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影視圈,影視行業最被誤解的工種,不是導演編劇,而是演員……

題前:本來打算接著寫影視行業的另外幾個神秘工種的,突然看到吳孟達(達哥)葬禮的訊息,想著,先寫一下演員這種職業吧。我們外界,對演員這個職業有太多太多的誤解了。

人吶,身體上的苦,不是最苦,精神上的折磨,才是最痛苦的。

而演員,要承受的是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摺磨。越是明星,這種折磨越深。影視這個行業,最辛苦的就是演員。

常常聽到有人講,當演員多容易啊,說說臺詞,扭扭身體,做做表情,就幾萬幾十萬幾百萬的到手了。殊不知,光鮮的背後,是洗滌精神,淬鍊肉體的煎熬。而對於大多數演員來說,即便受盡了這種折磨,也未必能得償所願,最終落得黯然轉行。

先說角色扮演,生活中的演員,是自我,到了戲裡面,演員得把自己變成另外一個人,甚至不同性格的多個人。換句話講,這就是一種自我的精神分裂。入戲不易,齣戲更不易。早年看報道,說是張國榮扮演《異度空間》後,一直沒能走出來。雖然傳言並不一定真實,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有可能,演著演著就精神病。我見過的許多演員,都有抑鬱症。

扮演得好,難以走出角色;扮演得不好,就更慘了。

劇組幾十號幾百號工作人員,所有的服務,都是為了演員的最終呈現。倘若扮演得不好,捱罵都是小事,眾人的白眼能讓演員精神崩潰。等到影視劇殺青上映的時候,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是自媒體興起來,各種KOL群髮式攻擊,真的是殺人誅心啊。一句“臣妾做不到”,是不可能讓觀眾諒解演員的。

所以,有時候,我們開玩笑講,不要相信演員說的任何一句話,即使你們關係再好。在他們的世界裡,關上門才是自己,一旦開啟門,就是在演戲了。他們必須時刻保持這種職業性,才有可能成功。我見過很多年輕演員,他們早已分不清戲裡戲外了。

再說身體上,作為一個演員,保持身材,是對他們的基本要求。我有一個演員朋友,從我二十多歲入行認識,到現在,二十年了,他的身材從未變過。而他,是易胖型體質,就是稍微多吃一點就胖的那類人。在這背後,是極度的自律。有一年,他出演某大明星主演的一部戲。開機時,是年前,他體重110斤左右。春節時,回老家,沒有控制好,體重達到了120多斤,整個胖一圈。再回到劇組,因為要接戲,被導演一通大罵,要求十天內,必須回到年初的身體狀態。之後的一個星期,副導演每天盯著他減肥,在減肥的基礎上,還得保持身材。他告訴我,一個大老爺們,每天晚上,真的是餓到哭,練到哭。從那以後,他更加控制自己,嘌呤高的一定不吃,水果蔬菜當主食,常年的堅持,每天還必須完成一整套的鍛鍊。我們有時候在網上看新聞,比如劉德華、帕米爾汗為了一個角色,速胖速瘦,其中的痛苦,經歷過的人,自然明白。至於普通老百姓,覺得減肥多難多難,想想演員吧。

這個朋友,算是幸運的。

還有一個演員朋友,十幾年前,《七劍》籌拍期間,他很榮幸得到一個角色的試戲機會,但是,體重不達標,需要一個月內減掉三十斤。在這之前,好幾年沒有拍戲機會,已經打算退出這行了,身份發福得不行。這個哥們,早年武行出生,也是有毅力,每天跑步鍛鍊,節食,好幾次暈倒。一個月後,體重終於減下來,興奮的去試戲,結果,被副導演告知,那個角色已經被別人拿走了。能怎麼辦呢,繼續等下一個機會吧。

在演員技能上,除了聲臺行表這種必備能力。頭幾年仙俠劇風行的時候,作為演員,不看幾本武功秘籍,不會個三招兩式的,幾乎沒機會接戲的。沒辦法,不管年輕的演員,還是年紀大的演員,都得操練起來。對招、套招、吊威亞……一天下來,何止是腰痠背痛,那是坐不得,臥不得,躺不得。我看過趙麗穎的一個訪談,說拍武打戲有多苦,觀眾們卻覺得吊威亞很好玩。其實,是真苦。

