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撰文/杜遷

最近老琢磨,如果沒有

《導演請指教》

這個節目,我們影視圈會怎麼樣?

大約是網友少了許多罵戰,微信少了一些10w+吐槽。

與之對應的是,沒人相信蔡康永能拍好京劇短片,沒人突然討論起德格娜、曾贈、錢寧黃三個名字,沒人在豆瓣微博為了一個創作觀點、評價標準吵出幾千幾萬字,也不會有那麼多普通觀眾突然間把目光聚焦在導演這個職業上。

這節目的價值,我覺得挺一目瞭然的。

結果第一期就捱了大罵。好奇,是行業群像不好看呢?還是創作過程不夠跌宕起伏呢?如果把《導演請指教》當個行業劇看,摸著良心說,

這難道不是中國近幾年最好看的行業劇?還是紀實風格、真人出演的。

我不屈服觀眾錯位的憤怒,也不盲從那個評分,今天就想心平氣和講講這個節目。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01

來到這,就得讓你長點本事回去

這周,節目已經正式進入

第二階段

,幾個導演都進了不同的製片人工作室。

跟第一階段不同,這一階段有製片人盯預算,導演得拉單子,用多少人、找什麼景、租幾天機器都得算明白,預算批不下來還得老老實實回去改。

製片人也盯創作,劇本方向、影像風格都得把關。方勵甚至還客串表演了一下,幫德格娜省了份演員的錢。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有人搭夥,導演們的進步很明顯。

德格娜

依然選了蒙古題材,第一個短片,實話說不鹹不淡,第二個短片情感濃烈、意蘊悠長,題材優勢一下就彰顯出來了。

韓雪

第一階段拍“外賣小哥”,那麼落地的題材,拍得有點飄。第二階段,有幻想,幻想裡有謀殺、狗血家庭劇、出軌,結果挺可信、挺好看,最後的落點還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當然最讓我欣慰的還是

錢寧黃

,第一階段他拍了個調侃影視圈的短片,結果差點被淘汰,我挺不忿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他的劇,叫

《蛋黃人》

,偏R級的科幻劇,還融合了輕喜劇風格,在國內非常少見。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錢寧黃之前還拍過一部讓人會心一笑的紀錄片——

《為什麼中國男生泡不到美國妞》

你別看這個人好像沒什麼精神頭,話也不敢說,其實他骨子有勁兒、反叛,還很聰明。

第一階段,別人都老老實實改IP,他劍走偏鋒,一方面選“偽紀錄片”的形式,一方面想把“節目組邀請自己參加綜藝”的事拍成喜劇。在相聲裡,這叫“現掛”,就地取材,憑的是藝高人膽大。

可惜他太緊張,沒法自己表演,破了“偽紀錄片”的形式,倉促之中調整劇本和拍攝,導致成片低於預期。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到了第二階段,錢寧黃進步非常大。

流程上,他是被贊助商“復活”回來的,所以沒製片人,整個劇組班子都得靠自己想辦法搞定,跟別的導演起跑線都不一樣。

經過了第一階段的坎坷,有了經驗,第二階段他目標特別明確。籌備上,沒再錯誤評估,每一步都走準了。

果斷選“腦洞大開”,拍熟悉的科幻片。

找人幫忙的時候,迅速決定找

陳祉希

。陳祉希擔任過

《動物世界》

等特效電影的製片人,專業對口。請陳祉希幫忙的時候,

他給的需求也很明確,專門要的是電影級別的美術指導,美術決定視覺,視覺很大程度上決定影片的可信度。

而且他當時就已經想好要什麼風格的場景,對美術指導有清晰要求

——懂中國文化、電影審美強。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創作上,上一部

《奧斯卡最佳短片》

中,角色的事業線和戀愛線混雜,人物不可信。這一部

《觀察者》

上升到外星人,看似更宏大,其實做得更細膩。就倆場景,一個餐廳,集齊三位主角;一個電視採訪,科學家的話做世界觀補充。非常簡潔。

人物在單一場景、固定時間段內,反而更立體豐富了一些,各種小細節前後呼應,看到最後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四兩撥千斤,就講完了“外星文明保護人類”的宏大主題。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王晶

