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要說近期最引人關注的綜藝,當屬《導演請指教》了。

這不,節目第一期播完後,憑藉著一幕幕讓人足以摳出“芭比城堡”的互動,該節目成功出圈,貢獻了不少尷尬“名場面”……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高階or故作高深?

“二手玫瑰樑龍”在搖滾圈稱得上是“搖滾教母”(為啥是教母不是教父飯姐也不知道),但在導演界他也不過是一枚“新人”。

大概是玩音樂自帶文藝細胞,樑龍改編版的《瘋狂外星人》帶著濃濃的文藝腔調:黑白、默片、異類……

每一個元素看似高階卻實在晦澀,以至於彈幕裡不停飄過:“不太懂”“這是啥/什麼意思?”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由此,本期節目迎來了第一個“尷尬場面”:

十五分的短片因為得票太低還沒播完就被叫停。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觀眾、製片人、影評人之間也出現了播出以來最大的一次分歧。

專業鑑影組毫不吝嗇地表達了對這部默片的喜愛。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對於大眾觀影組叫停了這部片子,有的專業影評人更是直接表達了不滿甚至不屑。

聽聽他們這些話說的:

當我看到大眾對異類的這個態度的時候,我就會覺得更加悲哀,也更加荒誕……”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這個片子在播放的那一刻,以及不受到大眾喜歡的那一刻,它才真正完成了。”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從這些專業鑑影人的言語中,多少能聽出幾分優越感,他們就差沒直接指著鼻子說在場觀眾理解不了、low了。

然而,現場觀眾也很有脾氣,暫且不說大部分觀眾感受一致——看不懂,只是面對這番陰陽怪氣的指責,就少不了有人反擊。

有觀影者直言不諱:

“有些老師的點評有點故作高深。”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火藥味陡然濃烈,又有一位專業影評人立馬跳出來化身“理中客”,自稱影評人並非故作高深,而是用他們的行業知識、經驗,來告訴觀眾影片具體妙在何處,並引導觀眾“從正確的入口進、從正確的出口出”。

所以,看不懂的時候不要輕易去評價,可以看一下影評再下結論。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這番“我是為了你好”的言論不但沒什麼人買賬,更是引得一位大哥祭出金句:

“就像去嚼甘蔗,要去吃人家嚼過的,然後我再去嚼第二遍,那有意義嗎?”

換句話就是說,

你們這些所謂的“專家”自認為高人一等,非要把自己的意見塞到別人嘴裡,自稱要引導觀眾還不忘貶低觀眾審美,你不覺得膈應人嗎?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想來這位大哥也說出來大多數觀眾的心聲:

一部好的作品,不一定是每一個人都能理解,但至少要讓大多數人能夠共情,才算比較成功。如果只是導演或者所謂的專業人士在那裡孤芳自賞,不能讓觀眾產生共鳴,還要貶低觀眾,那麼這部影片無論如何都談不上高大或成功。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很顯然,最終誰都沒有說服誰。

漩渦中心的新人導演樑龍的態度也很“固執”:

“我可以認可我自己,我想怎麼走就怎麼走。你管我呢?”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短影片or電影?

不只是觀眾和專業影評人之間出現兩極分化,幾位製片人的battle也很“有意思”。

製片人方勵和郝蕾直接上升到了內涵層面,就“這部作品能否稱之為‘電影’”出現了分歧。

前者認為這部片子更像是短影片而不能稱作為“電影”,後者則堅持認為它是電影,且再三表達了對樑龍及其作品的喜愛。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聽到郝蕾的一番話,方勵彷彿如坐針氈,充滿不屑地瞥了她一眼,讓人隔著螢幕都感受到了尷尬,腳下自動摳出一套一室一廳。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樑龍似乎是仍覺得現場氛圍不夠尷尬,再次添了一把柴。

面對小演員提出“怎麼想到用黑白畫面來表達這個作品”,他語帶不善,直接拒絕回答問題:

