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女性不獨立,國產劇女主跟渣男“難捨難分”?

作者 / 明月帆

國產劇女主集體患上了PUA綜合症。

不要誤會,這裡的PUA主體不是什麼極品渣男、奇葩領導,而是比這兩樣可怕百倍的“三座大山”:年齡、擇偶、生育。

放眼望去,滿屏國產劇女主,沒幾個逃得過這“三座大山”的PUA。《三十而已》裡,三位30歲+的女主人公妝容精緻、臉上沒有一絲皺紋,日常也要為戀愛、婚姻焦頭爛額;《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裡,同樣30歲+的四位女主人公過著普通人豔羨的中產小資生活,卻也免不了為“他愛你”“他不愛你”這樣的感情問題糾結上整整36集。

獨立女性不獨立,國產劇女主跟渣男“難捨難分”?

論慘,還是宋佳慘。《白色月光》裡,宋佳飾演的職場女強人張一忙著跟出軌老公、小三閨蜜鬥智鬥勇;《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裡,宋佳同樣飾演一位職場女強人白燦爛,又為生育問題,跟老公、親媽打上了持久戰。

獨立女性不獨立,國產劇女主跟渣男“難捨難分”?

這都不是最慘的,年度狗血大劇《愛之初》裡,俞飛鴻飾演的電視臺主持人有顏有錢有才華,卻慘到為愛遠渡重洋、流產三次,最終遍體鱗傷、黯然歸國。

獨立女性不獨立,國產劇女主跟渣男“難捨難分”?

說好的都市女性勵志劇“井噴”年,國產劇女主應當展示出自己又颯又靚、堅強獨立的一面,但仔細看看,這一屆國產劇,似乎讓觀眾失望了。

跟渣男纏綿悱惻的國產劇女主

在對當代女性社會角色的展現上,國產習慣放大當代女性身上的“妻子”屬性,淡化當代女性身上的“職業女性”屬性。對國產劇編劇而言,描寫一個“妻子”型女主人公的難度遠遠低於“職業女性”型。圍繞“妻子”型女主人公展開戲劇衝突,可發揮的空間更大、可參考的作品更多;圍繞“職業女性”型主人公展開戲劇衝突,首要問題是需要做大量功課,對相關職業有鞭辟入裡的瞭解,光這一點,已經勸退了90%中國編劇。

國產劇編劇貫會揚長避短,不好寫的、不會寫的儘量少寫甚至堅決不寫;好寫的洋洋灑灑40集也剎不住車。今年播出的幾部國產劇,《三十而已》《白色月光》《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愛之初》《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等,女主人公一出場即是成功的職業女性,編劇無需花費大量筆墨展現她們如何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劇情重心放在了這些職業女性的情感生活、婚姻生活上。

《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裡,一個職場上雷厲風行的白領麗人,無論主觀上多不情願,也要在親媽、老公的威逼利誘下懷孕。雖然編劇以大量的喜劇橋段包裝了中間威逼利誘的過程,但放到現實生活中,哪位當代女性受得了這種道德綁架?

獨立女性不獨立,國產劇女主跟渣男“難捨難分”?

生兒育女之後,國產劇女主又迎來了新一輪考驗。

《三十而已》裡,完美人設的全職太太顧佳,不僅要被“三”,最後一集竟然還扛起了替夫還債的重擔。

獨立女性不獨立,國產劇女主跟渣男“難捨難分”?

《白色月光》裡,事業有成的高階建築設計師張一優秀如斯,還是逃不過被閨蜜“三”的下場,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讓出軌男淨身出戶,結局卻一個神轉折,拼命暗示張一跟渣男老公“渡盡劫波夫妻情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可能性。

獨立女性不獨立,國產劇女主跟渣男“難捨難分”?

當然,跟把觀眾氣個半死的《愛之初》比起來,《三十而已》《白色月光》已經友好得多。《愛之初》裡,30歲出頭的電視臺女主持人拋下國內的事業和親人,遠赴美國追尋真愛,結果遇到的男人一個比一個拉垮,流產三次終身不育也就算了,還要面對老公讓前妻懷孕的晴天霹靂。哪怕前妻找上門來提議“一三五、二四六”平分老公,女主也堅持不放棄跟出軌男一起回國的希望,真叫人一萬個看不懂。

獨立女性不獨立,國產劇女主跟渣男“難捨難分”?