對這個短片很滿意:“

難的是很剋制,如果你想弄一些大東西,可能反而不好,現在剛剛好

……

你找到自己的風格跟題材了

”。

郝蕾

覺得特成功,在小篇幅裡,還做了一條有點動人的情感線,非常難得。

我覺得他能舒展開,拍一部擅長的科幻片,也是因為他在這個過程裡緩解了社恐。

最初的先導片裡,導演們尋找合作演員,

錢寧黃是最緊張的

,別的導演都講講自己拍過什麼、來這的目標是什麼,他就說了下自己的名字。緊張到主持人

柯藍

問他問題,都先扇兩下風,幫他去去額頭的汗。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第一支短片放映前,自我介紹他起了三次頭,才終於說出來。

你仔細看的話,會發現他的句子都是斷的,每說一句之前都偷偷吸一大口氣。最後他想解釋一下“偽紀錄片”沒拍成,簡直是滿頭大汗,頭髮都溼了……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拍攝的時候,他也很羞澀,妥協了好幾次。工作人員想知道為什麼調整、具體改哪塊,他想得很清楚,也磕磕絆絆說出來了,但總有一種不好意思的感覺,就放棄了。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第一階段幾個導演被淘汰,大家都很成熟地錄了一下感想。到了錢寧黃,他垂著眼想了一會兒,說“我還是回去吧”。

很明顯他掩飾不了失望和傷心,我覺得他挺怪自己的,怪自己沒把握好機會、沒實現預想。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後來工作人員騙他說補錄個東西,他都跟別的導演告完別了,突然發現自己被“復活”了,笑得很開心,作為社恐達人還調侃工作人員太“壞”了。

他自己一個人要對抗其他四個製片人工作室,一點沒怕,還挺開心。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他非常珍惜這個機會,他想繼續拍電影,幾乎是為了這個短片背水一戰。

之前連話都不敢說,現在主動給陳祉希、包貝爾打電話求幫忙。預算超支,自己刷爆信用卡,貼了四萬塊錢。

拍攝的時候,跟仨演員講戲,連比劃帶說,看不出一點社恐的痕跡。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錄製現場他贏了蔡康永,選製片人之前,還跟大家分享自己在節目裡交了仨朋友。

這可能是他參加節目以來說話最多的一次。雖然還是有點緊張,但已經進步巨大了。

我很欣慰有天使製片人給了他再來一次的機會。

包貝爾

看完《觀察者》的時候跟旁邊人說:“是不是挺嗨的一個導演?他想法跟別人不一樣。”

方勵

評價錢寧黃:“

你不傳統……你能走得挺遠的。

就連一向要求苛刻的

李誠儒

老師也很看好錢寧黃,還當即決定自掏腰包給他補貼了6w塊錢,以資鼓勵。

其實《蛋黃人》之後,我一直等著這個導演還會拍點啥,因為他不一樣。

可惜《蛋黃人》播出三年了,他還沒有新的作品。

如果沒有《導演請指教》,我不知道他這會兒正在幹嘛,在當下比較冷的市場裡,他這種劍走偏鋒導演,是不是還有機會拍片?

這就涉及到了《導演請指教》這檔節目的價值。

02

這就是“吵架”和拍短片的意義

確實,第一階段導演們短片質量不一,說白了,有的確實不太行。時間、資金上挑戰不小,感覺有點難為人。現場討論環節太長,老“吵架”。

但不正是這些環節,才逼著導演們成長起來嗎?

