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做長期投資?

一文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做長期投資?

作者:閒來一坐s話投資

我說過,如果你不能經受住持股市值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是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波動,在我大A股就難言長期投資。這句話是我抄自投資大師的言語嗎?非也,這實際上是我自己多年來實實在在的投資經歷與體驗。

這個話題,我今天之所以重新提起,是因為近日我看到一位長期投資於貴州茅臺的投資者“zz貴州茅臺價值之道”先生 @ZZ貴州茅臺價值之道  寫的一篇帖子(這位投資者在我以前的文章中也曾經提起),很令我十分感慨,所以又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這篇帖子是這樣的,即一位群友名叫“星星股經”的,將貴州茅臺近些年較大幅度的調整過程作了一個記錄,抄錄如下:

2007至2008年,從最高230跌至84。2元,跌幅63%,金融危機影響;

2009至2010年,從最高181跌至124元,跌幅31%,大盤調整;

2010至2012年,從最高222跌至171元,跌幅23%,技術調整;

2012至2013年,從最高226跌至118元,跌幅55%,塑化劑及官員禁酒影響;

2015至2016年,從最高290跌至166元,跌幅42%,去槓桿股z;

2018至2019年,從最高803跌至509元,跌幅36%,myz引發的大盤調整。

這位統計者感嘆道:12年至13年的時候是特別難熬的,人們在成功後回憶以往,風清雲淡,可曾想那些艱難的日子需要靠什麼來支撐信仰?

當然,這位“zz貴州茅臺價值之道”先生是經歷了以上全過程的(本人曾經歷了2012至2013年以後的全過程),這是怎樣的一種驚心動魄的經歷呢?只能說,那些經歷過的長期投資者,一定是“特殊材料製成的人”,否則,任何一次的深度調整,他們都是有極大的可能敗下陣來的。

而且上述那篇帖子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遺露”,即只統計了調整的幅度,而未說明較大幅度調整所歷經的時間,因為歷史上即使“高貴”如茅臺,仍然是有八年(2007年至2015年)才創新高的“至暗時光”(三四年的滯脹,在任何長牛股上更是尋常事)!

本人不才,雖然沒有上述“單吊”一隻茅臺的“驚心動魄”的經歷,但是轉型價投以來,粗粗計算,也曾捕獲了幾支十倍股(從初始投入資金算起),如格力電器、貴州茅臺、通策醫療、雲南白藥(白藥已聚焦賣出),外加一個九倍左右的天士力(已聚焦賣出),其間也深深感到,在長持的過程中,股價調整百分之二三十是家常便飯,而股價腰斬也是必然的經歷。如在持有格力電器的過程中,就至少已經經歷了股價三四次以上的腰斬,特別是2015年那次腰斬的經歷更令我記憶頗深,因為那一次,董明珠女士帶頭對格力不斷地買買買,並且還公開“號召”股東們買入,現在令我仍有些“自鳴得意”的是,自己當時也有一些加倉買進。

那麼,面對這一次又一次的下跌調整,或者長時間的滯漲,僅僅是依靠信仰來支撐嗎?

非也,我覺得最為根本的還是在自己的能力圈內,加深對企業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的理解。巴菲特說,投資你根本不需懂得什麼貝塔值之類的東西,你只要學好兩門課程就可以了,即懂得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和如何面對市場的波動。而我認為,若想坦然地面對市場的波動,其核心,也是前提,還是要懂得如何評估一家企業的價值。

仍以貴州茅臺為例,當2012至2013年股價跌下來,其庫存十幾萬噸基酒其價值都已經超過了其市值,難道我們還不認為其股價便宜了嗎?

再如2015年格力電器,僅賬上的現金就已經差不多與其當時的市值相當,難道它就沒有投資價值了嗎?

顯然,回答是否定的。我們這個市場就是如此美妙,只要我們“毛估估”有時就知道是一個胖子還是個瘦子(毛估估就是你有無數錢可以全部買下來的意思,就是你一眼就能夠看出他是潘長江還是姚明的意思),你根本用不著進行精確的計算(凡是能夠精確計算出來的東西往往不便宜,至少本人不精於此道),而且市場隔幾年就可能給我們提供這種揀便宜貨的機會!——當然,現在最為緊迫的是要問:現在市場上有這種機會嗎?!

要緊緊盯住比賽場,不要盯住記分牌,這是投資大師曾經告訴過我們的一個公開秘密,只是在“關鍵時刻”,我們很多的所謂投資者早已經被嚇得魂飛魄散、屁滾尿流了,哪還有什麼精力去顧及“比賽場”呢?!

投資大師們不止一次地這樣告訴我們這麼一個道理(我略略篡改一下啊):你買股票就像買入一家價值500萬元的農場,或者乾脆就像你買入一座價值500萬的房子,當市場先生非要報價250萬(注意是“250”啊呵)時,你會賣給它嗎?顯然,你是絕不答應“250”先生的,不僅不答應,你有錢還會繼續買入的。只是一進入股票這個巨大的拍賣場,我們很多所謂的投資者就容易昏了頭腦,甚至會慌不擇路地、哭著喊著地將物有所值的東西廉價地賣掉的。

股票市場為什麼會經常將一些“聰明的頭顱”最終會變成如此“糊塗的大腦”呢?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更值得專家們去研究!

誠然,我們作為“智人”這一“人科”的一種,在上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是有些先天的人性缺欠的,從我們的情感上、心理上講,股價較大幅度的下跌總是讓人時不時地感覺到不爽(短期損失厭惡人皆有之,本人也不例外)。為了最大程度地減輕自己的這一痛苦,我個人的一點經驗是也可以組合應對(適度分散),如此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在心裡承受度上還容易接受一些。

但是不管你是“單吊一隻”,還是“適度分散”,歸根到底,還是自己要大致懂得一家企業的價值幾何,包括預期其未來的大致成長空間(看未來五年十年有時就風清雲淡),如是,我們才會坦然地面對市場的巨大波動,進而達到“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投資境界。

說到這裡,我再想問一下自己,或者也問一下有緣的投資朋友們,我們個人投資者若想在這個並不溫柔的市場上長期生存,需要依靠什麼樣的武器呢?——特別是要與那些具有眾多優勢,且不斷在市場上尋找價效比品種、不斷進行所謂調倉換倉的精明的機構們、精明的投資者投機者們相比,我們有什麼可以長期依賴的武器呢?

答曰:需要兩個強大的武器來生存,一是時間,一是耐心。因為列夫·托爾斯泰在他的史詩般鉅著《戰爭與和平》(本人上大學時讀過,當然現在差不多忘記了)中,就做過如此深刻的洞察:“天下勇士中,最為強大者莫過於兩個——時間和耐心。”當然,他這是從軍事角度而言的,但這個洞見放在投資上同樣是那樣熠熠生輝(本段話轉引自《巴菲特之道》)。我自認為,個人投資者只要擁有了這兩個武器,你就會超越了自己,戰勝了自己(因為我們根本用不著去戰勝別人),就有了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

當然,在這一路顛簸的過程中,再加上點堅定的投資信仰更好(其實,我現在更傾向於段永平的觀點,即投資與什麼信仰無關,關鍵還是自己對企業的理解),否則,否則呢?那就要檢查一下自己是否適合在這個並不溫柔的市場上做長期投資了!

關注雪球官方影片號

一鍵直達財經熱點

TAG: 跌至茅臺經歷價值貴州