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遊歷青羊宮,重溫《道德經》,如何在生活中“開悟”?

大家好,“丁與卯”如期相約。日更挑戰第226天,原創千字文第262篇。

229.遊歷青羊宮,重溫《道德經》,如何在生活中“開悟”?

001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如今,置身川蜀之地,我卻是從青天乘飛機而下,似乎並不那麼難了。這是我對成都生活的第一次體悟,充滿了悟“道”的喜悅。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講述的是李白的憤世嫉俗和灑脫不羈,而我對“且放青羊殿宇前,老子傳道塵世間”的青羊宮產生了濃厚興致,終究還是想一探究竟。

桂花始開,幽香暗來。坐落在繁華一環路側的青羊宮,鬧中取靜,一片祥和。小雨連綿,越走近,心越靜,越走進,心越淨。

青羊宮為太上老君道場,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西南第一叢林”,也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

青羊宮始建於周朝,原名青羊肆。三國之際,取名青羊觀。唐僖宗為避黃巢起義軍,逃往成都避難,中和三年(883年)以此為行宮,詔改為青羊宮。五代至明曾改名為“青羊觀”,清代又複名為“青羊宮”並延用至今。

據揚雄《蜀王本紀》記載:“老子為關令尹喜著《道德經》,臨別曰:子行道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時隔三年之後,尹喜如約前來,老子果然在青羊肆現身,端坐蓮臺講道。

後來,晉代幹寶所著的《搜神記》裡改編了這個故事,說是尹喜在老子的點化下,到青羊肆,在牽青羊的童子指引下昇天的故事。

002

青羊宮裡,“道法自然”四個字很是震撼人心。道法自然,這出自《道德經》的哲學思想,老子用了一氣貫通的手法,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精闢涵括、闡述出來,實在令人刮目相看。

靈祖殿後面有個照壁,上書對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間是一個太極圖案,代表在天地萬物形成之前的一種混沌的元氣。

前一句出自《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意思是“道產生統一體,統一體產生對立的兩個方面,對立的兩個方面產生第三者,第三者產生萬事萬物。”

後一句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大意是“人以大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道以自然為法則。”

青羊宮裡,與《道德經》關聯的句子很多。在基座刻有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卦形的八卦亭,東門楹聯書寫著“大道不可道,五千言強啟玄機,傳茲聖教;無為而有為,億萬眾同露化澤,振我中華。”

其中,“道可道,非常道”“為無為,則無不治”分別出自《道德經》第一章、第三章,闡述了“道,可以說出來的,就不是永恆的道”,以及“用無為的原則辦事,就沒有辦不成的事”等樸素道理。

隻言片語,皆出經典。我在青羊宮一個石刻上,重溫了分為上下篇、共81章、合計5162字的《道德經》,感受更加深刻。

229.遊歷青羊宮,重溫《道德經》,如何在生活中“開悟”?

003

《道德經》通篇閃耀著辯證思維的光芒,也是最值得我學習體悟的精髓。

關於辯證法,最經典的一段是第三十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意思就是:“想要收斂它,必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增強它;想要廢棄它,必先興盛它;想要奪取它,必先給與它。這叫做精深的預見,柔弱會戰勝剛強。魚不能離開水,國家的好武器不能拿出來給人看。”多麼精闢!

那麼作為後來者,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學習這種辯證法,我理解可以從三個維度入手。

一是正反對比

比如,第二章論證“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字面上看,因為有了“美”的概念,所以就派生出“醜”的認知。世間萬物兩個對立統一的面,比如說美和醜、善和惡、陰和陽、男和女等,以及有和無互助產生,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等等。

看似對立,實際上如同“硬幣的一體兩面,兵器的一劍雙刃,飛鳥的兩隻翅膀,車輛的兩個輪子”,辯證地統一起來了。

229.遊歷青羊宮,重溫《道德經》,如何在生活中“開悟”?

二是前後對應

上段《道德經》文字中有“前後相隨”的表述,字面意思是“前和後互助跟從”,這只是一個方面的解釋。

實際上,更深刻的認知,應該是一種歷史辯證的對照,或許表述為“古今對應”更為貼切。

在“很久以前”的“過去”是什麼樣?在“從那以後”的“當下”又有什麼變化?在“很久以後”的“將來”還可能如何發展演變?