如果我是個新導演,也願意上去練練,有團隊、有資金,還能合作好演員。

作為一個觀眾,我覺得《導演請指教》比之前的演員競技節目,走得更遠。

中國缺好演員嗎?真不缺,前幾年只是“流量化”導致了一些亂象,所以演技類節目應運而生。

中國缺好導演、缺好作品嗎?好像是真缺。

演員演得再好,他們扭轉不了這個局面。現在出一檔導演競技類綜藝,正是時候。

因為它追溯到了創作的源頭、追溯到了表演誕生之前的源頭。

它透過“拍”這件事,呈現了行業的群像和生態

,製片人、導演、演員、影評人、觀眾,全部在場。第二階段中,甚至加了出品方、贊助商,讓觀眾看到廣告是怎麼跟創作結合的,結合成了什麼樣。

這個節目很有野心。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而最重要的是,它讓錢寧黃這樣的導演被看到了,讓他們獲得了重回主戰場的機會。

另一個讓我很感慨的導演是

德格娜

,她挺年輕的,在國際上也拿過獎,可是好幾年沒拍過片了。

來《導演請指教》拍第一支短片的時候,她都不知道看哪個監視器。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如果沒這檔節目,她的下一個拍攝機會不知道什麼時候來臨。如果沒這檔節目,全中國14億觀眾,沒有幾個人會知道有個女導演叫德格娜。

關錦鵬

這期退賽了,但留下了很重要的話:“這個節目搞不好會讓觀眾真有機會,看到很多年輕導演拍得非常好的作品,參加過這個專案以後,也讓這些年輕導演得獎了,更容易去接觸到資金、投資的平臺,這不光是一個娛樂性。”

我覺得說得很對,導演們能在這獲得展示機會,也能獲得進步。

就像德格娜,倆短片延續同一主題,都是講現在對傳統的衝擊,

但第二部作品就獲得了質的飛躍。

因為短片拍攝週期短,就是可以讓導演迅速知道不足在哪,迅速改正。現場還設定了專業鑑影組、大眾觀影組和製片人,高效利用資源拍攝、迅速投入市場、立刻收到反饋,在一個寫實又微觀的行業生態裡,練手、試錯、進步。

比如德格娜第一個短片

《回到伯勒根河》

,大眾觀影組說“技法非常單一”,

郝蕾

說“第五代就已經這麼拍了”。

專業鑑影組的

孟中

認為,用了兩段《黑駿馬》的片段,佔比太高,劇作上也不完整。

德格娜很快在

《巴德瑪》

裡改掉了這些。

首先技法很好,“拉片達人”

楊超

老師現場表揚,長焦鏡頭抓住了人物表演。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我最喜歡的是結尾,巴德瑪穿著丈夫送的新皮衣走上舞臺,一群穿著亮片短裙的女孩圍著她跳舞。她是黑色的,女孩們是閃光的。她站在中心,女孩們圍著她轉,鏡頭也以她為中心進行圓圈運動,然後巴德瑪說“我自己來吧”,她要唱真正的長調,不再附和搖滾。

於是畫面定了下來,燈光打亮了巴德瑪的身體,鏡頭慢慢向前推動,她隱隱的淚光、她的深情,一覽無餘。

光影、運鏡、表演、主題合一,這就是好的技法。

如果指教的結果是這樣,那我一百個贊成

然後,人物相比《回到伯勒根河》也更完整,那一部的主角只是不想在城裡住,情感和敘事很單一。而《巴德瑪》中,以年邁駱駝是否要淘汰、長調歌手是否要改變唱法、牧民是否要放棄遊牧生活來撐起大主題,臺詞寫得好,細節也飽滿。

我覺得在這個節目上,對於創作者來說,

拍失敗了甚至比拍成功了更寶貴,因為每暴露出一個問題,就有一大群人發現這個問題,並努力幫你解決。

從傳播角度、影響力角度來說,它對青年導演的幫助,可能比某些電影節的短片競賽和創投更大。

那麼,作為想看好作品、期待好導演的我們,為什麼不接受這樣一檔節目?

我希望它趕緊續兩季,找出更多的曾贈、德格娜、錢寧黃。這些年輕人,才是中國影視行業的未來。

*文中圖片均來源網路,如有疑問請聯絡本號。

TAG: 導演短片錢寧德格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