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vid”:“v33084q2w4c”,“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14173928005_640480/0”,“desc”:“”})

不管是後生可畏的新勢力造車,還是經驗老道的傳統車企,只要推出純電車型,就會被消費者強行與特斯拉的車一決高下。

特斯拉無疑是有其自身的優勢,但也不代表其產品優於一眾競品,畢竟麻木跟風的不少。而且遠在北美的市場,就已有一款來自百年企業的純電車型,在銷量上超越了特斯拉的Model Y。那便是我此時來到成都郊區賽車場,進行體驗的長安福特野馬Mach-E。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儘管MustangMach-E是美國福特總部研發的車型專案,但引入中國並非CKD形式,是由長安福特直接國產。這就有意思了,因為翻遍Mustang Mach-E的車外車內,是找不到“長安福特”的字樣,就連福特的LOGO也沒有,更別說連中文名都還沒有。

我大膽猜測,“Mach-E”有可能會被叫“馬克-E”,而“Mustang”嘛,從汽油版的野馬行車證上看,登記的中文名是“瑪斯丹”。所以,長安福特Mustang Mach-E的中文全稱,可能是長安福特瑪斯丹馬克-E。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外觀內飾方面,其實在《海川品車|2021上海車展提前看(2)——長安福特Mustang Mach-E》一文中,已經有為大家報道過,這裡就再簡單說說,我認為是Mach-E的幾個閃光點。

雖說Mach-E是定位於純電SUV車型,但其實第一眼看到這輛電馬時,並不會覺得是有著官方資料標註的三維資料:4730/1886/1621毫米,軸距2984毫米,反而會覺得是輛中型的掀背兩廂轎車。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不得不說,設計團隊對於“隱藏”的技法活用得非常高超。使用黑色塗裝,把隆起的後車頂、輪拱外輪廓、車門和側裙,都做了“消失”處理,來欺騙我們的眼睛只看到有顏色的位置。

此外,相比起車頭,我覺得整個尾部是Mach-E帶著野馬血統的最好證明,大溜背的造型和三道槓的尾燈,都會讓野馬車迷直呼“有內味兒”。倒也不是說車頭就黯然失色,我個人覺得是認為設計團隊為了降低風阻,而相應抹平了野馬原本的“不羈”元素,不過發動機蓋上的四道“肌肉”線條,所營造出的效果還是很帶勁的。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內飾的話,我個人就覺得略顯通俗,其實Mach-E應該保留野馬家族的對稱中控臺元素,並且放大這種設計,再在此基礎上加入電動車標配的大屏。

起碼比現在那過於素雅,因而顯得普通的觀感要強得多,沒必要被新勢力造的電車帶了節奏,而失去自身的經典元素和符號。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坐進Mach-E後,視野和一般的轎車沒有太大區別,主要因為大傾斜度的A柱會給人這種錯覺。

另外Mach-E的電池都藏在車底,所以從外面看,車身雖然有一定的高度,但車內的坐姿就跟轎車幾乎一樣,尤其是後排。還好,Mach-E多出了一個前備箱,自駕出行時對於物品擺放的規劃更順心。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略為遺憾的是,這回試駕只能體驗售價為28。2萬元,單電機長續航的無疆後驅版。而同場的GT車型只作靜態展示。大老遠來到成都的一個森林賽道,卻不能感受一下Mach-E GT,使得我有了點小情緒。

遵從工作人員的安排,在第一圈先以“細語”(節能)“入勝”(正常)兩種駕駛模式熟悉賽道。底盤的質感確實不是新勢力造車那種只靠吹噓,即便Mach-E是輛SUV,即便動力系統是安靜得毫無交流感的電動機,但只要稍微激進一點切入彎心,還是能感覺到車頭指向性真的很靈活,完全不像是SUV。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但Mach-E能有這樣的彎中動態是應該的,畢竟這是輛福特,不能掉了作為燃油車企的尊嚴。依然帶著小情緒的我,進入到第二圈後,把駕駛模式切換到“不羈”(運動模式)後。

