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為什麼權勢無法長久傳承?留給下一代什麼最重要?

資治通鑑:為什麼權勢無法長久傳承?留給下一代什麼最重要?

《資治通鑑》第21卷 漢紀十三

漢武帝 太初三年(己卯,公元前102年)

【原文】(可直接跳過看解析)是歲,睢陽侯張昌坐為太常乏祠,國除。

初,高祖封功臣為列侯百四十有三人。時兵革之餘,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戶口可得而數,裁什二三。大侯不過萬家,小者五六百戶。其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及高後時,盡差第列侯位次,藏諸宗廟,副在有司。逮文、景,四五世間,流民既歸,戶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萬戶,小柄自倍,富厚如之。子孫驕逸,多抵法禁,隕身失國,至是見侯裁四人,罔亦少密焉。

【譯文】(可直接跳過看解析)這一年,睢陽侯張昌被指控身為太常官,掌管祭祀事務有不到之處,被廢除封爵食邑。

起初,漢高祖分封功臣為侯,共一百四十三人。當時正是戰亂之後,大城和著名都會的百姓散失,國家掌握的戶口數字,只有從前的十分之二三。所以漢初所封列侯,其食邑大的不過一萬戶,小的只有五六百家。分封時,漢高祖曾經立誓說:“既使黃河變得像腰帶一樣狹窄,泰山變得像砥石一樣矮小,各位列侯的封國食邑也將永存,傳給後世子孫。”並將誓言用硃砂寫下,殺白馬祭告上蒼,表示守信和鄭重。到高後時,釐定全體列侯的位次高低,將記錄存在宗廟之內,副本存於有關官署。到漢文帝、漢景帝時,已過了四五世,流民已經迴歸故里,戶口也有增加,列侯中,大的食邑達到三四萬戶,小的也增加了一倍,財富的增長也與食邑相同。列侯的子孫們驕奢婬逸,多觸犯國家法律,不僅本人喪命,祖宗留下的食邑也因而失去,到如今,現存的功臣侯只剩下四家,而法網也稍微嚴密了。

【解析】

睢陽侯張昌失爵在漢武帝一朝並不算什麼大事。

畢竟在漢武帝漢武帝手上廢掉列候不知道又多少。

後面一段是司馬遷關於這個事件的個人觀點。

簡而言之就是,老子英雄兒好漢,創業容易守成難。

當年劉邦封了100多個侯,到張昌被廢爵,只剩下4個。

而劉邦的誓言:

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

到底還是沒有讓這些功臣後代與國同休。

類似這種情況,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上屢見不鮮,包括到現在也是如此。

如果說對應到劉邦的這些封侯比較遠離生活,那麼把這個問題放在現在,不少家業豐厚的家族,第一代創業,其後守成,絕大多數也難逃沒落平凡的命運。

為什麼會如此?

1。來源基礎

劉邦開創漢朝經歷難關不少,能夠渡過離不開他手下這些功臣奮力搏殺。

這些人出身雜亂,上有六國貴族,下有奴隸囚徒。

一路走來,最終能上來的,經過大浪淘沙,不說都是人傑英豪,最起碼也算是強於常人。

這些人獲得榮華富貴全靠自己,也算是理所應當。

那麼他們的後代呢?其本身大多數沒有經過戰爭或者別的歷練。

能夠獲得爵位,說好聽的叫做血脈繼承,說難聽的叫做看在你老子的面上給你的。

這就註定了,得此位並不是因德才而授予,而是因為政治、制度需要給予的。

這種方式獲得的爵位,算是外力施加,而並非是基於自身。

一旦外部發生重大改變,極其容易出現變數。

2。敬畏心

功臣後代們獲得

爵位靠繼承,得來容易,會不會珍惜,這個不好說,大機率是不會的。

這與人的本性有關,絕大多數的人對於來的容易的東西都不太會珍惜。

初代功臣們爵位來之不易,又經歷了各種動盪,知道凡是小心謹慎,要注意影響。

但功臣後代的成長環境,對於相關權力的運用習以為常,覺得是理所應當的,反而少對權力敬畏之心。

比如前段時間,有人在直播間說自己父親把自己高考時往屆生改應屆生這事堂而皇之說出來,就是在他的成長環境中,對於這種權力運用,感覺就是習以為常。

再比如,這麼多坑爹的二代,也多多少少是對權力缺少敬畏心,覺得有權可以為所欲為。

3。存在意義

劉邦給這些功臣封侯,一方面是感謝,另一方面是激勵後來者。

本質其實是一種利益交換。

即,你給我創造利益,為我所用、給我辦事,我就給你相應的好處。

初代功臣得爵莫過於此,但是他們的後代為掌權者貢獻了什麼?

除了少數能夠挑大樑如周亞夫,恐怕越往後都是酒囊飯袋,不值一用。

既然無法為掌權者提供利益價值,留他們在這個爵位上不就顯得多餘嗎?

《孟子·離婁章句下》中的“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亦五世而斬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4。利益爭奪

劉邦帶著馬仔打天下,從利益角度來看,是搶奪別人的利益,把自己的蛋糕做大。

最後劉邦拿了最大一份,其他人封侯也參與利益分配,這其實沒啥問題。

但是,利益就這麼多,能夠坐上臺粉蛋糕的有人有限。

臺下的人想上來,臺上的人又不想下去,矛盾就來了。

如果說功臣初代都是殺出來的,對於這種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絲毫不懼。

那麼功臣後代就未必能夠應付得來了。

用那句比喻,當勇士把惡龍殺死,勇士身上開始長出和惡龍一樣的鱗片,成為新的勇士所要獵殺的目標。

基於上面四點,當初代列候死去,二代、三代甚至四代列候接位,他們一沒有功勞,二不能為當權者創造利益,三又驕縱不法,四又為他人所覬覦。

要麼沒與鬥爭,要麼因為不法而治罪,要麼因為身處高位卻無才而犯錯。

最終都逃不過沒落奪爵的命運。

當然不排除有一些能夠延續,但是最終能留下來的已經腐朽的不成樣子。

比如,曲阜衍聖公延續千年,比如明朝南京陪都留守魏國公一脈(徐達後人)。

【啟發】

關於這個的思考,其實很多,限於篇幅就不展開了。

簡單說說自己的感悟。

1。榮華富貴乃至於權力,其實都可以傳承,但傳承並不是單純的把資源傳下去。

2。相比較資源,傳承如何獲得資源的心法和經驗,這是階層跨越與守成的核心。

3。越是高層,反而越要深入基層去感受世間百態,而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

4。敬畏心!敬畏心!敬畏心!重要的事說三遍!

TAG: 功臣食邑劉邦敬畏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