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喉嚨唱歌是對的,但不是開啟的越大越好

開啟喉嚨唱歌,不僅是口腔的開啟,在發聲中真正的開啟是指喉頭的開啟。

例如,我們通常說的半打哈欠的狀態,喉頭就有開啟,這是我們在生活裡有過體會的一種感覺。在前面關於“開啟”的問答裡我還列舉過另一個例子。在我們的嘴裡放進去一個較燙的小元宵或小丸子,我們不能吐掉也無法及時地嚥下。這個時候我們的舌頭會試圖避開它,我們會不自覺地做出一系列自然反應。這其中就包括喉頭的開啟。這個情形下我們的喉頭會在無形中開啟這樣的經歷我們都有過,我們回憶一下當時的感覺,不斷地去體會這個感覺,也就找到了開啟喉頭的方法。

需要強調的是,這個時候喉頭開啟的幅度會很大,不一定全部符合歌唱發聲的要求。而在發聲中,我們根據不同的音高、旋律、節奏,來合理地調整喉頭開啟的幅度,以滿足那個音的飽滿為準則。喉頭開啟不是越大就越好,當然開啟的程度不夠,滿足不了氣息的透過,聲音得不到一個合理的共鳴,也不會獲得一個圓潤飽滿的聲音。

練聲就是在哼鳴的基礎上,在掌握哼鳴的方法之後開口去發聲。這一套發聲方法一直強調哼鳴的重要性,因為在哼鳴的過程裡,我們已經掌握了與發聲相同的氣息的控制與保持、氣息在呼氣發聲時的對抗、歌唱的用力方向、喉頭對應音域及旋律變化的調節能力等相關的感覺與方法。練聲僅是相對大地開啟喉頭、開啟口腔去發聲而已,這是順其自然就能做到的一個行為。哼鳴的開始就已經是在發聲。

練聲和哼鳴一樣,我們要循序漸進,從最合適我們的音域開始,向上行和向下行進行發聲練習。不要一味地觸碰我們的音域極限,在自己最舒服的音域裡練習發聲,我們的音域就會在練習中得到擴充套件,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練聲時我們對不同的旋律、不同的音高、不同的唱詞反覆練習,目的還是為了訓練我們氣息的調整能力與喉頭開啟的技巧,包括氣息的連貫和聲音的飽滿與凝聚力,以保證在變化的音樂中依然保持我們聲音的統一。雖然不同的音區裡我們的聲音都會表現出相對的特性,比如低音雄壯渾厚,中音飽滿深情,高音明亮高亢,但是對於氣息要求幾乎是相同的。

我們在不同風格的音樂裡去發聲,在不同的情緒裡去表現,可以作變化的東西有很多,但是不變的是發聲的原理和方法。以不變的發聲方法去靈活表現千變萬化的音樂,這是掌握髮聲的意義和發聲本身的魅力。

TAG: 發聲喉頭開啟我們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