野馬Mach-E彷彿瞬間甦醒,就像是聽到了少年的誠信祈禱,希望得到變強大的力量。“轟隆”一聲響後,熟悉的V8發動機聲浪回來,我的小情緒立馬得到釋放,並且換來了快樂。但是不對,這是輛純電SUV,我很快意識這是模擬出來的,但至少這與我昔日駕駛過的Mustang V8已經很接近。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方向盤前方的儀表馬上轉成了獨有效能橙色,並且閃過了野馬的LOGO,好傢伙這儀式感,隨著速度的不斷增加,“V8聲浪”也從低語變成高亢。在經過第一個雙右彎組合的U型彎時,Mach-E的車尾竟然有了外甩的傾向,整個切入彎心的過程明顯感受到尾部在幫助我修正車頭的指向,這真的是輛電動SUV嗎?

是我小看了單電機的後驅Mach-E,本以為這是個為了增加續航降低入門售價的車型,但我卻忘記了它依然是帶著野馬的LOGO。好傢伙,儘管這顆後置電機只有201千瓦的最大功率輸出,但卻有著430牛·米的最大扭力,我想我應該可以用後驅大馬力燃油車的方式來放縱一下:漂移。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野馬Mach-E的三種駕駛模式,都可以單獨開關動能回收。所以在“不羈”下開啟動能回收,也就意味著,可以利用動能回收的剎車拖拽效果,造成重心轉移,讓車尾變輕後緊接著馬上加速,實現依靠動力結合重心轉移的典型後驅漂移方式。

前方的S彎就最適合了。踩下剎車後,依靠動能回收和自己再補一腳剎車,憑感覺聽著模擬出來的聲浪(儘管我知道模擬的就是假的),快速打方向,此時的車頭已經貼緊彎心,尾部幾乎是同步地甩了起來,反打方向,小心控制踩下“電”門的角度個力度。伴隨著副駕駛工作人員驚慌,完成了一個我認為是小飄了一下的過彎吧。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被制止危險駕駛後,我只能循規蹈矩地刷一下圈速,即便我不知道這條賽道最快的成績是多少,是什麼車,甚至我也沒想過後驅的Mach-E到底能跑出什麼成績。但我知道每過一個彎道,我的嘴角都會不禁上揚起來。

真要講清楚理論,估計得3-5個小時,但實踐只需一瞬間,而且再給我半天時間,估計能熟練地駕駛著Mach-E在賽道的每一個彎角飄起來。因為這輛純電SUV的底盤調教真的太好,以至於我都忘記了,其懸掛是最為常見的前麥弗遜後五連桿。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趁著其他人去了解Mach-E的底盤電池技術和其結構安全性,還有自動後方側方倒車入庫的演示,我又拿著Mach-E去跑了幾圈。說真的話,如果真要擁抱電動,低碳出行,我想目前就只有Mach-E的駕駛質感能夠滿足我。

雖說國內的不少新勢力純電車型,加速效能已經躋身到國際排名的前列,但底盤質感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駕駛的質感,甚至還會上升到安全範疇,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麋鹿測試,正是對底盤調教的考驗。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我認可Mach-E,是因為它的底盤調教和駕駛質感吸引了我,縱使我知道其電池質保只有8年和16萬公里,整車質保只有4年10萬公里,充電時間:快充0。45小時(80%停止)、慢充4。5小時(達到100%),“破百”時間僅為6。5秒等,以上引數都並不拔尖。

甚至,我明白如今購買純電車的群體,只關心續航里程多少,充電時間多久,螢幕大不大和有沒有OTA以及自動駕駛。但我相信像我這種只依靠自己雙手,喜歡自己駕駛的群體也不少。他們在駕駛著Mach-E時是會獲得駕駛快感,從而非常享受那一段儘管是緊湊的歡樂時光。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目前的社會消費力擔當,70和80後,都是從小接觸燃油車,我相信他們和我一樣,都不希望電動車只是“直路王,彎道亡”。車可不像手機,價格貴得多了,所以車企還得著眼於產品的本質,而不是盲目過度開發那些僅屬於輔助的功能。

說真的,如今量產車裡即使是被譽為最好用的車機,還不如我的智慧手機來得順手,我相信將來都會一直這樣。

精彩回顧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海川品車已入駐以下平臺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海川品車|電驅隨時脫韁 賽道體驗福特野馬Mach-E

TAG: Mach野馬駕駛福特純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