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摸索中的團隊共創關係

一種在摸索中的團隊共創關係

第224篇周更

“在京東實習時,我認為“任何小事都要做到極致”,那時候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打電話給各種各樣的軟體服務商說服

他們入駐各種平臺。當時本著極致的心理,我做了線上推廣,話術最佳化等舉措每天最佳化。

畢業入職的一年半時間,我認為工作要“做到可交付的狀態”,極致有成本,但可交付這個標準是說事情從我手裡交出去是不是ok的,它代表了我自己的水平,交付的事情就是我的產品。

一年半到現在,我認為自己要“高效推進,快速落地”,事情變多,事情複雜度提高,而自己本身的工作熟練度也在提高,應當做更多更復雜的事情。”

以上是我在2021年初決定再也不幹產品經理,回顧過去2年半的網際網路產品經理時寫下的總結。現在的我依然是一名產品經理,是啊,打臉了。但打臉的背後是我看到了一份工作能給個體帶來的收益,不取決於崗位本身的性質如何,而取決於崗位所處的資源位和獨特性。

因此,我選擇繼續做一名產品經理,是希望能夠積累更底層的能力。畢業工作的三年後,現在的我認為工作的標準是要“

儘可能積累底層能力,並在不同的專案中驗證打磨

”。

以上是利己的部分,我們很自然要說到利他,利己到利他的合理性在於範圍的擴大,產生的價值也相應的變大,過程中有個作為連線橋樑的能力積累是必要的,那就是幫傳帶他人。這也是我今年的新命題。

我剛入騰訊時,我的導師對我影響很大——當然大多是負面的,所以我知道對新人來說,導師是最親密的職場關係,會在快速成長期深刻的影響你。所以我想把這件事做好。

一、

我能教給他什麼

1.抽象生長

2.使用者/行業/老闆/資料視角

這四個視角的優先順序從前到後,體現在最終的價值重量和說服力上,我們都知道拿資源是要靠能力和說服力的。在價值上,使用者視角是很難量化去講的,它體現在具體討論和決策中,做到100分可以靠邏輯推理,但做到超越100分,一定是重新定義了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就像汽車之於馬車一般。我希望能夠帶他們4個視角輪番走一遍,最終得出個最優解。

3.抓關鍵點和關鍵人

抓關鍵點說的是要抓業務的關鍵點,然後找到對應能夠推進的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容易忘,這是和節奏強和觀察力相關的事情,會直接影響你的工作倖福感。因此需要在每個業務方和自己的需求中去修煉。

4.溝通與協作

我自己有橫跨度非常大的專案經歷,加上過程中我自己也和合作方都保持著不錯的關係。但關於如何在溝通和協作上和他一起去修煉,我還沒有想好,暫且是帶著他們一起和我多聽,多說,多走走。

5.呈現與追求極致

多做一點,再多做一點,多感受下自己的疑問和那個難受點,然後果斷提出來。這樣一點點積累,最終我們的作品會趨於100分。要知道,世人只會記住珠穆朗瑪峰而記不住世界第二高峰。所以我會在和他溝通的過程中,首先多去感知他的疑問和皺眉,然後引導他透過行動去消化那一點。

二、

我該用什麼姿態去對待他

1.留出足夠多的時間用於探究why

對業務來說,重要的是結果和產出,但對個人來說重要的是在其中思辨和決策,因此在不緊急的情況下,我希望留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並且一定要讓他們給出自己的邏輯解釋。

2.保持耐心,主動詢問

我是個暴脾氣並且經常會感覺不耐煩,對新人來說容易讓他們不敢溝通,感受是不好的,所以我會盡量得收斂,收斂,任誰都會經歷笨拙過程,也要接受自己的不適感,這個過程如果外界少點壓力最好。

3.平等和頻繁的討論

這個是由於我們業務的性質決定的,取決於業務和團隊的風格。

三、

我最終希望能夠影響他什麼

1.積累能帶走的東西

我在他們入職的第一週就會主動去詢問他們到底想得到什麼,往往沒有答案。終局未知,花時間來到這裡,我希望他們都能積累能帶得走的東西,因為你早晚都會遇到那個能讓你奮不顧身的事業,到時候這些積累都能用得上,只是,如果能早一點意識到,有積累意識更好。

2.有節奏的行事和生活

整個職場的趨勢和年輕人的心理狀態變化都在朝著更自由更內化的方向發展,而且一輩子的時間其實不長,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成本,因此我希望他做完事情的同時,是要繼續深入還說要去享受生活,都可以。因為你可能會發現新的生活,錯過可能性是最可惜的。

3.構建意義感

賦予事物意義或者是多重重大意義,相當於是自我雞血,能讓自己在工作中狀態滿滿而不是內耗。

以上,帶的人和被帶者不是“我教你”或者是“我帶你”的關係,兩者應該是在基於共創共贏前提下,相互促進的一段關係。

TAG: 積累事情極致視角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