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逼”明星捐款最狠的一次

娛樂圈的明星紛紛捐款馳援河南,竟然又掀起一場硝煙滾滾的罵戰。

有刷屏論證自己偶像捐得更多、人品更好的;有審視明星們捐款與身家的比例、列出捐款金額及格線的;

捐多捐少都會被罵,高調低調都是作秀,嚮明星開火有用不完的理由。

“呼籲”明星捐款並不是多新鮮的事,但我發現,這可能是有史以來

對明星捐款最為嚴苛的一次審視。

這是“逼”明星捐款最狠的一次

01

“明星賺那麼多錢,

就該被道德綁架”

早些年,“不要逼捐”還曾在輿論中有過不小的聲量。

那時大家雖然知道娛樂圈“富有”,卻還沒想象得那麼離譜。

至少認為他們得幹活、得出活,才能賺到那份高薪。

但在娛樂圈“日薪百萬”“片酬過億”的新聞隔三差五被曝光之後,普通人似乎很難再在他們被圍攻的時候,施以一些理性、客觀的“同情”。

這是“逼”明星捐款最狠的一次

只念數字不背臺詞的“演員”,沒有作品的流量明星,甚至是隨便一個離開粉圈就查無此人的新人,也擁有遠超於普通打工人的地位和收入。

付出與收穫的嚴重不對等,這讓很多人對娛樂圈明星積怨已久。

想想自己的工資和加班掉的頭髮,同情他們?都覺得自己不配。

而這次暴雨,恰恰是

明星高薪細節被直觀曝光後,第一次需要社會各界八方支援的事件。

清晰地感知到明星在財力物力上到底有多麼巨大的優勢之後,

喊著讓他們出錢、出最多的錢,從沒顯得這麼理智氣壯過。

有網友甚至根據此前的片酬新聞,列出算式來論證逼捐的合理性:

捐款10萬,相當於日薪300的打工人捐了14。5元;

捐款30萬,相當於日薪300的打工人捐了43元。

評論區再補充兩句“我日薪300捐了100”,或是“他們的片酬和代言費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就形成了一個無懈可擊的邏輯閉環。

網友對於他們捐款的時間、金額,前所未有地嚴苛。

誰捐得多誰捐得少,誰捐得早誰捐得晚,都能被掛出來逐字逐句地審視。

演員周冬雨這兩天經歷的口碑顛覆,就是其中一個明顯的例子。

昨天被掛“還沒捐”,在豆瓣和微博上引起大量網友追問、諷刺、責罵。

後來有粉絲曝光其實她早就捐了200萬,畫風瞬間被逆轉。

“誇誇影后”“年輕女演員不錯”。

這一波周冬雨的勝利,一方面要多虧她捐得早,逃脫了“被罵了才捐,虛偽”的聲討。

這是“逼”明星捐款最狠的一次

另一方面,

還因為200萬這個數字,勉強能跟她的“影后咖位”相匹配。

某位剛播出一部新劇的女演員,因為捐款10萬而被罵到刪博;

某位通告頻繁、副業還開火鍋店的男明星,“才捐50萬”,立刻被蓋章“人品低劣”。

這是“逼”明星捐款最狠的一次

以夫妻、組合身份合體捐款的明星,還要嚴格攤算人均捐款數額。

“合著每個人才捐50萬?人家那誰誰都是100萬。”

還有博主為此製作了精美的表格,還沒捐的打入底層,已經捐了的,按照10萬檔、30萬檔、50萬……100萬檔,排好名字,挨個處刑。

捐款救災,活生生被搞成了一場明星公益的KPI競賽。

這是“逼”明星捐款最狠的一次

02

這是捐款,還是買“贖罪券”?

由於對明星高薪不滿的集體情緒打底,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也沒覺得這是多大個事兒。

畢竟“呼籲”明星捐錢的事,在每次社會事件中都不少見。

去年初特殊時期,易烊千璽因為“沒表示”而被狙,直到後來韓紅為他證明做了公益,風波才平息;

相聲演員郭冬臨也有類似遭遇,他的評論區天天有人追問捐了嗎?捐了多少?

這是“逼”明星捐款最狠的一次

作為國民度足夠的“老藝術家”,評論區一直有人表示,“相信郭子”。

再加上他後來也曬出捐贈20萬元醫療用品的單據,這事兒也算過去了。

而現在,大家對明星捐款的態度,比以往更加激烈。

這是“逼”明星捐款最狠的一次

在娛樂圈醜聞頻出的這幾年裡,明星的各類人設幾乎都崩了個遍。

文化人原來是假讀書,老藝術家不過是倚老賣老,號稱敬業的青年文藝工作者,挖出來軋戲、耍大牌什麼都幹過。

圈外人對明星能力、態度甚至道德的期待,都已所剩無幾,以至於如今聊到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也就剩下個——

有錢?拿來吧你。

網友的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嚴苛。

一線明星捐款沒進第一梯隊,會被羞辱摳門;

早捐的才算真誠,晚捐的都是作秀;

如果補捐夠多,勉強還可以考慮一下,對你高抬貴手;