《致命女人》《夫妻的世界》裡,面對老公出軌,女主人公的第一反應是殺之而後快,到了國產劇裡,出軌男的渣事蹟升級了不止一個檔次,但女主還是在拼命展現東亞女性特有的寬容大度、堅強隱忍,這難道是當代獨立女性的應有姿態嗎?

獨立女性不獨立,

新女性題材劇不新

在價值核心上,國產女性題材劇依然停留在假大空的喊口號階段,內在仍是不接地氣的瑪麗蘇懸浮劇,跟“大女主”劇五十步笑百步。

2017年的英劇《使女的故事》已經在討論極權男性社會中女性的生存與反抗問題,同一年的國產劇《我的前半生》表面上在討論“羅拉出走”這個極具進步意義的女權話題,但本質上還是“我愛上了閨蜜男友”的中年瑪麗蘇,所謂的羅子君“進入職場,在自我成長中走向人生下一程”,僅僅是一句勵志的口號而已。

獨立女性不獨立,國產劇女主跟渣男“難捨難分”?

同樣描寫中年家庭主婦重回職場,美劇早在2009年就交出了《傲骨賢妻》這樣的作品。該劇一集一案,交代了女主人公阿麗西婭如何重新成長為一位優秀的辯護律師,反觀《我的前半生》,羅子君重新進入職場的奮鬥過程是一帶而過的,全劇的重點是“我”和閨蜜男友在一起的三角戀。

獨立女性不獨立,國產劇女主跟渣男“難捨難分”?

《傲骨賢妻》劇照

今年的幾部新女性題材劇,“尋求自我和獨立”的口號喊得響亮,但女主人公還是在孜孜不倦追求真愛,將收穫一段完美的情感關係視作終極人生目標。歸根究底,還是要談戀愛、要找到另一半,“姐姐們獨自美麗”,永遠是國產女性題材劇到達不了的人生境界。

敘事技巧上,國產劇想要“趕美超英”,還差一個太平洋的距離。

2019年的《致命女人》將同一幢房子中發生的三個不同時代女性的故事剪輯在一起,三個不同年代的轉場設計、大結局長達7分鐘的無臺詞平行蒙太奇片段,都體現了美劇超一流的敘事技巧、製作水準。

獨立女性不獨立,國產劇女主跟渣男“難捨難分”?

《致命女人》劇照

國產劇的鏡頭語言基本停留在上世紀水平,轉場生硬。都市女性群像劇講述多位女主人公的群像故事,鏡頭語言可以更花哨華麗,但國產劇在這方面過分依賴空鏡、PPT轉場,缺少精雕細琢的設計感。

比鏡頭語言貧瘠更可怕的,是毫無感情、毫無邏輯的金句輸出。金句臺詞已經成為都市女性勵志劇營銷利器,編劇絞盡腦汁,每一集都在瘋狂輸出金句,強行價值觀產出。有些劇,第一集開場人物關係尚未交代清楚,觀眾對劇情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一上來就四個女主人公一人一句乾巴巴的心靈雞湯,看似個個都是文藝青年、女權達人,其實對推進情節毫無建設性意義,除了矯情還是矯情。

技術層面的敘事技巧做不好,更進一步的價值核心原地踏步,這樣的新女性題材劇,至多隻是新瓶裝舊酒,沒比“大女主”瑪麗蘇劇高明到哪裡去。

別再跟風販賣焦慮了,

拜託來點新鮮的

現實生活中,30歲於很多人而言人生只過去了三分之一,一切剛剛開始。到了國產劇中,30歲+成為女性的不可言說之痛,彷彿步入30歲的女人個個都是老驥伏櫪、歷經千帆。

正常情況下,女性23歲自大學畢業,到30歲也僅僅邁入社會7年,未來仍有無限可能。男權社會強加給當代女性的年齡焦慮、職場焦慮、婚姻焦慮已經數不勝數,倘若為女性發聲的女性題材劇也投機取巧,不去修正、批評錯誤的社會觀念,反而跟風販賣焦慮,那麼這樣的作品,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一部《三十而已》後,接下來有30部《三十而已》排著隊給當代女性上課。當代女性接受的社會毒打已經夠豐富了,那些無病呻吟、扎堆來的所謂女性勵志劇,還是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吧。

TAG: 女性國產30主人公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