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胡歌、海清到了這裡都特別“敢說”?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史上最摳門電影節誰去都自費,可胡歌馬伊琍海清姜文黃渤都要去!”,“vid”:“p0907hp4tj9”,“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9895802390_640480/0”,“desc”:“#理娛打挺疼#霸屏了幾天熱搜的胡歌、海清、姚晨、馬伊琍原來都在這裡,傳說中的“新電影挖掘機”——First青年電影展。今天是開眼界的一天,一個校園影像節是怎麼變成大導演、名演員自費也要去的權威電影節的?”})

Hello 小懵懂們,最近有幾個熱搜很有意思:#姚晨馬伊琍海清宋佳同框# #胡歌口才# #海清姚晨梁靜發表女性感言#,唉?單看是毫無關係,合起來看其實都是因為一個機緣——First青年電影展。

是不是有點耳熟但又不造到底是個啥?別急,還有更神的:它頒獎不用主持人,辦了14屆沒有穩定贊助,工作人員招的是志願者,去的導演演員媒體大多得自費,but 電影人還就是愛去,歷屆主席和大使那是從許鞍華、王家衛、姜文、婁燁這種神秘的到大家熟悉點的山爭哥哥,渤哥黃渤,周迅陳坤等等等等,就問你是不是很unbelievable?

所以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揭開它的面紗:

這個永遠在聽說、永遠很神秘的First青年電影節,到底~是個什麼來頭?

首先別被它的名字迷惑了,First青年電影展,不是你週末去看的畫展、動漫展那樣經常有,它一年一次,既是個電影節,又有頒獎晚會。

但夾在一眾電影節和頒獎晚會里,它還是不太一樣,歐洲的三大國際電影節:威尼斯、戛納、柏林,那都有穩定的政府和贊助商支援,

它沒有,它常年入不敷出。

你再說國內的頒獎典禮,那都是平臺隆重地播、流程嚴謹得cue,

它沒有,去這的電影人都跟回自己家似的

,特輕鬆,胡歌即興脫口秀,朱亞文抓著鄰座就開始採訪,用湯唯的話說在這就覺得特燃。

這都還得從它的起源說起,它的前身來自我小馬同學的母校:中國傳媒大學,2006年時First還是個大學生影像節,

剛創辦的時候它就確定用“板磚”作為獎盃,啥意思呢?

為青年電影人拋磚引玉,添磚加瓦,到現在也依然是這個宗旨沒變,

趙薇說它的標準和所有電影節都不一樣,是有功德的那種。

但走到有權威、有影響力這一步,First電影節還是經歷了重重磨難。2011年它的三位合夥人李子為、宋文、楊巍向全國各個城市交了PPT想將它作為固定專案運營,但大多沒了下文,走投無路時是青海省西寧市伸出橄欖枝予以資助支援,拿下了First的主辦權,至此First正式從北京搬家到了西寧。

可到這困難才啃下一角,剛冒頭的電影節怎麼表達初心並請到合適的電影人呢?

合夥人之一的李子為說:

沒有任何捷徑,全靠死磕。

別的電影節能臨時請到電影人來,他們就全年無休的在聯絡,

而且用的就是看起來最笨的方法:

百度搜電影人,看作品列表,挨個找電話發郵件一個個磨。

姜文說有次在一個活動,李子為像旋風一下嗖地出現在他面前,直接開始了自我介紹,完全猝不及防,黃渤甚至因為李子為總是瘦小的身軀背個大書包來回為影展奔走,稱她為柴火妞。

就是靠著電影人口中這種“很二”的精神,First吸引到了越來越多電影人的重視,他們開始瞭解到在西寧有一幫特別純粹的人,有一個只為讓更多籍籍無名的青年導演和作品被看到而存在的電影節。

看到這First算邁入正軌了吧?

但“入不敷出”的問題卻一直如影隨形,因為它要做的可真不是頒個獎這麼簡單——

它專門創立了青年導演訓練營,專門培養和保護年輕導演的創作,建立了「創投會」專門幫導演們解決找投資和後期等一系列難題,還有產業場、實驗室等多個專案都是為了幫助籍籍無名的導演們更好的獲取上映和走向市場,大家所熟知的《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心迷宮》、《暴裂無聲》的導演忻鈺坤,正是First發掘的雙子星。

這之外再加上辦電影節的花銷,都是實打實的money啊,2014年西寧市停止了資助,這之後哪怕明星們如陳坤親自拉品牌贊助,也只是杯水車薪。

所以你才會看到今年的電影節,胡歌說聽說First電影節很摳門,結果來了發現連媒體還要自費。

到今天First電影節靠著審慎的態度,權威的評判標準,已經走到了第14個年頭,First的獲獎名單裡的電影和導演你可能聞所未聞,或許在別的頒獎典禮你會看到很多自己看過的影片得獎更有共鳴,但First始終沒有忘記自己那份發掘推廣值得被看見的青年導演的初心。

沒有它,《大象席地而坐》不會被更多人知道,沒有它,電影《一條叫做招財的魚》 、《我的兒子去了外星球》等眾多電影根本沒有走入市場的機會,沒有它,文牧野、忻鈺坤這樣的年輕導演會一直默默無聞。

它,難道不是在悄悄地重塑著我們每個人的觀影選擇嗎?

或許看到這裡,你已經明白了為什麼今年的First電影節胡歌、海清們都一次次強調自己“很便宜”,這些已經有影響力的演員是在告訴青年導演們:我願意幫你度過難關。與其說是來給電影節站臺,不如說是他們看到了初出茅廬時的自己,為新一代電影人添一把火。

First今年能夠有聲量是一個里程碑,國內還有一批也在努力為電影事業做貢獻的影展和電影節,它們也在入不敷出地堅持著,像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像新片場New Era電影節,也都在發揮自己的小小力量,挖掘更多值得被觀眾看見的寶藏,喜歡看商業片不可恥,但也別忘了角落裡的它們,Love~。

TAG: first電影節導演電影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