這是“逼”明星捐款最狠的一次

沉迷其中的網友人均心理學大師,勢要從明星捐款姿勢裡分析出背後的動機。

“他捐是為了洗白”“這個明星不是真心捐”“才這麼點簡直太摳門了”……

也有少數網友大度表示,早捐晚捐的就不計較了,“我們只看總數。”

“你還有機會成為一線。”

這是“逼”明星捐款最狠的一次

讓渡自己身為觀眾評價明星作品的權利,作為籌碼要求他們趕緊捐、捐多點,捐到我滿意為止。

彷彿掌握著生殺大權,明星的前程將會完全脫離他們的職業、品德,純靠捐款金額。

甚至有熱心網友自發推出“免嘴券”“誇誇券”,誰捐得叫他們滿意,誰就能在未來一週內免於被他們吐槽、批評。

與其說是公益,倒更像是一筆交易。

捐款這件事,已經從“道德審視”直接跳到了“贖罪”。

所有名人在“為什麼不捐款”的追問中被一視同仁,都帶著有名有利、不勞而獲的原罪。

這是“逼”明星捐款最狠的一次

這場掃射娛樂圈的逼捐中,幾乎能看到所有埋藏已久的導火索。

明星一天薪水頂普通人一輩子的貧富差距;飯圈那些做資料、控評、刷話題的煩人手段。

以及網路上一有點什麼事,就氣勢洶洶要求人站隊、自證清白的風氣。

種種極端情緒,在明星捐款之時,一起集中爆炸,而格外需要公共形象的明星,就是最顯眼的靶子。

夾雜在嫉富如仇的情緒洪流中,娛樂明星到底應該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反而成了最不用思考的話題。

03

畸形的善意,

根本不能“劫富濟貧”

小時候經歷過集體捐款的朋友,大概都還記得那種被“逼捐”的滋味。

排著隊往箱子裡放錢,看似匿名,其實站在一旁的大人門清。

放得多的是好孩子,放得少的在白眼裡面紅耳赤。

明明不管多少都是心意,卻不得不揹負著高壓的道德審視。

如今的網友或許並不是不懂這種感受,只是現在的明星,顯然算不上“普通人”。

由於他們“不事生產”“不勞而獲”“佔盡了便宜”,被審視理所當然。

然而,逼捐的颶風一刮起來,被審視的可就不只明星了。

一個網紅捐了款被怒贊,網紅圈都得跟上;一個博主捐了款,所有博主都要看齊……

連遠在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也一樣,“不要說在籌備奧運不知道,他不知道他老婆知道吧。”

這是“逼”明星捐款最狠的一次

而這被逼出來的“善舉”,必然會導致公益的畸形。

被曝光的某位說唱歌手,捐款100元,發微博的時候卻P圖成了18000元。

聊天記錄裡顯示,他本來想P成18萬元,因為別的同行“都幾十萬”。

這是“逼”明星捐款最狠的一次

把本該出於善意與社會責任感的捐款行為,抬高到必須為之、必須比較的程度,這種荒唐事件的發生,幾乎難以避免。

它已經脫離了公益的本意,變成一種換取名聲的捷徑。

詐捐者固然可恨、可恥,可在這過程中激情刷榜的網友,一樣也要承擔被愚弄的代價。

畸形的善意,傷害的是所有人。且恰恰是最需要善意的人,被它影響最深。

有人回想兩天前那艱難的一夜,感嘆道:“社交平臺上真的很感動,不管是粉絲還是路人,所有人都在盡微薄之力。”

結果就一天的功夫,救援還沒結束,已經換了天地。

即時更新的排行榜,忙著搜尋追蹤誰還沒捐的網友,齊心協力搶奪本該屬於災難本身的注意力。

所有人都在關心有錢人的贖罪券買得夠不夠,至於捐款的初心是什麼,早已沒人討論。

這是“逼”明星捐款最狠的一次

看完也沒懂到底是在比還是讓人不要比……

尤為荒誕的是,有些明星一開始沒宣傳自己捐了款,於是被網友合力攻擊“你怎麼還不捐。”

粉絲當然見不得正主受委屈,於是翻截圖、找證據,力證自己偶像不僅做了善事,還十分“低調”。

一來一回,最終高調地在首頁證明了明星的低調。

這是“逼”明星捐款最狠的一次

這所謂“讓有錢人捐款內捲起來”的盛景裡,每個人都打著為河南出一份力的愛的大旗。

一邊暢快地在明星身上宣洩了憤怒,一邊還有種“劫富濟貧”的快慰:

“河南災民需要錢,明星有錢,我讓他們排隊給你們出錢!”

可被他們“救濟”的災民,最需要的根本不是有錢人的排名。

這是“逼”明星捐款最狠的一次

不要忘了,捐款的目的是救災、是救災。

出於什麼目的捐款,捐的數額配不配得上他的咖位,其實都沒那麼要緊。

有人正需要幫助,有人提供了幫助,這就是好事。

追問別人“怎麼只捐這麼點”,核實明星資產和捐款數額差異,

都遠沒有監督善款最終去了哪裡、做了什麼重要。

不妨放下身份、標籤、情緒上的對峙,先讓畸形的善意迴歸正途,發揮它在“贖罪券”之外的、真正的作用。

TAG: 捐款明星網友審視娛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