的整容專案也是眼鼻綜合最為出名,看來這個“根基”在民國時期就已經打下。

30年代上海整容所:出入客戶皆是名人,割一對雙眼皮要花1根金條

白雲跟白楊(這兩不是兄妹)都是當時非常著名的電影男星,白雲是美國華裔,他主演的《三笑》、《西廂記》等影片還是跟上面說的那位周旋一起演的;白楊則更出名了,《中華兒女》、《十字街頭》等都有她的出演,《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領銜主演。

白雲跟白楊都是做了雙眼皮跟眼睛放大(開眼角),順便還做了個鼻子增高。不過那個時候的整容費用可不便宜,割個雙眼皮就得一根金條,也怪不得去整容的不是名媛貴公子就是影星歌星,這消費水平在當時一般人的確也消費不起。

30年代上海整容所:出入客戶皆是名人,割一對雙眼皮要花1根金條

最後說一句吧,我覺得當時整容醫院的有句廣告其實很誠懇:“自古佳人麗質,必處於‘天生’;然今因醫學發達,科學昌明,在相當範圍內,已可藉‘人工’造之:所謂‘整容醫學’是也。”

天生麗質這種事個人無法決定的,但愛美之心卻不是一件壞事,如果能在一定範圍內透過醫學手術將自己變得更漂亮,又有什麼不對呢?當然,整容需理智,在小作坊把自己臉都給毀了的大有人在, 所以記住哦,不論做什麼事都要講究一個“量力而行”,不要過猶不及了。

TAG: 整容雙眼皮愛美燙頭白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