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初期為何冒死刺董?之後又為何挾天子令諸侯?三個字​揭示​原因

曹操初期為何冒死刺董?之後又為何挾天子令諸侯?三個字​揭示​原因

電視劇《三國演義》總能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橋段,那就是不管是誰誅殺國賊,都會給自己的立場證明上合法性,其中攜帶的一條理由,總離不開:受皇恩。曹操聯合王允刺殺董卓,說自己是世代受皇恩,所以想為匡扶漢室貢獻一己之力。王允最後殲滅董卓及其部下將領,也說自己是受皇恩。

俗話說:皇恩浩蕩。一般臣子們為了表示對皇帝的臣服,常常會畢恭畢敬地用這四個字來表達對皇帝的感激。這個道理,在某種程度上有點類似於:拿人錢財,替人辦事。滿朝文武大臣,無非都是從小“學成文武藝”,然後“賣與帝王家”的。給官做,給俸祿,被重用,這就是皇恩。

但是漸漸地,“受皇恩”三個字,除了發自內心的感恩戴德之外,還多了一層利用的味道。就拿以曹操為代表的那群臣子來說,不管是否忠於漢室的,這句話一說出口,就彷彿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討伐國賊,匡扶漢室。

曹操初期為何冒死刺董?之後又為何挾天子令諸侯?三個字​揭示​原因

曹操最初冒死刺殺董卓,確實是為漢室著想的。那時的他認為,曹家世受皇恩,現在漢室危難,為了匡扶漢室,刺殺國賊,自己也願意豁出去。

可是後來,被陳宮關在地牢裡,曹操開始反思,自己刺殺失敗倉皇而逃,倒不如振臂呼應群雄,去討伐董卓。

之後,有了越來越多人的呼應,他的隊伍逐漸壯大起來。

亂世紛爭,群雄四起,其中不乏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比如曹操劉備孫權等人,但也有一些目光短見的,比如袁紹袁術。曹操的軍事才能和政治目光確實超出常人,再加上長時間的四方征戰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曹操的志向和抱負,就展現出來了。

曹操初期為何冒死刺董?之後又為何挾天子令諸侯?三個字​揭示​原因

“受皇恩”說到底,是因為皇恩浩蕩,給予利益,銘記恩情,所以才有那麼多人想要“匡扶漢室”。這是明面上的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但如果時局動盪,“皇恩”變得不再靠譜,甚至還有新的利益是遠遠大過“皇恩”的,那麼這些人是否會伺機而動,去追逐這比“皇恩”更盛大的利益呢?

這是肯定的。就像曹操加入袁紹,以袁紹為盟主時,各路“群雄”的心思就已經昭然若揭。董卓西遷長安,只有曹操一個人去追,其他人都按兵不動。誰也不想虧損自己的兵力,但每個人都想坐享其成。曹操大敗而歸,與袁紹決裂,也正是因為看透了他們的小心思,看透了他們沒有一個人時真正想要匡扶漢室的,他們只想在這場亂世“狂歡”中分一杯羹。

所以,當隨著曹操能力展現,曹操的隊伍一路壯大之後,這樣的“皇恩”,反而不如曹操自己親手爭取來的要大,要刺激。

曹操初期為何冒死刺董?之後又為何挾天子令諸侯?三個字​揭示​原因

但是即便如此,“受皇恩”這三個字,在曹操心中一直都有沉重的分量。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曹操挾持漢獻帝,把持朝政那麼多年,卻始終沒有走出篡權那一步,反而他的兒子曹丕做了,建立魏國政權。

即便是真的篡位,他也有這個實力,但他沒有去做,大概內心還是深受“受皇恩”的影響。挾天子以令諸侯,縱然漢獻帝曾發動衣帶詔事件,想要董承等人聯合袁紹消滅曹操,事情暴露他也沒有責怪漢獻帝一絲一毫,反而將自己的三位女兒嫁給他。

所以,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最初曹操敢冒死去刺殺董卓,因為那時他有滿腔熱血,去以身報國,真的想救亡漢室;也明白了為什麼後來又挾天子以令諸侯,因為對權勢和地位的追逐,對統一天下和政治抱負與決心,也是這樣一代梟雄無法抗拒的。同時,也揭示了為何他只肯挾天子令諸侯,卻不肯篡位的原因。

曹操初期為何冒死刺董?之後又為何挾天子令諸侯?三個字​揭示​原因

世人都說曹操是梟雄,私以為,他其實更像是個坦坦蕩蕩的人。不管好的壞的,他都不忌諱拿出來給世人看,成也經過,敗也歷過,倉皇逃亡和位高權重的滋味,他都品嚐過。他愛才,哪怕是人才對他再不敬,也非常珍惜;他自負自私,“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一張口就成了傳世名言。所以,曹操也註定是三國時期的傳奇人物。

作者:我方團隊月落星沉

TAG: 曹操皇恩匡扶漢董卓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