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四歲,能讓梨”出現在教科書裡的孔融,真實的品格是什麼樣的呢?

《孔融讓梨》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經典故事之一。該故事發生在孔融四歲的時候,他和哥哥們一起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這則故事告訴人們,凡事都應該懂得謙讓。然而你想不到的是,真實的孔融與他讓梨的形象完全相反。

“融四歲,能讓梨”出現在教科書裡的孔融,真實的品格是什麼樣的呢?

孔融在北海唯相時,在街上看到了一個死了父親的人,孔融看到哭得不夠悲傷,就認為他不孝,於是就把他給殺了。還有孔融被黃巾賊管亥所圍,情勢緊急,就派人向劉備求救,劉備就說:“孔北海還知道天下還有個劉備呢。”我們都知道劉備最大的本事就是看人,從這可以看出孔融的性格極度自我和傲慢。

“融四歲,能讓梨”出現在教科書裡的孔融,真實的品格是什麼樣的呢?

建安元年,袁譚進攻北海,雙方從春天打到了夏天,城內兵力僅剩百人,此時孔融在得知即將破城之後,就拋下了妻兒,一路逃到了山東。沒想到漢獻帝不僅沒有怪罪他,還徵召孔融為將,又升任少府,他就更加傲慢了。孔融名門出身,自少譽滿清流,養成了自視甚高、目空一切的品性,在曹操集團內屢屢頂撞曹操,公開和曹操唱反調,先後對曹操準備殺楊彪、頒佈禁酒令等事情都提出反對意見,而且言語還比較激烈,很讓曹操下不了臺。

“融四歲,能讓梨”出現在教科書裡的孔融,真實的品格是什麼樣的呢?

曹操雖然頗為不滿但也沒有說什麼,沒想到孔融得寸進尺,發表了一篇

“父母無恩論”:“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缻中,出則離矣。”

大意是父親對兒子沒有親情,他生兒子的本意是為了發洩情慾,母親像瓶子,兒子像瓶子裡的東西,東西從瓶子裡出來後兩者就沒什麼關係了。曹操本就對孔融非常不滿,聽到此論後,就以

謗訕朝廷、不遵超儀

等罪名,在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將他處死,並株連全家。

“融四歲,能讓梨”出現在教科書裡的孔融,真實的品格是什麼樣的呢?

孔融恃才傲物,看不起別人,倚仗名門之後的身份,認為別人不能把自己怎麼樣,在他的思想中,始終貫穿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凌人氣質。因為這種性格也落得個滿門抄斬的下場

TAG: 孔融曹操劉備瓶子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