“一個作品沒有播完整的情況下,我沒有回答的任何意義。”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小演員或許本是想著轉移話題,但初出茅廬的他也沒想到對方這麼“剛”,直接呆立當場……

“一室一廳”立馬升級為“兩室一廳”。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關於這部作品到底是高階還是故作高深、到底是短影片還是電影?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就留給大家自行評判吧。

但這溢位螢幕的尷尬感卻實在是讓人難以忽視,任誰看了都想說一句: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如果說樑龍這趴的尷尬點只是在點評部分,他更像是一個旁觀者,火藥味是由除他以外的觀眾、影評人、製片人承包了。

那畢志飛則是“尷尬本尬”。

從拍攝最初到最後點評,他都沒有逃開這兩個字,甚至讓人不由地對他生出了幾分憐憫。

在經歷第一期的連番被拒後,畢志飛仍未放棄,還在後臺試圖邀請牛駿峰加入自己的隊伍,不出意外地,畢志飛再次被拒。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對此,他也只能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演員or導演?

在討論劇本的環節,畢志飛就遭遇“滑鐵盧”。

幾位演員對畢志飛提出的修改意見紛紛提出質疑,從人設到劇本,畢志飛的意見無人接納。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卑微如畢導,在3:1的情形下,只得遵從幾位演員的意見,選擇按照原劇本拍攝。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走戲走得也不順利,在衣服不對、光線不對、沒有機器的情況下,畢導硬要讓演員們試戲。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其中一位女演員呂星辰立馬發出懟人三連:“這樣走戲沒有意義”“我們走戲你也不看”“所以有什麼意義呢?”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演員們懟暈了頭,在稍後的試戲中,畢導連人物關係都理不清楚,幾位演員反過來給他說戲,結果越說越亂……

呂星辰直接扶額苦笑,毫不掩飾自己的無奈與不滿,負面情緒簡直要溢位螢幕。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本該統領全域性的人,卻無法掌握演員,甚至對自己的拍攝內容一片迷茫,也難怪有網友表示:好像有點明白他拍的片子為啥是爛片了……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更尷尬的是,畢導的作品本來按照原著有驚無險地完成了,還獲得了一些肯定,畢竟有《逐夢演藝圈》這種“珠玉”在前,大家其實都沒對畢志飛的作品報太大的期待。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難得沒有被批評,畢導感動得直接淚灑當場。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然而,這個眼淚著實流早了。

改編or模仿?

本來受到肯定的一部小短片,在經過畢志飛的一番解讀後,突然變味。

好好的一部先鋒電影,從畢志飛嘴巴里說出來卻全是些感情裡的雞零狗碎,他不僅沒有回答好“《小城之春》為什麼能成為百年百大華語電影之首”這個問題,還自行將“寫實主義”說成西方擅長的東西。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對此,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孟中直接懟他:“你中國電影史沒學好”,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現場更是秒變“考試現場”,一位專業影評人直接考起了他的理論知識。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眼見著畢志飛被問得啞口無言,現場的專業影評人和製片人絲毫沒有放過他的意思,氣氛愈發緊張,火藥味十足。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畢志飛也是越說越錯,既沒有成功解讀原作,也沒有改編出新意,按部就班所拍出的傳統劇情並不符合時下價值觀。

李誠儒辛辣評價“我不承認這是他的作品”,直指畢志飛投機取巧,只是在模仿經典,沒有自己的思想。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說到後來,越說越狠,在李誠儒口中,畢志飛不僅固執,還是“讀書讀傻了”的典型。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剛剛還被感動得哭了的畢志飛,這一刻簡直要被懟哭了……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戲劇化的是,畢志飛被圍攻之後,本期最尷尬的局面出現了。

儘管這些專業鑑影人嘴上說著很喜歡樑龍,最終樑龍的專業上座率卻落後畢志飛20多票,被大家萬般嫌棄的畢導以近80票的分差遙遙領先。

不得不說,大家的手還是挺誠實的。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看完了兩期節目,飯姐也不禁產生一種感嘆:人類的悲喜雖不相通,對電影是高階還是故作高深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但這檔節目的“尷尬”場面倒是都有相似之處。

回想上一期,不難發現這一點。

尷尬or更尷尬?

