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生活的哲學》,認識了自己,也更懂了李小龍

在我看來,李小龍是一位生活的哲學家,出類拔萃。他數十種孜孜不倦地找尋自我,並忠告他人“認識自我”。他的智慧都源於對自身的瞭解,我們曾就此促膝長談。不論你要做什麼,如果不瞭解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你都無從體悟。我想,這正是當今有識之士的一大共性——認識自我。——Steve McQueen

李小龍是不是一位生活的哲學家,我沒有深入研究過。但用心讀完這本《生活的哲學》,你會用自己的方式發現,李小龍為什麼會是李小龍。

讀《生活的哲學》,認識了自己,也更懂了李小龍

1959年,一個矮小,瘦弱,戴著眼鏡的18歲香港小夥子來到美國旅行,宣稱自己是約翰韋恩,詹姆斯迪恩,查爾斯·阿特拉斯和在初中踢屁股的人。

沒錯,這個人就是李小龍,一個全是鋼鐵般的筋骨,一個不需要換衣服的克拉克肯特。

讀《生活的哲學》,認識了自己,也更懂了李小龍

對於李小龍的記憶,曾經的我就像《時代》評價中那樣,止步於此。

不論是把中國功夫傳播到全球也好,不論功夫片的開創者、華人武打演員也好,這些加註在李小龍身上的稱謂,都會讓人覺得他是一介“武夫”,更難聽一點地說,就是那種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

然而,當無意間在網路上刷到這段李小龍的採訪後,我對李小龍的印象改變了。這樣西服格里、文質彬彬、說著一口流利英文的紳士,真的是李小龍嗎?

讀《生活的哲學》,認識了自己,也更懂了李小龍

毫無疑問,他是李小龍,是功夫之外的李小龍。

這段影片拍攝於1965年。當時,李小龍剛離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準備闖蕩好萊塢。於是,好奇的我又去搜了搜,他大學唸的什麼專業。答案依舊令人吃驚:

主修戲劇,選修哲學和心理學。

想想看,今天的我們在看到“xx以專業第一、文化課第一的成績考入xx學院“的時候,總是會發出一聲感嘆:“瞧瞧人家,錢也掙了,還那麼優秀!”。放在媽媽們嘴裡,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可如果和李小龍比起來,這些“別人家的孩子”似乎也得發出炙熱的崇拜。

讀《生活的哲學》,認識了自己,也更懂了李小龍

說到這,也許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李小龍在功夫上、在影視作品上、在哲學研究上都有著傲人的成績。

但讀過《生活的哲學》,再回頭重新看看李小龍的影視作品,就有了一個更高層級的提煉:李小龍作為武者、作為演員、作為生活中的一個普通人,所有的細枝末節處,無一不融入著他的哲學思想。

武者、演員、普通人,這三個看似完全不同的身份,背後其實都是同一個李小龍,一個始終沒有改變過其哲思的李小龍。

讀《生活的哲學》,認識了自己,也更懂了李小龍

李小龍能夠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他“無孔不入”的哲學理念。

在武學上,李小龍不拘泥於形式。

他最初的風格是始於對詠春拳的理解,隨著他自己的研究和發展,他創造了截拳道,琢磨出了雙節棍。原來他從不相信高過腰的腿法能起作用,但當Chuck Norris用腿踢到他的頭之後,他說:“從今以後我也會使用高腿,因為高腿是有用的。”

你自己的形式,和你自己的傾向,以及你自己的體格,正是戰鬥方式的全部主體。

讀《生活的哲學》,認識了自己,也更懂了李小龍

歷史的發展,恰好印證了李小龍超時代的洞見:只有當武術取消了人為的門派和種族的界限,才能真正呈現無限的新鮮、活潑和活力,而“惟有全面的武技才能應付任何的情況”。MMA的誕生正是在李小龍的格鬥理念和形式上探索出來的。

在影片內,李小龍也是處處滲透著他的哲學觀點。

在好萊塢電影《龍爭虎鬥》中,一開場他就和老僧人開展了“存在”的探討,這段讓人聽得雲裡霧裡的長套臺詞,正是李小龍關於“存在”的理解。

讀《生活的哲學》,認識了自己,也更懂了李小龍

鏡頭一轉,他對於徒弟的每一句教誨亦暗藏玄機。“恰似一根手指指向月亮,千萬不要一味盯著手指,而錯過天上的美景。”成為了經典對白,略帶搞笑的氣氛下,引發起人們深深的思考。

在生活中,那句帶著神秘微笑說出的:“Be water, my friend”的鏡頭總是反覆出現在各種影像資料中。

讀《生活的哲學》,認識了自己,也更懂了李小龍

李小龍的私人藏書室裡收藏了大量不同流派的哲學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先賢著作。他的眼界並不侷限於身邊人,而是對世間各類人看待人生悲歡的方式,有著廣泛的瞭解。

水,就像直覺,沒有形狀,無法把握,卻有足以改變世界的力量。

”這句話來源於《道德經·任信第七十八》,“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

同時,這句話也是對每一個普通人生的告誡:為人如水,能夠隨波逐流般柔緩,也能逆流而上般剛毅;能夠明鏡清晰地分析問題,也能夠行雲流水般表達思想。若養身修性,應如水般順應天時。

讀《生活的哲學》,認識了自己,也更懂了李小龍

像“流水”一般“平易近人”的哲思,滿滿地充斥在《生活的哲學》裡,一字一句毫無贅述,打破了我們定式思維中“哲學太深奧”的概念。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深入地與李小龍交流,更可以和自己交流。

李小龍就像是一個可以預見未來的智者,在書中給了我們很多現實場景。比如:

“如今明星太多,演員太少。高票房往往給明星帶來極大的影響力。但可惜,很多人卻在濫用自己的影響力。”

看到這句話,是否腦海中立刻浮現了近期綜藝節目中的很多畫面,那些時不時衝上熱搜的話題,其實李小龍早就已經給出了深刻的剖析。

生活中像這樣的場景並不少見,很多時候我們也經常會陷入各種各樣的困惑與思考。每個問題或許都有“法”可依,但“法”終究是別人的法,真正能對我們有所幫助的,是探尋出自己的“法”。

正如李小龍在《生活的哲學》中反覆強調的那樣:

真正自由的靈魂,絕不會把任何一本著作視作無上真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你只能獨自求索。

TAG: 李小龍哲學生活自己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