玩轉影視圈,影視行業最被誤解的工種,不是導演編劇,而是演員……

同時,演員這個職業,也是被誤解最多的。

首先說說演員的分類和收入。演員從低到高,分為群眾演員、特約演員、角色演員、二號三號到主演。大多數演員,終其一生,能做到二號三號,都很不易了。想要成為一部電視劇的主演,要麼自身有強大的能力,要麼有強大的資源背景,比如上層領導關係、比如背後資金。至於所謂的大明星、小明星、超一線演員、一線演員、二線、三線演員,這些說法,是壓根沒有根據的,都是一種自我的判斷。舉個例子,吳孟達,他一入行,就是角色演員了,他沒有做過群演這些底層職位的。而王寶強,確實是從群演開始,武行嘛,就是群演的一類。不過,也別太相信做群演,能做成明星,這和中一百個五百萬的大獎,是同樣機率。而易烊千璽之類,一出來就是明星。

演員的收入,真的是差距很大。從負數到上億。啥是負數呢?比如有一些人,愛好表演或者希望出名,但是沒有人脈,怎麼辦,只能帶資進組了。所謂帶資進組,就是賄賂劇組負責人或者給劇組贊助,然後劇組給安排個角色;也有自己投資,自己演的。普通演員(拋開有明星光環的),群演,從十幾年前的三五十塊錢一天,到現在,高的也就二百一天,平均都在一百多左右。然後特約演員,也就是能在劇裡說幾句臺詞的,從200到2000不等;角色演員,我指的正規的劇組,電影,一般一部一萬到十萬不等,電視劇,一集從5000到五萬不等。

至於明星,不管是實力明星,比如陳道明、陳寶國、斯琴高娃之類的戲骨,還是流量明星,他們都是單獨議價的,沒有準確價位,浮動很大。具體費用,取決於影片的預算和他們個人的意願。普遍的,電影費用,從單部兩百萬,到上億不等。大概前年吧,我們國家的影視主管部門,為了控制演員片酬過高的問題,出了一個政策,要求演員的費用不能超過總製作費用的40%。哈,這種規定,有聊勝於無吧。其實,沒有蛋用。比如沈騰、王寶強、徐崢這類票房明星,張嘉譯、閆妮這類電視劇明星,你怎麼限制?無非人家是片酬降低,拿利潤分成好了。而那些沒有票房沒有收視率的演員,即使你不限制,也沒有哪個傻瓜投資方願意付出那麼多片酬。所以,這是個悖論。說句題外話,國家影視主管部門,從根本上要解決的,不是影視行業的問題,而是主管部門領導自身的問題。

最後,說說潛規則這個問題。哈,我一直不認為存在潛規則,都是明規則。哪個行業沒有一些規則呢,只不過在影視行業,演員站在熒光燈下,有些問題被放大了而已。什麼陪導演睡覺啦,陪投資方睡覺啦,純粹臆想加杜撰了。稍微捋一捋,邏輯就不通了。比如一箇中戲北電或者上戲的學生,他們的家底,比許多導演和許多投資方的家底都強,有可能強得不是一丁半點,還沒出校門,都被各大經紀公司簽約了,為什麼還要陪導演陪資方睡覺呢?而很多大的投資老闆和大的導演,他們用得著潛規則嗎?睡個小美女睡個小鮮肉,難嗎?時代變了,從事影視演員行業的,已經不像是舊社會,或者早年的香港,都是窮苦人出身了。也因為此,許多演員少了沉澱,多了浮躁;少了對社會的認可,多了急於成功的渴望。

也許,有一天,我們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會正常起來,大家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態去看待演員這個光鮮而平常的職業。和很多演員聊過天,他們也希望,自己從事的是一份職業,而不是一種伴隨著異樣眼光的光環。

TAG: 演員明星劇組影視群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