牛駿峰再次拒絕畢志飛邀約,讓人不免聯想到上一期的張雪迎。

張雪迎以自己“年僅24歲”的理由巧妙拒絕了畢志飛的邀請,畢志飛的窘迫和張雪迎的機智形成強烈對比,令人啼笑皆非,這段抓馬的內容成功出圈。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兩位演員同樣年輕且擁有一定的流量和名氣,也同樣“看不上”以爛片出名的畢志飛,如此做法暫且不論好壞,但都足以令節目中的畢志飛感到尷尬,也足以讓節目外的觀眾看到一場場好戲。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類似的拒絕場面也發生在上一期的蔡康永和李誠儒身上。

蔡康永邀請李誠儒三次被拒絕,李誠儒都沒有想要去小房間聽聽他的電影構想,甚至還內涵說不是什麼人都能拍好京劇。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一向深諳說話之道的蔡康永在李誠儒的連連掃射下都不免落下陣來。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樑龍的“孤芳自賞”也不是頭一例,第一期的導演相國強同樣聽不進旁人的意見。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從專業鑑影組到王晶、郝蕾、李誠儒等業內人士,大多數人紛紛提出差評,要麼是沒有理解相國強的表達,要麼是覺得相國強表達得不好。

一向以“毒舌”著稱的李誠儒更是直言:“這部戲如果沒有牛駿峰,你三十分都達不到。”

雖說是在誇獎牛駿峰,但更是貶低了相國強的能力,想來在場最尷尬的當屬牛駿峰了……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當然也有評委是支援相國強的,譬如這位專業鑑影組成員王旭東。

王旭東和製片人方勵再次現場交鋒。

聽到方勵否定相國強的作品,王旭東直接質問:

“方勵老師作為一個投資人,肯定是一個有錢的投資人,那請問,你投的所有片子,有幾個經得起時間考驗?”

這段話一出,就連彼時尚未出場的樑龍都感受到了火藥味,王旭東就差沒直接說:你方勵拍片就是為了掙錢。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王晶也挺倒黴的,本來是好意勸和,說了一句“我覺得你聽他(方勵)的比聽他(王旭東)的好”。

這話,比起李誠儒的“30分都達不到”溫柔多了吧。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結果卻換來王旭東一句嘲諷:

“因為王晶不做王家衛。”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這句話也算是一個老梗了,大意就是說,王晶長期被吐槽是“電影商人”,只拍賺錢的商業電影;而王家衛則被不少人奉為真正的電影大師,尤其是部分專業人士,認為王家衛拍出來的作品才是藝術,才稱得上“高大上”。

簡而言之,就是王旭東借王家衛“踩”王晶。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聽到這番“拉踩”言論,現場眾人臉色驟變,王晶只得好脾氣地微笑,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原本處於話題中心的相國強也不知如何作答,尷尬值瞬間飆升至頂點。

《導演請指教》,不如改名《尷尬已到位》吧

結語

從目前播出的幾期來看,這個節目的最大看點仍是“撕X”:

影評人們互相掃射,影評人與觀眾現場互懟、製片人與製片人之間唇槍舌戰……總而言之,任意兩者間都能開戰且各不相讓。

節目則儼然已經掌握“流量密碼”,無論是節目原本就有,還是通過後期剪輯,營造出了不少“尷尬場面”,並且不吝嗇提前在網路上預告,生怕觀眾錯過。

但在尷尬的背後,這個節目到底想呈現什麼呢?是給大家介紹更細緻的導演工作,讓大家更瞭解每一部作品背後的辛苦?還是說就是為了噱頭?

撕X固然有爆點,但還是希望節目組接下來能不忘初心,安安穩穩地做好專業工作,讓更多有才華、有才學的導演得到關注。

作者:大杯冷萃

責編:CHEN

TAG: 畢志飛尷尬樑龍觀眾李誠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