以時間為橫軸,以空間為縱軸,在時空穿梭的座標系當中,以歷史辯證、一脈相承的視角去處理事務,借鑑古法智慧,結合當下實踐,著眼未來需求,是不是覺得活得更通透了?!

三是人我對照

《舊唐書》記載,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意思是: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我常儲存這三面鏡子,用來防備自己的過失,現在魏徵逝世,就失去了一面鏡子了。

由此可見,“以人為鏡”,將別人與自己對比,取人所長,補己之短,很有必要。更何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向別人學,跟自己比,每天進步一點點。長此以往,也是一個不小的成就。

229.遊歷青羊宮,重溫《道德經》,如何在生活中“開悟”?

004

關於青羊宮,還有一些小趣事,摘錄補充如下。

一是陸游“燕飲頹放”未赴任被罷免

《青羊宮小飲贈道士》

宋·陸游

青羊道士竹為家,也種玄都觀裡花。

微雨晴時看鶴舞,小窗幽處聽蜂衙。

藥罏宿火熒熒暖,醉袖迎風獵獵斜。

老我一官真漫浪,會來分子淡生涯。

陸游好飲,其在成都時仍然詩酒放浪,與青羊宮關聯的詩就有5首,乾道八年(1172)其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淳熙三年(1176),詔其任嘉州知州,還未到任,就因言官奏其“燕飲頹放”而被罷免。

其實,陸游在成都的飲酒放浪與其當時心情的痛苦壓抑很有關係,不過是想在沉醉和調笑中把內心的痛苦壓下去。此詩飲酒贈道士,描繪青羊宮裡一片靜謐,表示要和道士共享淡泊生涯,也是這種心情的流露。

二是撫摸青羊消病祛痛的民俗傳說

單角銅羊,造型奇特,為十二生肖的化身,即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龍角、蛇尾、馬嘴、羊須、猴頸、雞眼、狗腹、豬臀,儼然一隻青銅異獸。

雙角銅羊,此羊是由成都信女張柯氏特請雲南匠師陳文炳、顧體仁於道光九年(1829年)鑄造的,以配獨角青羊。

據說,只要摸一摸羊肚、羊頭,頭痛、肚痛便即刻消失。哪兒痛就摸哪兒,十分靈驗。天長日久,撫摸的人越來越多,將銅羊摸得透亮如赤金。摸青羊就成了到青羊宮的遊客信眾的一種習俗,有“撫罷銅羊諸病消,三清古殿把香燒”的詩句。

229.遊歷青羊宮,重溫《道德經》,如何在生活中“開悟”?

三是相傳為唐僖宗避難行宮所在

青羊宮的名氣還因為它曾是唐朝時一位帝王的避難之所。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唐僖宗為避黃巢叛亂,曾以青羊宮內(當時稱青羊觀、玄中觀)為行宮。

據史書記載,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報告唐僖宗,說某日在青羊宮中看到紅光罩地,結果在地下挖出一塊玉磚,上面刻著古篆文:“太上平中和災”。

“太上”即太上老君,“中和”是僖宗的年號,“平災”自然是指消滅黃巢了。唐僖宗將這塊古篆玉書磚當作天降吉祥的象徵。

後來,唐僖宗返回長安之後,認為能平復叛亂是因為有太上老君的保佑,所以,他下令撥款擴建青羊觀,並改名為青羊宮。今天青羊宮的宏大格局,就是在那時擴建後形成的。

斗轉星移,時移世易,明代時期,唐代所建的青羊宮殿宇不幸毀於兵火戰亂中,建築破壞嚴重,早已不再有唐宋時期的繁榮昌盛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青羊宮宮殿建築,多為清代陸續修復重建而來。

歡迎關注@丁與卯(全網平臺同名),體悟生活哲理,留存時代印記。感恩一路同行,拙作定期更新,歡迎互動交流!

TAG: 青羊宮青羊道德經唐僖宗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